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观察中国水电解市场2024年发展的两个核心变量是补贴和消纳。
1.补贴是解决经济性的问题。新兴行业发展前期都面临规模经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经济性开启需求,还是需求改善经济性)。因此欧美制定的都是对氢能的退坡补贴政策,让行业的回报率或者资本回收率维持在可自我正循环的过程中。遗憾的十四五给了一个天花板极低的氢能发展指导,以至于补贴从停留在预期到预期的消失。政策难以预期,目前的补贴政策带有随机性和定向性,且量偏小。考虑到全世界都在补贴,因此国内对补贴可以作为一个重大意外,继续计入预期。
2.即便继续没有补贴,但补贴的另一种形式,可能从碳税价格预期展开来替代考虑。举个不完备但可理解的例子:欧盟的碳边境关税路线图已经公布细则,今后出口给欧盟的产品会加上碳税成本。以国内煤制甲醇为例,一吨甲醇5吨碳排放,欧盟现在碳税价格70欧元,因此今后一吨甲醇要向欧盟交2800人民币税,而目前甲醇本身一吨也只有2400元。所以今后绿氢制的甲醇可以在认证的前提下豁免缴纳碳税,从而享受到2800元的售卖绿色溢价,相当于也是一个变相的补贴经济性,完全可以实现IRR要求。按欧盟征收碳关税时间倒退,其实大规模签订出口导向的绿氢下游产品,并推进大型电解项目的时间点,就是现在。
3.以上1,2两点主要是从政策的角度推演,同时也开始回答需求消纳的问题。消纳的展开,对于下游市场,是有替代的先后顺序。先易后难,考虑到下游对绿氢的成本敏感性和技术实现难易程度。燃料电池车和多晶硅行业是已经可以实现经济性了。下一步是“煤化工+水电解”模式,每个大型煤化工项目都可以上几套水电解,帮助脱碳,装置主体可以减少原料煤消耗并减少水气变换负荷,并平衡电解的负荷波动,水电解的附产物纯氧还能被气化炉消耗,吃干榨净。实现脱碳,经济性,生产稳定性的协同效应。光一个煤化工就可以消纳无数GW的水电解投资,顺带解决光伏风电过剩问题。
这两年很多西北的PtX项目难以落地就是个消纳问题,绿氢项目的投资方是电力企业,却没有下游消纳的途径和经验。相信随着产业链下游客户的纳入,每个环节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一起锁定自己环节的回报,做到生态合作共赢。
站在2022年初,水电解最热的时候,其实我不看好行业,因为生态太不成熟。预料到这个市场肯定是要快快慢慢,磕头碰脑的,快的预期和行动过以后就是慢的思考和再出发。
但是站在2024年初,很多问题在产业端,这两年慢慢开始想清楚了,化工理念在新玩家中被认识到,技术问题在暴露也在解决,创新的痛也会让企业更敬畏这个低门槛的行业。即便现在市场预期比较低了,但是各方面比两年前更成熟了,也值得乐观了。
$隆基绿能(SH601012)$ $双良节能(SH600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