跟大师学投资---最牛基金经理彼得林奇的生涯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4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你站在谁的肩膀上,跟大师学投资,让你披荆斩棘少走10年弯路,大家好我是散户的自我救赎,这一讲我们开始进全球公募基金的最强王者---彼得林奇的投资世界:

       在人们眼中,他就是财富的化身,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财神爷。他说的话是所股民的宝典,据统计,在他执掌麦哲伦基金的13年间,投资回报率接近28倍,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9%!

       没错,他就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时代杂志》评他为首席基金经理。与巴菲特大部分时间坐在办公室阅读相比有所不同,他更像是一只辛勤的蜜蜂,时时刻刻都在为公募基金采蜜。他让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他把麦哲伦基金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帆船变成了巨无霸游轮,他紧紧地抓住了全国每一个投资人和储蓄者的注意力。作为一名成功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详细的给普通投资者如何选股,如何挑选基金一系列好的建议。今天我将重点讲他三本著作中我认为最最经典的一本“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这本出版30余年的投资经典,给无数不会选股,初入市场不久的业余投资者指明了方向,这本书到现在不但不过时,反而如醇香的白酒,随着时间的积累,越发甘醇。这一期让我们进入最牛基金经理---彼得林奇的世界。

需要听音频的朋友,音频版在这里:网页链接

彼得林奇的经历:

林奇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全家的生活开始陷入困境。为了省钱,林奇从私立学校转到了公立学校,而且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11岁的他在高尔夫球场找了份球童的工作。这份工作应该说是最理想不过了,工作一个下午比报童工作一周挣的还多。高尔夫球场一直是风云人物、名流巨贾的聚集之地,与其他球童不同的是,林奇不仅捡球,还注意学习。从的球员口中,他接受了股票市场的早期教育、知道了不同的投资观点。林奇跟随球手打完一轮球,就相当于上一堂关于股票问题的免费教育课。

球童的经历 开始让林奇逐渐改变了看法,增强了赚钱意识,虽然他那时并没有钱去投资股票。就这样,一边读书一边兼职,林奇读完了中学,顺利考入了宾州大学沃顿学院。林奇在沃顿商学院的经历对他以后的成长是十分关键的。为了家庭、为了自己,林奇开始着手研究股票,他试图找出其中的“秘密”,成为像高尔夫球场的客户一样成功的人物。
  他有目的地专门研究与股票投资有关的学科,与其他对股市感兴趣的人不同的是,除了必修课外,林奇没有选修有关自然科学、数学和会计等课程,而是选择学习如历史学、心理学、政治学等课程。因为林奇意识到,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历史和哲学在投资决策时显然比统计学和数学更有用。
     大二的时候,林奇已经有了一笔小积蓄。他决定小试牛刀,用这笔积蓄进行股票投资。他拿出了 1250美元投资于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当时他买入的价格是每股10美元。后来,这只股票因为公司的 空中运输业务的快速发展而飆升。凭借着在这只股票上赚得的钱,林奇不仅读完了大学,而且还顺利地 完成了后来的硕士学业。
     暑假期间,林奇来到当时世界最大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富达基金管理公司,在那里做实习生。这对林奇来说又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这份工作不仅使林奇打破了对股票分析行业的神秘感,也让他对书本上的理论产生了怀疑。课堂上的理论在真正的市场中几乎无用武之地,这使得林奇在今后的投资事业中特别注重实际调研的作用。


     1969年,林奇毕业后来到富达,正式成为公司的一名职员。从最初的金属商品分析师,到几年之后升任富达公司的研究主管,林奇逐渐开始有机会接触证券市场的最前线。他除了不断走访公司、收集情报,从中挑出最有前途的投资领域之外,还注意将自己的判断结果与实践相对应,为以后的真正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八年之后,由于工作出色,林奇被任命为富达旗下的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对林奇而言,这是一次升迁,更是一次挑战。一方面,林奇终于可以直接面对市场,但另一方面,富达旗下有多只基金,要想脱颖而出,做出一番成就,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辛苦,要有更多的想法。 林奇接手麦哲伦基金时,所掌管的资金仅2000万美元,其业务也仅局限于几家较大的证券公司,在基金行业中还只是一个小字辈。但对于林奇这个初学者而言,麦哲伦基金是再合适不过的伙伴,因为它提供给林奇一个可以充分施展的舞台。为了业绩,林奇成了一个工作狂,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阅读几英尺厚的文件,每年他还要旅行16万公里去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此外,他还要与500多家公 司的经理进行交谈。在没有阅读和访问时,他则会几小时、几十个小时地打电话,从各个方面来了解公司的状况、投资领域的最新进展。

从1977年到1990年,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13年,就在这短短的13年,彼得·林奇悄无声息的创造了一个奇迹和神话!麦哲伦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持有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即使在这么大的资金下,麦哲伦的投资绩效依然名列第一,13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由于资产规模巨大,林奇13年间买过15000多只股票,其中很多股票还买过多次,赢得了“不管什么股票都喜欢”的名声。也是这13年,奠定了彼得·林奇作为华尔街最伟大基金经理的地位。


1990年,就在他最颠峰的时刻,林奇却选择急流勇退,离开公募基金的圈子。当时,他还是基金行业中最抢手的人物,他的才能在华尔街是非常受倚重的。彼得·林奇非常理智地发表了自己的离去演,他说:“尽管他喜欢他从事这份工作,但是我同时也失去了呆在家里,看着孩子们成长和妻子共享天伦的机会;尽管事业和名誉很重要,但自己能够活着的时间实在是非常短暂,而之后的死亡却会是无比漫长的,因此但他更想选择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这就是彼得·林奇离开的理由,没有一点的做作和矫情。于是,和其他伟大的投资人和交易商一样,彼得·林奇带着赚来的钱,干干脆脆的离了场。

现在,这个曾经的“股市传奇”就像任何一个平常的父亲一样,在家教导自己的小女儿,同时他也没有闲着,正积极地投入波士顿地区的天主教学校体制,到处募集资金,让清寒子弟也能接受私立学校的教育。虽然他是亿万富翁,他让别人也成为了亿万富翁,但他却不是金钱的奴隶,而是主人。

需要听音频的朋友,音频版在这里:网页链接

$上证指数(SH000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沪深300ETF(SH510300)$  


#基金创作者激励计划#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全部讨论

thanksrolk2021-03-12 08:28

13年太短了,称不上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