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亏损检讨书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3

作者:来福小犬爹

来源:雪球

这篇帖子大部分是跌的时候想到的一些感悟,教训太深刻,毕竟最多的时候亏小200w,所以写的有点多(字字千金),大家将就看。

要尊重经济规律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在牛市的时候进场的,那时候很多投顾和基金经理都在吹10年慢牛。我记得那时候我看螺丝钉,觉得他怎么那么保守,市场这么好他还在等,这么等机会都没了。后来亏钱的时候才知道万物皆周期,所以现在不尊重经济规律,过分强调自己策略或者选股能力的我也会谨慎。

止盈

既然市场规律是有涨就有跌,如果3000点就是大A的宿命,及时止盈或许是明智的做法。我记得看过一本书,叫《解读基金》,作者也是一个老基民,第一版是2007年发行的,再版是2020年,在再版的序里作者写到自己之前也是个长期主义者,现在要告诫投资者的是如果市场表现太疯狂了,就要赎回基金。问题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赎回?这个每个人有自己的标准。我记得跟@爆点投资 聊天的时候,大佬就建议过基金翻倍了可以赎回。我也好希望看到那一天。

永远在场上

下车难,上车也难。有的时候因为止盈或者止损下车了,等市场回暖的时候分不清是反转还是反抽,又不敢上车。所以如果没法判断,踏空有时比亏损还难受,所以永远保持一定的仓位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基金翻倍,可以赎回盈利部分,剩下本金留在场上,亏也不至于负收益。当然前提是翻倍。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这可能是对于我们这种小散来说选私募的一个悖论,因为我们得到的信息永远是滞后的,某个私募业绩爆表,渠道力推,我们才会知道。等大家冲上去买了以后,很可能因为规模大了或者市场风格切换了,业绩下滑。我现在的想法是可以多观察观察,他如果没能力,也就只能圈这一波钱,如果真的有能力,明年还会出来发产品,到时候买也不迟。我看某三方财富今年评选的最佳私募榜单跟往年可能90%都不一样了。

降低预期

我是20年9月份进场的,19/20年如果业绩不翻倍估计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但是这个真不是常态。长期来看年化能达到15%就已经非常优秀了,而且这个长期15%的年化并不是每年平均,很多时候可能非常平庸甚至惨淡,靠的就是大牛市的爆发。

不要高估自己对回撤的承受能力

所有人买基金之前都会做风险评估的测试,但是我想说的是那玩意儿就是胡扯。我太太在第一次买私募的时候说亏20%基本不在乎。我记得我们第一次经历大幅回撤是在21年春节后,第一周亏了50w,当时整个人都懵了,而且后来一个半月都是连续跌,其实到最后我们也没有亏到本金,但是心情是很糟的,至少肯定不是什么亏20%不在乎。

第二次经历大幅回撤是在22年初,回撤时间比21年长很多,本金也亏了不少,不过说实话心情相对于第一次还是平静不少的,但肯定也说不上愉悦。

一定要配置

接着上面的话题,这就说到了配置的问题。如果做不到择时,配置可能是唯一能降低波动的方法。我写过两篇篇配置的帖子,2022配置计划,浅谈分散投资,虽然我还没有按照计划进行,但是目前想法没有变化,将来大概率也是照原计划配置。

当然降低波动,增加固收或者中性策略,大概率也会降低长期收益,所以降低预期也很重要。另外我一直觉得降低波动会让投资人更容易拿住产品,不至于低位减仓,所以长久来看一定利大于弊。

小黑马的性价比不高

规模影响业绩应该是没有争议的,所以很多投资人希望找到有爆发性的小黑马私募。我自己也一度沉迷于此,但是后来发现一些问题:

第一,小黑马太多了。百亿大白马私募虽然很难做出超额,但胜在稳定,而且能成为百亿的其实也不多。小黑马就太多了,作为普通投资人很难有精力去一一筛选。

第二,小黑马业绩持续性有问题。近一两年业绩好可能只是策略匹配当前市场风格,长期业绩不好说。除非有成立时间很长,业绩一直很优秀,对规模又克制的,即使找到这样的,也会因为克制规模不开放。

第三,小黑马也会很快变成大白马。其实个人投资者关注小黑马,渠道也关注。而且个人投资者精力有限,等我们发现时都是渠道力推的时候,规模很快就起来的。可能你还没能享受到小而美,他已经变成平庸的大白马了。

我现在的想法还是配置,比方说70%的大白马+30%的小黑马,反正我的预期现在也不高,没有必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到30%的配置上。

投资是孤独的

很多人在投资前可能会有坚定的信仰,比方说坚信国运,坚信长期主义,觉得自己能扛得住波动。但是大多数时候投资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家人的事情。当亏钱的时候,你可能能承受亏损的压力,但是承受不了家里人的压力,哪怕巴菲特都说你是对的,你也可能顶不住家人的反对。所以我建议大家特别在投资权益市场时把这一点想清楚。

长钱长投

投权益基金的钱至少是三年内不用的,否则可以去买一些固收类产品。我比较后悔的就是今年一个美元基金的赎回,亏了大概10%(现在看不赎回亏的更多)。当然业绩不好是我赎回它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是我的美元有其他用处。其实我倒不是后悔赎回,而是从一开始就不应该买,我当时就知道这笔钱只能放在股票基金里一年,所以明知道是短钱的话以后坚决不会投股票基金了。

看不懂vs不认可

听路演有一个很困扰我的问题,就是不同的基金经理有不同的看法,比方说对同一个板块,有看好的,也有不看好的,说的好像还都有道理,作为投资人就很难选。甚至有些观点虽然我不认可,但是看着他们至少清北复交的光鲜背景,再看看自己的二本毕业证,总怀疑是不是自己错了。但是我现在的观点是区分看不懂和不认可。

很多问题是超出普通投资者认知的,我们毕竟不像学霸们,上知芯片新能源,下知白酒猪周期,很多东西超出我的认知,我没法判断谁对谁错。比方说年初的时候很多基金经理看好港股,但也有不看好的。像远信的周伟锋就认为受zc影响,港股互联网回不到过去了,港股其他主要板块像银行地产也都是传统行业,成长有限;但是中欧博瑞的吴伟志就认为任何市场都有周期,港股当时在低位,大概率会走牛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方说坚定看好新能源的,但也有认为新能源大方向对,但技术变革的不确定性太多。对我来说我觉得两边说的都有道理,没有办法判断对错的时候我个人倾向于从配置的角度雨露均沾一下。

但也有一些情况是自己不认可的,对我来说主要是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价值观不同,投资就是赌国运嘛,但是如果价值观不同,业绩再好我也不会买,再比方说某些私生活比较混乱,或者圈内口碑不好的,我觉得也得远离。

第二种是刚好碰上了自己的专业,我自己是做互联网的,对互联网出海相对了解一点,我听过某知名基金经理看好互联网出海,以我的从业经历来看,这点我实在不能认同,这种我也不会买。

总结一下就是看不懂的可以分散配置,不认可的坚决不买,有些钱错过了也没必要可惜。

为什么我抄不了底?

其实我也抄过底,但每次都抄在了半山腰,为什么我们不能像段永平抄300块的腾讯那样精准?个人反思有几点原因:

首先段永平也不是直接抄到最底部的,他也是逐步抄底的;

第二,其实很多基金经理的操作跟我们差不多,也是抄在半山腰,晓峰总的港股也是抄在半山腰,丹羿也说自己抄底抄早了;

最后,为什么到真正底部的时候不敢加仓了?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没挣到过这个钱,所以不够从容。每次都抄在半山腰加上整体亏损,即使觉得是底部也怂了。

亏钱可能是好事

把这个放在最后当总结吧。我记得@伯言2020 说过,早一点亏钱是好事,我现在特别认同。虽然还没有挣钱,这个想法现在只能自我安慰,但是没有亏钱的经历也没这么多感悟。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全部讨论

不争朝夕03-27 18:15

3000点上谁敢再买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