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的爱与哀愁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用“价值投资”在雪球上搜索,跳出1000条信息,在百度上则是1000万条信息,绝对高频。如今,价值投资者是聪明投资者的化身,跟随者众多,逐渐衍生出低估价值、成长价值、价值投机等说法。本文试图探讨一下价值投资的内在机理,给大家建立一个多元的思维模型。
                                  威廉姆斯的一小步,价值投资的一大步
       三十年代,哈佛大学的一个博士生威廉姆斯,写了一篇论文《价值投资理论》,提出股票也是一个商品,它具有内在价值,而这个内在价值就是一个公司在未来能够创造的现金流折现的总和。这个观点赢得共识,一统江山。在此以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买卖股票与赌博是一样一样的,股市就是赌场。威廉姆斯大大的提升了买卖股票的科学性,通过数学和金融知识来测算股票的内在价值,他的理论成为价值投资理念的基石。到后来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格雷厄姆,也提出了市盈率估值的方法。这两个人开了证券市场价值投资的先河,股票投资变成了一个技术活儿,不再是赌徒的游戏,成了一门学问,是一个科学性的工作。
                                            内在价值,看上去很美
       只要股价低于公司的内在价值,便是扣动板机的时间。因为价值必然回归。然而内在价值的计算,却没有客观的标准。绝对估值法DCF (现金流折现),是价值投资者的分析利器,但它仍是主观的。关键的两个参数:增长率、折现率的估算,依赖的还是经验判断。记得一位哲学家说过:伟大的人,总是客观的。为了将过多的主观关在笼子里,教科书上说投资者必须理性!我们想找到精准的算法,内心总有一种冲动要将它固化、量化,增加可操作性,得到的答案却是——投资是艺术!
现代经济环境中,决定公司内在价值的因素很多,我们都会说品牌和人才最为关键。这两种因素在公司财务报表中其实并没有计量,这是财务报告分析的局限,也是我们认知的盲点。内在价值其实很难量化,面对同样的公司,对内在价值的评估,一定是千人千面。
格雷厄姆在生前最后阶段,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不再提倡寻找有价值的投资机会而进行复杂的证券技术分析了,在40年前,《证券分析》是很有价值的,现在已经不同了……。巴菲特从未指责过恩师的学术变节,而格雷厄姆纸上谈兵的本领的确比他在投资时显得更强。
好生意、好公司、好价格,是价值投资者的信条。要获得好价格,离不开对公司内在价值的推演和判断。巴菲特在早期对数据非常敏感,痴迷于基本面的报表分析,但后来受芒格影响,侧重于从品牌和治理方面,多维度理解公司的价值。芒格曾在一次股东会上调侃,从没有看到巴菲特用现金流折现法测算过公司内在价值。巴菲特则幽默地回敬了一句,测算公司内在价值是重要的保密工作,不能让别人知道,我只有在深夜偷偷进行。
公司的内在价值可能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财报里的价值(资产等),一部分在报表外的价值(人才和品牌)。理论上公司的内在价值一定存在,它的值随着公司的动作、环境的变化和时间的演进时刻在变化。遗憾的是公司的所有者和投资者都不能说出正确答案,也许根本就没有正确答案。
                                                慢慢变富,可能是随机性
       就算你能在五分钟内接受价值投资理论,愿意慢慢变富,却因持股原因,等来的是慢慢变穷。太多的人迷茫了:我这么有信仰,这么好学,为什么还亏钱?!长期持有茅台的和一直在乐视里坚守的投资者,在本质上区别不大,在我们看到的是成功和失败、运气和无奈,客观上,其实是随机性!想慢慢变富的投资者,因为看不懂公司价值,走上了慢慢变穷的道路。岂止是投资者,即便是公司拥有者,也常常看不懂自己公司的价值,早期马化腾曾将腾讯贱卖过几次,无人接盘而已。难怪有人说,成功的投资,只不过是事后总结出来的好运气。当事人总爱讲的是确定性,而本质上却是随机性。
                                                 “黑天鹅”可能是自己
       股市中盛产黑天鹅,国际的、国家的、系统的、个股的,到处都是,总有一款适合你!所有投资失败归结的原因只有一个:人的问题。我们在自责和反思中是不是还应该有另一种态度?塔勒布在《黑天鹅》的结尾这样写道:“想象一个10亿倍于地球的行星边上的一粒尘埃。这粒尘埃就代表你出生的概率,庞大的行星则代表相反的概率。所以不要再为小事烦恼了。不要再像一个忘恩负义者,得到一座城堡,还要介意浴室里的霉菌。不要再检查别人赠与你的马匹的牙齿,请记住,你就是黑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