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这样说“抱团股”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彼得林奇在他的书中曾说过一个关于基金经理的段子,我们不妨将这个段子在大A上做一个迁移。如果基金经理买入了茅X、片XX,基金跌破净值,基民会破口大骂:该死的茅X!该死的片XX!假如基金经理买了其它的股票,基金净值大跌,基民一定会咆哮:该死的基金经理!!!

       由此看来,基金经理的活儿也不好干,这个团还得抱。抱团股现象不是大A的创新,极有可能是一种新常态,抛开情绪的影响,要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来看。伴随着年报和一季报的公布,我们用前视镜来展望一下它的场景,现有的抱团股将时刻处于“赛马”状态,有比赛就有分化:

第一种情况 :一些保持高速成长的、超预期的股票,将收复失地,甚至新高,继续享受拥抱,还有可能晋升“团干部”。

第二种情况:一些稳健增长、符合预期的股票,将受大盘走势的影响,大概率区间振荡,用时间消化估值。此类股将得到市场的冷处理,被机构小散加入自选,被市场重新列为“预备团员”。

第三种情况:一些增长停滞或负增长的股票,将受到戴维斯双杀,股价可能腰斩再腰斩,被彻底清除出“团组织”。

第四种情况:极少数精英股(不超过1%)从中小盘垃圾堆中脱颖而出,它们凭借高速的业绩成长和行业的广阔空间,优质的赛道(这个词,可能遭人烦),受到市场的青睐,光荣入团。

       总结一下:铁打的抱团现象,流水的抱团个股,抱团是这个市场在内外部环境作用下,自发的一种筛选机制,是整个生态的一部分。没法儿,还真离不开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