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蓓,宏观对冲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0喜欢:12

      完整看了“李蓓 2022年9月15日 直播,基金经理说”,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学习。

      网页链接

     

      --------关于宏观对冲,其主要逻辑是:        

      由于股市有牛熊市,且相对于美股来说,A股的熊市危机更频繁。美股平均每5年发生一次危机,A股平均每3年发生一次危机。

      所以单纯的股票多头策略不是很好用,李蓓2008年所在公募基金建仓60%,到年底还是亏了40%,这让她开始致力于宏观对冲的研究。     

      比如,2009年,中国“四万亿”政策推出时,她曾发现随着信贷和财政宽松,宏观经济热度明显回升,大宗商品价格将会上涨。                

      在符合合规要求的情况下,她自己去开了期货账户,成为了中国第一批交易螺纹钢期货的投资者,  最初从100万身家,用了两年时间增至600万,体会到了杠杆投资和跨资产投资的好处。

     它的主要观点:      

      中国股市的波动主要是估值水平的波动,估值水平的波动远大于利润的波动,美股PE在15~30倍之间波动,中国PE在20~100倍之间波动。

      估值水平的波动主要来源于流动性和市场风险偏好。

      A股市场的主要矛盾是估值水平的波动,利润对股价的贡献不是主要矛盾。

       ——- 宏观对冲的整体策略,是对资产进行大类上的把握与配置。它主要投资三类

          1. 债券

          2. 商品期货

          3. 股票

      宏观对冲基金是一种跨资产类别投资,在几种资产类别中进行轮动,

      主要好处是可以回避股票熊市,通过投资商品和债券,熊市中也能充分利用时间和资金。

        能够避免股票熊市期间的大幅回撤。

      

      ----------李蓓其人      

           李蓓,2007年北大本硕毕业,金融学专业。毕业后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担任研究员,师从交银施罗德投研团队领衔人李旭利。

       当时,公募行业有“南有李旭利,北有王亚伟”的说法。

           在公募圈内,李旭利素以擅长“自上而下”的宏观判断而著称,与当时业内盛行的“自下而上”颇有不同。

       李旭利鼓励李蓓追随内心,选择宏观作为自己的方向。           

           李蓓公募生涯,也颇为离经叛道,曾获得“金融小魔女”称号。在研究员之后,李蓓在交银施罗德担任专户投资经理,开始投资之路。

           2011年,李蓓加入前夫梁文涛创立的泓湖投资,专注做宏观对冲策略。当时,阳光私募尚处起步阶段,宏观对冲策略更是稀罕。

       泓湖投资起步颇为顺利,但从2016年开始,泓湖投资连续遭遇净值回撤。           

        梁文涛认为,李蓓的研究和策略建议不符合当时市场。2017年4月,两人结束了婚姻关系。

           2017年5月,李蓓成立半夏投资。至今资产规模100亿。投资业绩在同行中名列前茅。

     

     ---------我的观点                

               宏观对冲的目标是企图做到全天候,虽然我对它并不是很了解,但我想其也并非万能,我觉得它毕竟还是一种 old school style。

           投资市场并没有什么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规则。

            投资市场更像是“弱水三千”,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风格特征,尽量拓展自己的能力圈,尽可能深入发掘,“取一瓢饮”,说到底,赚的是认知的钱。

全部讨论

2022-09-19 09:21

任何策略用的人多了,也就失效了

2023-03-28 21:43

垃圾水平

2022-09-19 08:13

这些狗基金经理有什么水平?

2022-09-19 06:58

A股市场大盘的涨跌主要来自宏观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国际关系,国内政策,事件导致需求爆发,事件导致需求萎缩,等等。

2022-09-18 20:49

时空姐笔耕不辍,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