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生物营收净利首双降,30亿赌扩产能否翻盘?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7喜欢:1

记者丨马永欣

见习生丨 屠玲

出品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近期,A股市场上,合成生物概念火热,蔚蓝生物收获7个涨停板,星湖科技4天3板,梅花生物(600873.SH)却表现为4天2涨2跌。

作为全球氨基酸行业龙头企业,梅花生物经营承压。2023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277.61亿元,同比微降0.6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归母净利润”)为31.81亿元,同比下降27.81%。

营收净利双降,是梅花生物借壳上市14年来的首次,今年一季度,双降延续。

业绩变脸,梅花生物解释,主要产品价格下跌所致。

梅花生物的应对措施为,2024年投资30-35亿元扩产,试图通过规模化降本。

梅花生物能翻盘吗?

主营产品跌价业绩变脸

一改连续高速增长的画风,梅花生物经营业绩突然变脸。

2023年,梅花生物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7.61亿元、31.81亿元,同比下降0.63%、27.81%。

2021年、2022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28.37亿元、279.37亿元,同比增长33.94%、21.14%;归母净利润为23.51亿元、44.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9.40%、83.42%。

经营现金流方面,2021年、2022年分别为36.70亿元、56.55亿元,亦为连续增长。2023年,经营现金流为52.29%,由增转降。

营收净利双降延续至今年。今年一季度,梅花生物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87亿元、7.52亿元,同比下降6.67%、6.13%。

连续2年高速增长,为何突然变了?

梅花生物是全球知名的主营氨基酸产品的全链条合成生物学公司,产品构成包括以谷氨酸钠、核苷酸为主的鲜味剂,赖氨酸、苏氨酸为主的饲料氨基酸;谷氨酰胺、脯氨酸为主的医药氨基酸,肥料、蛋白粉为主的大原料副产品;黄原胶、海藻糖为主的其他产品。其中,鲜味剂和饲料氨基酸是主要产品。

2023年,拳头产品赖氨酸盐酸盐(98%赖氨酸)、赖氨酸硫酸盐(70%赖氨酸)、苏氨酸销量同比分别增加 6.91%、3.93%、24.33%,但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 16.75%、10.41%、5.25%,售价降低导致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减少。

今年一季度的情况也大抵如此。梅花生物解释称,苏氨酸、黄原胶以及大原料副产品等销量增长,但味精、黄原胶以及大原料副产品价格下降。也就是说,公司采取以价换量的经营策略未能有效提振业绩。

受拳头产品售价下降影响,2023年,公司综合毛利率19.68%,较上年下降5.45个百分点。净利率也相应下降4.31个百分点。

2010年,梅花生物通过借壳五洲明珠成功登陆A股市场。上市14年来,2023年,公司首次年度营收净利双降。

今年,梅花生物能结束营收净利双降的局面吗?

逆势赌扩产的风险

为了化解经营不利局面,梅花生物采取了激进的扩张策略。

今年3月28日,梅花生物披露2024年度重大投资计划,公司及全资子公司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总金额预计约为30亿元-35亿元,2024 年项目支出预计在15亿元-20亿元左右,主要包括通辽50万吨味精扩产及其配套项目、白城60万吨赖氨酸及其配套项目、与现有发酵技术相关的合成生物学前沿项目以及其他环境改善类、节能降耗技改类、技术提升类项目等。

项目建成达产,梅花生物将新增50万吨味精产能、60万吨赖氨酸产能。

在2023年年报中,梅花生物多次提及“降本”二字,其中,就有规模降本。2023年,黄原胶、原料氨、苏氨酸等项目陆续投产试车,在经营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使得公司在氨基酸行业的龙头地位更加稳固,大规模生产使得综合成本更低。

诚如其言,规模效应确实能降低综合成本,但是,规模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市场需求不旺,或者说产品销售不畅,可能存在产能闲置,而折旧增加,将影响利润。

从2010年业绩数据来看,梅花生物的净利润出现多次调整,属于“周期性”波动。

公司主要产品饲养氨基酸下游主要是生猪及家禽养殖企业,猪饲料中,赖氨酸被认为是最关键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对猪仔的成长至关重要。梅花生物专注生产关键饲料添加剂赖氨酸和苏氨酸。

由此看来,公司净利润周期性波动并不令人意外。

近几年,生猪养殖行业周期性波动十分明显,2023年,行业出现整体性亏损。在这一背景下,包括龙头牧原股份在内,养殖企业纷纷放弃此前的扩张计划,转向收缩。

此外,产能增加,赖氨酸市场竞争加剧。根据博亚和讯披露,2023年,全球赖氨酸厂家量达20家,现有企业扩产叠加部分厂家产能优化,整体产能维持增长,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价格维持弱势。2023上半年出口减少,98%赖氨酸均价8.69元/kg,环比下跌8.72%,同比下跌28.65%;70%赖氨酸均价5.58元/kg,环比下跌13.49%,同比下跌15.84%。

养殖行业尚处于周期底部,市场竞争加剧,梅花生物逆势豪赌扩产,借此降本,有多少胜算?

2023年,梅花生物净利润下降,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投资失利。当年,公司其他综合收益仅为568.76万元,同比下降98.95%,主要是投资艾美疫苗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当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损失高达7.07亿元。此外,公司私募基金投资亏损1520.74万元。

主要产品被判侵权

梅花生物在经营方面还存在利空。

黄原胶也是梅花生物的主要产品,2023年,黄原胶扩产项目投产试车。这一产品,公司卷入诉讼。

山东阜丰发酵有限公司以侵犯黄原胶生产商业秘密对梅花生物及子公司新疆梅花提起诉讼,经过法院多次审理,今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判决新疆梅花、梅花生物、张伟立即停止侵犯山东阜丰发酵有限公司案涉黄原胶生产商业秘密的行为,包括不得披露、使用及允许他人使用涉案黄原胶生产商业秘密;新疆梅花、梅花生物、张伟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连带赔偿山东阜丰发酵有限公司经济损失1500万元。今年2月,新疆梅花支付了1500万元的赔偿义务。

这一判断是否对公司黄原胶的生产、销售产生不利影响?梅花生物称,公司坚持认为,新疆梅花的黄原胶生产、销售过程并无侵犯商业秘密的情形,公司对二审生效判决将依法提出再审申请。

梅花生物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还频频触及环保“红线”。

新疆梅花是梅花生物核心子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80.96亿元、净利润15.39亿元。该公司主要产品通过生物法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水、废气和废渣。2023年,多次环保违规被罚。

2023年4月5日,新疆公司(新疆梅花生产基地)厂界无组织臭气浓度超过排污许可证中许可排放浓度限值0.25倍,被罚款65.21万元。5月3日,新疆公司厂界无组织臭气浓度超过排污许可证中许可排放浓度限值0.85倍,被罚款100万元。5月9日,新疆公司淀粉车间烘干工段废气收集管道破损严重,废气未经过后续洗涤脱硫处理装置处理在厂房内逸散,并通过楼顶矩形排气口直接排放,被罚款45.22万元。6月12日,新疆公司电厂脱硫塔二氧化硫数据超标,仅进行标记,未将超标数据公开,被罚款10.64万元。当日,新疆公司还因厂界臭气浓度最高值超过排污许可证中臭气浓度限值0.9倍,被罚款100万元。2023年9月12日,新疆公司因停运污水处理站十区异味处理设施光电除臭设备且未向生态环境局报备等违规行为,被罚款7.48万元。

一年之内,新疆公司被行政处罚6次,合计罚款328.55万元。

梅花生物表示,公司高度重视并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对问题照单全收,进行整改。公司投入约2亿元,进行配套建设,2023年底,相关部门已完成验收。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5月,梅花生物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孟庆山、时任董秘杨慧兴因为操纵自家公司股票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证监会对孟庆山、杨慧兴采取没收违法所得约5658.88万元、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内控有待进一步完善,市场波动之下大手笔扩产,梅花生物能收获预期吗?

全部讨论

05-17 22:44

$阜丰集团(00546)$ 山东阜丰发酵有限公司以侵犯黄原胶生产商业秘密对梅花生物及子公司新疆梅花提起诉讼,经过法院多次审理,今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判决新疆梅花、梅花生物、张伟立即停止侵犯山东阜丰发酵有限公司案涉黄原胶生产商业秘密的行为,包括不得披露、使用及允许他人使用涉案黄原胶生产商业秘密;新疆梅花、梅花生物、张伟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连带赔偿山东阜丰发酵有限公司经济损失1500万元。今年2月,新疆梅花支付了1500万元的赔偿义务。

05-16 21:05

这样的小作文都是炒的隔夜饭,目的就是想把股价砸下来,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

这股必须不能要。要是这小作文把股价砸下去了10个点赏5块20个点赏50,50给点赏500。

05-18 18:31

阜丰增产40万吨味精。这两年全国味精产量会增加3成多。靠出口能消化这些新增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