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是决定光伏企业生存与否的最终裁判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0回复:49喜欢:6

供过于求是商品找市场,供不应求是市场找商品。

目前光伏整个产业链除了储能,逆变器,高端石英石稍微好一点之外,其他几乎所有产业链都处于高度“内卷”当中。

硅料从2022年7月份每吨30多万元,降到目前3万多元一吨,组件从每瓦2元多,降到目前每瓦0.7元。

无论光伏如何“内卷”,最终的结果是引导,倒逼光伏整个行业技术迭代,降本增效,朝度电成本逐步降低,为光伏行业拓展更大发展空间,为全球“碳中和”助力。

光伏是全市场化的行业,是国家战略,也是光伏行业的历史使命,光伏就是为国家争取能源比较优势的“核武器”,也是新能源革命的“急先锋”。

每一轮光伏技术革命,都将进行一轮光伏企业“淘汰赛”,那些企业留下来,那些企业彻底离开,最终的裁判是市场。

在光伏供不应求的阶段,市场也是裁判,质优价廉的商品照样受欢迎。

在光伏供过于求的阶段,市场也是裁判,质优价廉的商品同样受欢迎。

再好的盟友,即使是股东,在质优价廉面前也会叛变,也会出轨。

从市场韧性来说,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超级一体化布局

举个例子通威,从石英石矿山,工业硅,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电站超级一体化布局。

一体化布局

借道通威,实现硅料布局,衔接硅片,电池片,组件一体化布局。

隆基,天合,晶科属于这一类。

部分一体化

硅片企业,组件企业向上或者向下延伸。

专业化企业

硅料,电池片,硅片,组件都有少数企业是专业化企业。

哪一种类型的企业市场更靠谱?

超级一体化布局的企业所有环节相对于光伏电站来说都是原材料,只要其中一个环节有利润?就会从哪个环节兑现,实在不行,那就建设光伏电站。

一体化布局比超级一体化布局要差一些,到了组件环节必须兑现,没有利润就必须亏损,没有缓冲时间。

部分一体化布局企业比一体化布局企业要查一些,在自己的环节末端必须兑现,没有利润就必须亏损,没有缓冲时间,上游还受制于人,没有任何讨价还价余地。

专业化企业只有随波逐流了,能不能卖出去就是一个大问号?既没有讨价还价余地,也没有兑现利润的可能,一旦该环节长期亏损或者没有市场,只能自我消亡。

从市场稳定性来说,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超级一体化布局,一体化布局,部分一体化市场都相对稳定,是自给自足模式,哪怕成本比市场稍微高一些,也会用自己的产品做配套,除非,和市场产品差距太大,导致下游产品没有竞争力而无法销售,才会考虑用市场的产品进行替代自己配套的产品。

一体化模式,就是家庭模式,上下游都是自己家的子孙,自给自足,自成体系。

毕竟求人不如求己。

股权合作模式

股权模式稳定性不如一体化模式稳固

典型的就是在硅料环节,通威隆基,天合,晶科,京运通采取股权合作模式,利用股权合作协议约束合作双方,就是典型的婚姻模式。

这种婚姻模式结婚之前,有婚前协议,项目投产后就相当于生了小孩,结婚容易,离婚难。

如果通威的硅料质量,成本没有绝对优势,这些光伏大佬也不会和通威有婚姻关系。

如果通威用现金成本价销售,对硅料合作股东来说,其实是利好,有利于硅料股东利用通威优质优价的硅料形成组件成本的比较优势,打击二三线组件企业,提高组件企业的行业集中度,有利于加快结束组件“内卷”。

长期协议模式

长期协议模式不如股权模式稳固

硅料环节的硅料三傻都和下游硅片企业签订了长期协议,长期协议有一定约束性,也有违约责任,如果和股权模式的违约责任相比,那就不值一提了。

股权模式的股东矛盾问题在股东会层面就可以解决,长期协议模式如果买卖双方有争议,大概率要到法院刀兵相见了。

无固定市场模式

典型的是单一环节企业,工业硅,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都有这样的企业,基本入行时间不长,来不及一体化布局,就碰到光伏高度内卷,属于典型的肉没吃到,就要被痛打一顿的典型代表。

这一类企业来光伏的原因有很多。

一类是着投资人的钱💰,来跨界打劫的,主要是经不住光伏前两年的诱惑,反正是投资人的钱💰,来碰碰运气,万一亏了,也是投资人的钱💰。

一类是被光伏某个环节拉来做配套的,有下游或者上游配套,相当于有市场了,胆子自然就大了,所以,就跑来光伏凑热闹。

一类是被地方政府“拎包入住”模式给吸引,认为政府支持,投资后可以向银行贷款,空手套白狼,还能够弄一个产业,一箭双雕。

一类是为了做市值管理,和地方政府签定一个投资协议,投资协议比较宽泛,有很大不确定性,可以及时喊停,花费几百万元前期费用,市值管理挣了几十亿,属于资本运作的一类,这一类属于蹭热度,碰瓷行为。

还有很多动机不纯,居心不良的所谓投资者,就不一一列举了。

光伏“内卷”,始于硅料,必将终于硅料。

通威必将一统硅料江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光伏高度“内卷”,就是供严重过剩,需求不足的表现,结构性不平衡尤为严重,高端硅料供应不足,低端硅料大量库存。

通威目前按照现金成本出货,属于优质优价向硅料股东,合作友商提供硅料,只保持一周库存,稳住了硅料股东和下游合作友商,稳住了基本盘,避免硅料股东和合作友商出轨。

由于通威按照现金成本价敞开向硅料股东和合作友商销售硅料,其他硅料企业的硅料销售价格不可能高于通威,毕竟,通威的硅料纯度,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品牌溢价,可追溯性,出口便利等可以彻底碾压所有硅料企业。

目前硅料行业平均成本大概在6万左右,就是硅料行业平均选手,每销售一吨就面临亏损2万多元的损失,能亏多久,就看硅料企业的血有多少了?

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

通威准备了1300亿(银团融资还有500亿没用,大股东还可以质押500亿,通威账面上还有300亿)

不行,就让所有硅料选手潜水三年,直到所有硅料企业停产,破产为止。

市场的问题终究需要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政府和行业组织的所有政策执行只是一个外因,成为压死硅料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没有“拥硅为王”,没有硅料的一统江湖,就没有光伏的明天。

逆变器,储能行业,新能源汽车都是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高改善,才有了明天。

硅料的“春秋”,“战国”时期必将结束,硅料行业集中度提高是大势所趋,硅料行业结束“内卷”之时,又是光伏一片艳阳天之日。

精彩讨论

土味杜兰特06-02 11:19

通威要连续亏两年就是st了,银行的授信一定会取消,估计还会要求提前还以前的贷款,在资金的角度,我没有老杨这么乐观。连续亏两年,通威的资金链会比大全先崩溃。

纵横踏空二十年06-02 10:10

看你最近发帖子的数量,我有不祥的预感

全部讨论

老杨,反对你这个观点。所谓供给侧改革,现在的光伏行业,需要有形的手了。虽然我认为来晚了,已建硅料产能需要五年时间的消化。

通威要连续亏两年就是st了,银行的授信一定会取消,估计还会要求提前还以前的贷款,在资金的角度,我没有老杨这么乐观。连续亏两年,通威的资金链会比大全先崩溃。

有钱就能上的产业,还妄图一统江湖?马斯克都不敢想

06-02 11:32

股票炒的是未来,晶硅电池上一波炒完了,目光看远点,3,5年内钙钛矿技术有戏吗?如有就是10倍股。

06-03 06:29

捧杀通威。

看你最近发帖子的数量,我有不祥的预感

很有价值的一句话,对电站来说,光伏所有环节都是上游

新特就在建电站

06-02 16:59

所谓当局者迷,老杨已经陷在局里了

06-03 09:38

天天心灵毒鸡汤,垂直一体化的要被你捧上天了,产能严重过剩的节点比拼的是谁血条长谁扛揍谁失血少,一句话说的太轻松“产能消化不了,实在不行就建电站”,感觉老刘可以退位让贤给老杨你来做了,直接全产业链产能再翻一倍,全球市场你老杨一家包了,反正不行可以自己建电站。历史上民营企业建光伏电站有几个有好下场的?你有国央企的各种先天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