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美对华再加关税落地之际:直面与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路透社当地时间5月9日援引两名知情人士透露称,美国总统拜登最快将于本周宣布针对中国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战略部门征收新的关税,预期先行,昨日晚间靴子正式落地。

5月14日,美方发布对华加征 301 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的加征关税。

压力之下,拜登政府还是打出了这张牌,不过主流观点认为,这次的“关税牌”似乎充满了平衡的艺术。如同“醉翁之意”并非在酒本身,拜登的最终目的或许不在“钞票”、而在“选票”。

看起来,今年拜登的连任之路确实充满坎坷,既要面临通胀的难题、健康的质疑和市场的动荡,还得对线竞争对手的舆论攻势,在此背景下,关税成为重要手段之一。

站在美对华再加关税落地之际,如何解读?有何影响?再往深处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美国大选之年的博弈中、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潮下,如何直面?怎样思考?一起来聊聊。

01 加征关税的“醉翁之意”

从税率看,本次拜登政府加征关税下手似乎并不轻。

——电动车的关税税率增加三倍,从原本的25%增加到100%;锂电池和其他电池部件的关税增加超过两倍;光伏电池的关税增加一倍。

但是规模看,却是特朗普时期以来最小的一次,只有180亿美元。

180亿美元的规模仅占2023年中国对美出口和中国出口总量的3.6%和0.5%。和特朗普时期大面积征税形成对比:

1)2018年加征关税初期:实施对钢铁、铝等金属产品以及高科技行业产品等商品的关税,涉及价值约500亿美元;

2)2018年9月加征关税举措加码期:对另外价值约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涉及包括汽车零部件、电子设备、化工产品等在内的多个行业;

3)2018年底-2019年中缓冲+再升级期:中美两国开始进行贸易谈判,但谈判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特朗普政府在2019年6月将第二波关税从10%提高至25%,并于当年9月对剩余约3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税。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此次加征关税经过较充分的预期沟通、留有较充足的余地,加征关税的预期从去年就开始管理了,且关税调整公布后,仍给锂电池、永磁等进口商品留有一年多的时间窗口,这和特朗普时期“雷厉风行”的做派形成对比。

而且本次征税商品的选择可以说是有的放矢、踩准热点。

新能源是拜登政府的政绩,也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出口领域。从美国经济角度来看,加征中国电动汽车及其他清洁能源产品的关税,或有利于其本国的新能源行业发展。

而新能源行业无疑是拜登政府除了芯片、基建之外的一大产业政绩,出台了大量相关支持政策,典型的例如2022年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政府直接出资大规模补贴相关行业。

那么,本轮征收关税对我国出口影响如何?卖方机构拆分了钢铁及钢铁制品、铝及铝制品以及“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等主要受新一轮关税影响的产品出口的国别分布。

从出口占比看,钢铝受关税的影响可能相对大些。“新三样”中主要受关税影响的产品为锂离子蓄电池,是主要受到关税影响的产品,不过有一年多的调整窗口,而我国太阳能电池和电动载人汽车的出口伙伴仍集中在欧盟和东盟等地区,目前看受到美国贸易制裁的影响不大。

02 落地后的直面与思考

归根结底,无论最终在意的是“钞票”还是“选票”,尽管本轮再加关税或与2018年那轮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大国博弈的政治环境下,美国对于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存在忌惮是事实,企图延缓我国产业升级步伐也是事实,值得我们直面并思考。

思考一:扰动不改趋势,本次充满了平衡艺术的“关税牌”影响或相对有限

中美贸易战像是一阵风,吹开了尘封的历史,也提醒着我们,“殷鉴不远”。但如前文所述,本次加征关税与2018年起的那轮贸易制裁全然不同,带来的影响也不可同日语。

可以看到本次加征关税涉及商品整体规模有限,且部分商品加征关税时间较晚,半导体、非电动车锂电池等商品加征关税时间分别在25年和26年,参考18年情况,部分商品或有潜在“抢出口”空间,对短期出口不必过度悲观。

尽管在今年海外大选年和地缘形势不确定加剧环境下,后续出口订单节奏或面临一定的波动。但结合一季度出口细项结构和4月总量数据来看,本轮外需修复趋势进一步明确。

思考二:贸易战中从来没有赢家,“需求转弱、成本抬升”假设下,美股强势格局或将逆转

贸易战、关税战中从来没有赢家,哪怕是强者。过去 4 年之所以美股表现强势,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高通胀状态反映了终端的强劲需求,中国商品又为美国压低了前端成本,进而美国呈现出“需求好、成本低”的格局。目前,尽管通胀缓和意味着货币逐渐宽松,但亦难重现QE和低利率环境,同时通胀中枢下移反而表明终端需求放缓。

若再对外贸易政策鹰派、推动输入成本上升,则美国将陷入“需求转弱、成本抬升”的不利格局,进而美股强势局面亦或逆转。海外投资者将进一步分散风险、从美股转向非美股市。此时若国内汇率稳定、内需政策不断加码,那么相对更有性价比的AH市场便会迎来目光。

思考三:政府干预终将让位于市场经济规律,提升中国在当前产业链当中的核心竞争力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贸易战像是一场又一场轮回,随着时间齿轮的咬合不断前进,疾风骤雨之后又被封存进历史的档案。

大国博弈的政治环境下,美国对于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存在忌惮是事实,企图延缓我国产业升级步伐也是事实。

今年以来,拜登政府的“小院高墙”策略逐步升级,从对中国人工智能、通信、电子等领域的科技制裁,扩大至钢、铝、造船以及对“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产能过剩“贴标签”来进行的贸易制裁的扩大。

防范于未然,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内循环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从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角度而言,对内增加研发投入与支出,提升中国在当前产业链当中的核心竞争力,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向上迁移,才是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要点。

长远看,政府干预终将让位于市场经济规律,历史证明,一时的贸易限制无法阻拦一个行业或国家的长期崛起。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科技创新带来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新质生产力有望成为我国能否在新一轮革命中获取话语权的关键驱动因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资本市场亦会演绎出长期投资逻辑,科技等“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的动态尤为值得关注,相关主题就包括:高端制造(机床、机器人等)、数字经济(算力、人工智能、高端芯片等)。

思考四:“齿轮”已经开始转动,或将比大选结果更早对市场产生影响

美国大选是2024年的重要事件,一场没有枪声的对决。当前拜登和特朗普都面临各自的困难和挑战,双方在应对难题、争取有利结果的过程中,还会不断进行博弈。

拜登确实面临不少难题,除了无解的年龄问题,移民问题最为棘手、地缘问题“两头不讨好”。这些问题在接下来几个月存在调整策略的机会,也存在冒出“黑天鹅”的风险。

同时我们看到特朗普实际上也面临不少挑战。除了剩余的法律诉讼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争取党内温和派和中间选民的支持。在“两党极化,中立增多”的大背景下,中间选民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就如同本事件的“醉翁之意”。

整体来讲,贯穿今年的选情走向还存在很多变数,这并非早期民调所能预见,因此在分析大选结果潜在影响的同时,也要关注双方为赢得大选而进行的博弈。“齿轮”已经开始转动,或将比大选结果更早对市场产生影响,值得投资者思考。

本文参考来源:

东吴证券《拜登加征关税的“醉翁之意”》

招商宏观《美再加关税?影响或有别于2018年》

华福证券《美国大选的政策影响与资产映射》

华创宏观《如何看待拜登宣布加征对华关税?》

风险提示

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