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制药巨头并购“抱团取暖”,或成2019年趋势?

生物制药行业在2017年时并购低迷,亿欧数据显示,当年全球并购交易总金额约775亿美元。然而进入2018年起至今,全球制药公司出现了多起出乎意料的巨额并购。根据科睿唯安数据,截止去年12月5日,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并购事件共有267起,交易总额高达1415亿美元。而2019年新年刚过,百时美施宝贵公司就宣布欲以740亿美元收购新基公司,一旦此次并购完成,其交易额将成为生物制药史第四。

(2018年生物医药领域并购事件及金额)

1月7日,礼来宣布将以80亿美元左右的现金收购Loxo Oncology公司,预计将在今年一季度内完成。次日,武田制药也宣布对夏尔公司收购的完成,交易金额高达624亿美元,武田将一举迈入全球一线制药巨头,年总收入或将超过300亿美元。

受两票制、分级诊疗等多项医药行业改革政策驱动,药企业为了完善区域布局、延伸产业链、提高市值,发展新的业务板块,选择大规模并购。在并购过程中,罕见病、肿瘤、基因疗法、细胞疗法、免疫疗法等领域的生物制药十分吃香。此外,药企为了掌握终端资源会并购医院,民营医院因改革进程快更受关注,企业为了拓展区域布局也会选择并购流通领域。

(两票制去冗余环节,压缩行业生存空间)

对于大规模并购的发生,行业整体趋势、宽松的监管环境、交易价格、管线互补、规模效应、竞争、分担研发投入等因素也功不可没。大型治疗领域的老牌药物公司急于输新血,对新型研发管线需求激增,中小型生物制药公司因此获得较高的估值。

制药企业大规模并购的背后,一方面反应出一些创新药公司估值过高的问题,本身的资金实力不足,融资不易,通过合并才能获得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仅有一到两款产品的公司可能会面临更大经营风险,并购后将获得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对于国内市场而言,以往并购双方基于市场发展要求会进行国际并购业务,而如今中国本土创新药企已经崛起,药物研制合作、成品药的授权等因素开始影响国际并购。目前,一些国内仿制药上市公司也积极并购创新药企业,为转型升级做准备,并取得新的产品线和团队。

但行业通过并购扩张也存在着一些弊端:第一,二级市场呈现出一定的悲观情绪,并购消息出现后公司股价可能大跌;第二,通过大规模并购后,制药企业获得了更高的商誉,也带来了更大的风险;第三,并购的同时会带来大量债务,如果经营不善,股权质押风险高,控股权会发生变更。

随着医保政策红利消失和其他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一些传统药企或将面临淘汰,行业洗牌加剧,2019年有望延续全球生物制药并购大潮,未来更多药企将面临被并购或消失的抉择。当然,并购后也存在投后管理等问题,制药企业在并购后如何建立好的机制进行管理,支持研发并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待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