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连续大涨的原因找到了!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0喜欢:7

继上周五异动拉升之后,本周一医药板块继续“得势不让人”。

恒生医药ETF(159892)盘中一度大涨超5%,一骑绝尘,领跑全场。

我猜,你正在找原因...

01 发生了什么事?

就在上周五,医药圈儿传来了一则消息。

内容是炸裂的,分量是重磅的,反响是热烈的。

美国时间10月27日,君实生物和美国生物制药公司Coherus联合宣布,美国FDA正式批准PD-1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拓益®,美国商品名:LOQTORZITM)用于复发/转移性鼻咽癌全线治疗的2项适应症。

这段话的专业术语比较多,稍微有点晦涩难懂,我们就拆开揉碎了来看。

先科普一下PD-1,也即程序性死亡受体1,它是一种免疫抑制分子。

正常情况下,人体可以依靠自身的免疫力发现并消灭癌细胞,具体执行这项任务的是T细胞。

但狡猾的癌细胞学会了产生一种名叫PD-L1的化学分子,当PD-L1接触到T细胞产生的PD-1分子时,会迷惑到T细胞,让T细胞误以为癌细胞是“自己人”,从而“放过”癌细胞。

而PD-1抑制剂是运用靶向治疗法,阻隔癌细胞和T细胞的“交流”,以让T细胞顺利执行识别并消灭癌细胞的任务。

因此,在肿瘤治疗领域,PD-1抑制剂一直被寄予厚望,甚至被称为肿瘤治疗药的“一哥”。

而本次君实生物的这个特瑞普利单抗,是首个FDA正式获批的国产PD-1单抗,也是我国首个获得FDA批准上市的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创新生物药。

作为从0到1的突破,特瑞普利单抗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的又一个里程碑。

02 这事儿影响有多大?

首先,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说,君实生物显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方正证券认为,特瑞普利单抗打开了君实布局海外产品上市的通道,为其他产品联用特瑞普利在海外上市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特瑞普利单抗在其他地区上市奠定了基础。

同时,对整个国内的医药行业来说,本次突破是一次对行业出海逻辑的有力佐证,市场信心可以获得修复。

华鑫证券认为,国产创新药并非第一次冲击FDA上市,之前已批准包括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和传奇生物的西达基奥伦塞,但也有冲击失败的案例,在近期创新药对外合作授权上,也出现多起终止的情况。

虽然授权合作与国际临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创新出海之路已经取得突破,预计未来通过FDA许可的创新药、生物类似物等将持续增加,中国医药创新的价值在提升,并分享全球医药市场发展的红利。

另外,特瑞普利单抗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国产创新药的“大部队”正在赶来,行业的预期天花板将被打开。

除成功上市的特瑞普利单抗外,目前在FDA上市审评中的国产药物还有替雷利珠单抗(百济神州)、呋喹替尼(和黄医药)、卡瑞利珠单抗(恒瑞医药)等。

根据FDA审评期限,以上药物的适应症审评结果有望在2023年底前获得最终答复,预示着国产创新药海外上市即将进入新的阶段。

对于中国创新药而言,特瑞普利单抗作为首个国产PD-1成功上市,对于抢滩美国市场,推动国产创新药出海有着非凡的意义,医药板块有望再回投资风口。

03 医药反转的导火索?

除了此次特瑞普利单抗成功进军美国市场的消息,近期医药行业催化剂还有很多,港股医药板块隐隐约约有一些反转的味道了。

事件层面,ESMO顶级肿瘤学术会议的重磅成果颇多。

2023 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于当地时间2023年10月20日-24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多个癌种重磅研究数据陆续公布,数十家国内创新药企业披露相关研发管线最新进展。

情绪层面,近期医疗反腐对二级市场的负面影响逐渐步入尾声。

9月初国家卫健委相关领导在南京会议讲话中进一步明确医药反腐边界和重点,进一步边际缓解市场恐慌情绪。

热点层面,减肥特效药司美格鲁肽持续发力吸引市场关注。

10月10日,诺和诺德宣布旗下“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肾衰竭和慢性肾病的三期临床试验提前近一年停止,原因是中期分析显示该试验取得成功。监督该研究的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称,中期数据显示疗效已经达到提前结束试验的预定指标,催化市场对于药物应用效果的预期。未来,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减肥药”功效有望将进一步扩展——不止能减肥,或许还能治肾病,此外它还在探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阿尔茨海默症、外周动脉疾病等适应症,以及是否能治疗酒精成瘾。随着适应症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GLP-1药物将赢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预期层面,新一轮医保谈判临近,医保支付环境有望迎来边际改善。

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加强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医保支付环境提升预期加强。同时,2023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结果预计将于今年12月初公布,医保支付环境有望迎来边际改善。

估值层面,目前医药板块已处于历史底部区域。

医药板块在2023年延续回调整理行情,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目前PS仅为1.14,分位数回落至上市以来6.97%。指数年内跌幅超18%,头号权重药明生物年内跌超15%。

东吴证券认为,医药板块连续下跌三年,2023年PE约25倍、估值切换后大批公司估值 PEG 显著小于1,其中最贵的医疗服务2024年估值约30-40倍。

资金层面,近期南北向资金、公募基金以真金白银加仓医药。

上周五医药板块同时位居南向资金、北向资金加仓板块榜首。从公布的三季度公募整体基金持仓情况看,全市场基金对医药板块的持仓比例位列申万一级行业第二,持仓比例继续提升。

具体来看,医药生物是大中型基金公司主动加仓的主要方向之一,有6家大中型基金公司将其作为第一大主动提升配置比例的行业,公募基金的增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机构看好医药板块Q4配置机会。

恒生医药ETF(159892)$恒生医药ETF(SZ159892)$ 及联接基金(016970/016971)聚焦创新药研发、生物科技,持仓的$荣昌生物(09995)$$康方生物(09926)$和黄医药翰森制药乐普生物等均涉及ADC相关业务,在新技术浪潮下有望迎来新一轮行情。

#A股拉升走强,医药芯片联手猛攻#

T+0特别风险提示:跨境ETF实行T+0回转交易机制(即当日买入,在交收前可以于当日卖出),资金运作周期缩短,可能带来短期波动风险

恒生医药ETF的联接基金存在联接基金风险、跟踪偏离风险、与目标ETF业绩差异的风险等特有风险,A类基金申购时一次性收取申购费,无销售服务费;C类无申购费,但收取销售服务费。二者因费用收取、成立时间可能不同等,长期业绩表现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请详阅产品定期报告。

风险提示:1.上述基金为股票型基金,主要投资于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备选成份股,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属于中高风险(R4)品种,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2.上述基金存在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标的指数波动、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等主要风险。3.投资者在投资上述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上述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上述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4.基金管理人不保证上述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上述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上述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5.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6.中国证监会对上述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上述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上述基金没有风险。7.上述产品由华夏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8.恒生医药ETF为境外证券投资的基金,主要投资于香港证券市场中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上述基金还面临香港市场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包括港股市场股价波动较大的风险、汇率风险、港股通机制下交易日不连贯可能带来的风险等。9.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述内容提及的个股不构成个股推荐,ETF盘中涨跌价格不代表基金净值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