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疫情下的一些事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0

1

身在北京,爆发疫情,4月底至今,基本上没消停过。

从4月底疫情初期,

就有同事因为封管控而无法现场上班。

五一期间,暂停食堂、饭店堂食,倡导居家过节,核酸检测免费,

五一过后,每天依然维持几十的病例。

随后参考上海经验教训,加大管控力度,要求各单位保持50%以下到岗率。

我们也实行50%以下到岗率——尽可能居家办公,且要求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因为工作职责关系,我在交易日期间需要每天到岗。

我属于相对比较怕病毒的,每天到岗第一件事儿就是打开窗户通风,然后用酒精喷洒、擦拭——不知道用处大不大,聊胜于无吧,哪怕相当于在胸前挂个勇字,也得挂啊。

这期间,我居然慢慢适应了闻起来臭烘烘的消毒酒精的味道。

后来随着北京各个区爆出疫情,陆续有同事无法到岗,政府也倡导最小化办公,我就是最小化之一。

眼看在办公室的同事越来越少,还真有些不太适应。

2

中间北京有过一次要封城的传闻,时间应该是5月12日——最开始是小道消息,但这个消息传播很广,后来连大爷大妈们都知道了。

据说附近的菜都被抢购一空,卖菜的笑着劝大家“没必要、实在没必要”。

我们看那场面实在太疯狂,就没有去抢。

之所以没费劲去抢,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手里有一些挂面和大米,能够坚持一段时间——觉得即便被封控了,靠蛋炒饭和鸡蛋打卤面,也能维持不被饿死。

后来证实封城是谣言,只是倡导周末居家。

当我们担心那些抢了菜的市民们手里的菜会不会烂掉时,网上看到的消息让我惊叹于大家的聪明:很多人在超市里选好了菜放在购物车里,然后在结算通道等发布会的消息,一旦确认封城,就结账,反之,直接扔掉购物车空手走人……

真的精的跟猴儿似的!我想了想,我们村有600多人,能想到这种主意的估计也就几十人,能付诸执行的估计也就几个人。

3

至今,北京的菜价肉价变化不太大,该吃什么还是吃什么。

唯独不方便的是不能堂食,

好久没吃烧烤,没吃火锅了,真有些馋这玩意儿。

点过一次外卖,但是送过来就不好吃了。

外卖快递不能进小区,都是送到小区门口,然后自己去取,这肯定给部分人带来了不便。

被要求居家隔离的,是志愿者给送上门,并倡导尽量减少网络购物,主要由社区投喂。

很多店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能堂食,营业额锐减,甚至无法支撑下去。

有些饭店为了维持,在门口摆摊卖吃的,海底捞还在门口卖西瓜。

能看到有些店铺临时关了张,不知道封控过后还能不能重新支棱起来。

4

每天下午都会关注北京疫情发布会,了解T-1日15时到T日15时的疫情最新状况,早晨起来听新闻,了解T-1日0时到T-1日24时的疫情数量,然后对疫情发展进行一下揣测。

自始至终,北京每天公布的数字都是大几十左右。

在我的揣测体系中,最开始是对标上海——上海在大几十上维持了一周左右,就迅速增加到上百上千上万。

两周之后,发现没有对上——北京继续保持大几十的新增,并没有走入上海的轨迹——这让我很欣慰。

北京的数字一直维持着,慢慢让人有些麻木。

5月22日突破性地爆出90多例,其中17例社会面,那天的数据有些让人绝望——为什么努力了那么久,还会这样?

说实话,那天的数据让我感觉北京要步上海的后尘。

当时我去翻网上的舆论,发现很多人也充斥着这种情绪——当然还有各种冷嘲热讽。

我们都有面对希望的能力,却缺乏面对绝望的勇气……

现在来看,那天的数据有点像股市里的黄金坑——向好前的最后一砸。

5

对我而言,每天做核酸已经成了习惯——我隔天洗一次头,却每天做一次核酸。

天气越来越热,志愿者们也是越来越辛苦,最开始是在太阳底下晒着,现在大多数核酸检测点已经搭上了遮阳伞——在35度气温下,也是聊胜于无吧。

核酸的检测机构是变化的——做二十次核酸,可能有六七个检测机构,据说是为了交叉验证。

这是一个很聪明的举措,把核酸机构们置于一个博弈状态,除非所有机构都测不准,否则总有机构能测出来。

即便如此,北京也还是爆出多家核酸机构违法犯罪行为,让人不禁想起马克思那段关于利润的话。

6

大多数市民是遵守规则的,例如出入公共场合扫码测温戴口罩,也有一些例外。

我就亲眼看过有个老头进入菜市场时不扫码不戴口罩,

工作人员试图拦截他,

他说他每天都测核酸,都没测出问题,所以不用扫码不用戴口罩。

那老头颤巍巍的,情绪一激动就可能倒下的样子,

最终工作人员没能把他拦住,他还在菜市场当众吃了个饼……

也有年轻人不守规矩的,例如做核酸时要求扫码登记,有人就是不扫码便往里闯,以至于跟志愿者掰扯半天——实在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可能单纯就是不羁放纵爱自由吧。

北京使出各种方式鼓励老年人打疫苗,

例如60岁以上打疫苗送什么什么,65岁以上打疫苗送什么什么,

还到处贴标语,什么“老年人打疫苗获益更大”之类的。

有时看到这样的宣传,我会戏谑地想:有人会不会为了拿到打疫苗的奖励,故意等几年岁数?

据说有很多老年人不愿意打。

其实我能理解他们的心情,这是他们过往的经验导致的——过往的经验告诉他们:凡是有关部门大力倡导的,能拖就拖,拖到最后的往往能比积极响应的得到更多,或者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全部讨论

2022-05-30 05:03

免费打疫苗为什么要奖?生活在国外全放开,不打疫苗感染可能性大就争着去打了

2022-05-29 22:23

写那么好为啥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