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门印发,数字经济人才培育三年行动方案出炉!目前就业缺口达3000万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根据新华社等多个媒体报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数据局等九部门4月17日发布《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消息一出,回调近一个月的数字经济板块大幅反弹,云计算50ETF数据ETF走强(备注:ETF二级市场价格涨跌不代表基金净值实际表现。)

上述方案旨在“发挥数字人才支撑数字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目标在于“用3年左右时间,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

方案重点圈出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数据安全等数字领域新职业”,提到“颁布国家职业标准”“促进创新创业”“加大博士后人才培养”“专设职业技术技能竞赛活动”等各个环节;

在政策层面,也覆盖到“人才培养”“职称评价体系”“分配激励制度”“人才流动渠道”等方方面面。

(来源:京报网)

此前经济参考报报道,人瑞人才联合德勤中国发布的《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指出,大量数字化、智能化的岗位相继涌现,相关行业对数字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当前数字人才总体缺口约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缺口仍在持续放大。这种情况预计会持续三到五年。”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数据被称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因此数据要素建设具有显著战略意义,获得国家层面高度重视。

2022年12月,“数据二十条”发布,构建了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2023年3月,国家数据局组建成立;

2023年7月,原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被任命为国家数据局局长;

此后,关于数据要素体系建设进入加速期。

国家网信办《数字中国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0万亿,占GDP比重提升至41.5%,超过四成。(来源:第一财经)

银河证券最新研报指出:2023 年,面对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各级政府、各类企业纷纷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抢抓发展新机遇的重要路径手段,数字经济发展活力持续释放,我国数字经济规模2023年有望达到 54.6 万亿元,2030 年数字经济占比有望追上发达国家水平, 2035 年有望位列全球首位。

从 2023-2035 年的整体趋势及预测来看,中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持续提升,我们预测 2030 年占比 达到 59.73%,有望追上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预计 2035 年占比将达到71.60%。自 2012 年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平均增速 15.9%,已连续 11 年显著高于 GDP 增速,数字经济持续发挥经济“稳定器”、“加速器”作用。

银河证券认为,大国体系下的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已全面开启。

中、美人工智能大模型合计数量占全球90%以上,在全球具有绝对优势。从中、美数字经济及人工智能产业要素发展对比来看,目前中国在数据方面具有明显的大国优势;算力方面,中美两国的计算力与其他梯队国家相比有显著优势,但美仍领先于中;算法方面,国内领军大模型在中文领域的平均水平已经接近G-4;人才方面,人工智能人才整体规模中国居首,但人工智能顶尖人才美国处领先地位。为缩小此差距,国家需投资于教育和研发,培养本土人才,同时鼓励创新和创业精神。

早在2020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三部门已经出台了《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 干意见》,提出要以国家发展人工智能的重大战略需求为中心,以“需求导向、 应用驱动”“项目牵引、多元支持”“跨界融合、精准培养”为基本原则,瞄准 “理论、算法、平台、芯片和应用”等急、断、缺的短板领域,构建基础理论人才与“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

2024年2月,网信办、教育部、工信部、人社部四部门印发《2024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明确把培育高水平复合型数字人才作为年度六大任务之一。

算力、算法、数据三要素共振,数据跨境流动趋严,彰显大国体系数据优势。算力供需缺口持续加大,海外高端AI芯片持续短缺,国产华为生态份额将不断提升。多模态大模型C端、B端加速渗透,2024年为端侧AI元年。数据跨境流动已成为全球资金、信息、技术、人才、货物等资源要素交换、共享的基础。数据跨境流动趋严,高质量数据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竞争的“胜负手”,大国经济支持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大国经济财政货币支撑体系为“适度超前”建设算力体系提供背书。央行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提供间接融资支持,并提升直接融资占比,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而新一轮财政逆周期调控不同于以往几次扩张,更加聚焦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

华夏基金建议关注相关指数机会,数据ETF云计算50ETF等:

1、数据 ETF(516000):中证大数据产业指数(指数代码:930902.CSI,指数简称:中证数据)选取涉及大数据存储设备、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运营平台、大数据生产、大数据应用等领域的沪深 50 只 A 股作为样本。

2、云计算50ETF(516630):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指数代码:930851.CSI ),聚焦提供云计算服务、大数据服务以及相关硬件设备的上市公司。

大数据、云计算两大指数成份股多有重叠,共有成分股多达42只,但权重占比有所不同(如下图,不作为个股推荐)

来源:iFind,中证数据及云计算指数共有成份股,其中权重超2%名单

$中际旭创(SZ300308)$ $科大讯飞(SZ002230)$ $云计算50ETF(SH516630)$

来源:iFind,新华社,第一财经,经济参考报,中国银河证券

风险提示:ETF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涨跌幅不代表基金净值表现,以上仅作为服务信息,观点仅供参考。提及个股不作为推荐,不作为投资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述基金风险等级R4,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属于指数基金,存在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标的指数波动、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等主要风险。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