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现实的惨淡,等待未来的光亮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又是看什么都容易心梗的两周,恒生指数应了那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看看对岸漂亮国英伟达的表现,再想想自家$腾讯控股(00700)$ 又到了300保卫战的时刻,$香港交易所(00388)$ 要是会说话,不知道这会是在骂骂咧咧还是在自怨自艾。

从去年3月写文至今,完美踩中市场下行周期,一二级估值倒挂的博弈让以基本面打新的策略基本上无用武之地,我们大部分时间是一个看客。

一、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水浅王霸(八)多,投机之风盛行,非市场化的因素主导着新股市场,可能大家这时候追求的都是“灵”的消息。

当然,说是非市场化,这个阶段更像是新股产业链的从业者为生存而战。

上市公司因对赌协议或其他缘故,必须上市,投行们投其所好出现迷你版IPO,整体主打一个“预判你的预判,玩的就是心跳”;烈火烹油时不受待见的中小市值上市公司,此时成了香饽饽,上市公司、操盘者、投行们确认过眼神,交换下底牌,分一分新股剩余的流动性,高端点就奔着港股通去了;市面上人头户也成为了一种生意。

原本一直遵循基本面策略的我们,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坚守,要么加入。

鉴于影子我混迹金融圈近9年,仔细盘点后,发现玩这套的好像没有满载而归的传奇,甚至全身而退的都极其少见。我家里没矿,没有靠近的底气和后盾,还是保持“惧者生存”的惯性吧。

对一个有效的(微调)策略而言,短期无效是最正常不过的事,在策略失灵之时守住底线,在策略有效拥抱盈利,结果照样不会差。

不过理解归理解,观察与等待的滋味其实也挺煎熬的。只能感慨,投资其实是与自己心灵的一场对话。

二、人心难齐,旧路难行

漫长等待,等待到无文可写(锦鲤:其实也没有,主要是你们懒,带不动卷不起)。这波新股的大面积破发和跌跌不休,却让我兴奋了,这种现象让我看到了微光。

新股再次在极度悲观情绪下,认购倍数都跌破到1倍以下的情况下,新股却大幅破发,说明什么?前期维持新股的力量消失了,进一步讲,意味着非市场因素主导的新股市场走向了终结,参与者们失去了腾挪的空间了。

前两周投行的朋友找我推荐投资人,更验证我的这个猜想。

从21年的微创机器人商汤科技开始,市值管理的部分成功,让后来的上市公司客户们相信这个方法是可行的,甚至是可靠的,进而演变有了跟随者,乐华、百果园、星空华文等的相继成功,让这种做法逐渐走向了成熟,形成了模式。

这次大面积的破发,加上北森70%的跌幅,可能标志着这个模式受到了挑战,至于谁是终结者,市场说了算。

原因比较难解释,总而言之,因利益结合,也会因利益而消散。在这么小的流动性的情况下,还能出现大面积破发,控制成本都不愿意承担了,范增来了都只能摇头。

不破不立,立身不正的套路长期有效,才是新希望诞生的最大阻力。

三、接受现实,静观其变

信号的出现不一定代表事情一定往我预期的方向发展,我们还需要继续观察与跟踪。

简单做个推演:

①非市场化因素结束后,上市的企业的选择会是什么?

②缺钱的上市公司是不是要回归市场化的募资上来,募资比例是否要边际往上提?

③要让机构接受投资是不是在基本面素质上有所要求?在估值上表现点诚意和格局?

④在过去几年预期特别差的行业,机构的认可度是否有边际改善?

接受最差的现实,去验证预期的边际改善可能是我们目前能做的功课。

比如最近递表的微创心律,四毒俱沾:预期很差的医药行业、持续亏损的财务报表、分拆上市形成的收割一致预期,加上明面意义的高估值。

它就是一个好的观察对象,看发行估值、看募资比例、看国配结构,再看上市一段时间的表现。这些可能会让大家更能感受到现实是包含在定价里面,还是依然在左右价格。

新的市场化发行是否有实质性的推进和发展,目前来说,多看少动吧,毕竟,很多时候,我们90%的努力,也不过是为了保持在场,等待那10%的机会。

我对港股和新股市场还是充满希望的,在最顽固、最乐观的新股参与者(锦鲤:某些朋友隔空躺枪)都情绪不高的时候,可能机会就在不远处。

一切即周期,资本市场最有魅力的地方莫过于此;这次不一样,可能是世界上最贵的一句话。

好啦,奉上影子新鲜出炉的心灵老鸭汤(被威逼利诱围追堵截了两个月才动笔),流光容易把人抛,绿了芭蕉,红了樱桃,在国家森林公园住了快两年了,没等到红樱桃我不跑。

顺便多说一句,我很喜欢周董,但是仅限于买演唱会门票,其他时候我是颗不锈钢豌豆;看到科迪,第一反应是牛奶还行,仔细一看,新股带B,要不起,过。

有缘下周再见~[心心]

原创:影子

编辑:锦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