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危机四伏”,通威如何能够活下来?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2回复:59喜欢:10

通威作为全球光伏行业的唯一五百强企业,堪比光伏行业的华为,如何在光伏极端内卷当中活下来?成为通威股东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成为光伏行业企业如何过冬?如何不做“寒号鸟”的一个典型案例?


国内光伏行业危机四伏现状

和历次光伏内卷不同,行业自身经过两年左右调整,就会达到平衡状态,继续进入下一个平衡状态。

这一次光伏高度极端“内卷”,是在国内经济转型,土地财政转型,大国博弈的复杂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加入的战队成员有各级地方政府,加入了大量社会资本,加入了资本市场一级,二级大规模融资能力,叠加光伏从“专业化”走向“一体化”,“一体化”走向“规模化”,从“P”型时代转型到“N“型时代的过渡时期,光伏行业属于典型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尿酸高的四高极限症状,随时休克,随时进入ICU。

光伏行业面临欧美联合围堵状态

欧美在新能源领域被中国全面超越,特别是中国光伏行业全面碾压全球,欧美打不赢只有搞起“闭关锁国”,“小院高墙”这一类鬼把戏,试图把中国新能源产品挡在欧美的国门之外。

特疯子如果上台,将是一颗定时炸弹,可能成为压死光伏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通威不做光伏行业的“寒号鸟”

面对光伏行业复杂的国内国外形势,通威和华为一样,提前给全体员工吹响了光伏行业即将面临过冬的号角,给全体员工提前做了动员,打了一针预防针。

通威已经提前一年做好了应对“千年一遇”的光伏“大洪水”。

通威的大股东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市场的问题,终究需要用市场的方式来解决。

通威如何突围?通威如何活下来?通威如何扛起光伏大旗?通威如何为国担当?

通威如何突围?

光伏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设备和系统,也不是资金,更不是土地和厂房,而是专业人才。

如何留住人才?

“高官厚禄”是永恒的主题

段雍的离走,给通威敲响了一次警钟,通威在2022年硅料高光时刻,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员工持股计划,另外一件是拿出了20多亿的奖金大礼包奖励整个硅料团队,分三年发放。

通威已经在全国建设了乐山,保山,包头,鄂尔多斯四个硅料基地,在南通,盐城,合肥,金堂建设了四大组件基地,在眉山,双流,彭山等建设电池片基地,还有工业硅,硅片基地,给通威骨干成员有持续上升的通道,昔日的班长,个个成为封疆大吏,昔日的小兵,成为各大基地的骨干。

通威目前的薪资水平,普通生产线工人薪资高于同行业30%以上,组件销售人员薪资高于同行业1倍以上。

通威在去年光伏同行业大幅裁员的情况下,只做内部正常优化,不搞大规模裁员,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通威在年报披露后,同时宣布,拿出40亿做回购,回购股票作为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后续会出台相关具体方案,进一步给员工打气,给员工一盏明灯,照亮员工前进的方向。

通威只要守住光伏专业人才,就是资本有再多的钱,也无法形成竞争优势,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通威为了给光伏行业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带头撤回增发160亿的方案。

几乎同时,通威和银团签定了联合融资授信1300亿的合作协议,为应对企业大规模建设资金需求提供保障。

通威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率只有15%,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应对极端恶劣天气。

通威股东会明确表示,控制负债在60%以下,极端条件控制负债率在65%以下,把通威这艘航空母舰打造成为永不沉没的“诺亚方舟”。

有所为,有所不为。

通威多年一直保持在硅料,电池片这两个光伏的核心环节,所有光伏竞争对手只能仰望,模仿,不可能被超越。

通威的硅料,电池片这两项皇冠:crown:戴上去就没打算摘下来。

通威在2023年增发的160亿资金对应的建设项目就是保山,包头两个20万吨,总共40万吨的硅料项目建设资金。

在取消160亿增发项目后,通威及时调整企业建设项目,集中所有资金,全力保障保山和包头两个硅料基地的资金需求,力求最快速度建设这两个硅料基地。

保山硅料二期只花了一年时间就投产,为光伏行业又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

内蒙古包头三期大概率在7月份投产,预计比保山速度要更快一些,又将创造一项新的光伏世界纪录。

考虑到行业协作需要,通威预留了三分之二的硅片缺口给硅片友商,按照通威五年计划,2025年三分之一产能大概为50G左右,目前新建的36G硅片产能如果遇到极端情况,有可能会延迟建设。

相比硅料的金融属性和款到发货的行业特征,组件需求的现金流非常大,分阶段付款,付款周期较长。

通威为了保证现金流,也为了不做亏本买卖,减少亏损,把2024年年初制定的70G的组件销售目标调整为50G,通威只要确保进组件前五就可以了,没必要和隆基,晶科,天合这些硅料股东过分争抢组件市场,给大家一个缓冲矛盾的空间。

全面持续不断的降本增效,向科技要生产力,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通威的所有的产品成本,不管是农业还是光伏板块,永远在降本的通道当中运行,产品成本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通威的农业基因,在百万大军杀出一条血路出来的水产饲料龙头,多年保持这项全球皇冠:crown:的企业,没有硬实力,没有秘密武器是不行的,通威能够多年保持皇冠👑的秘密武器就是持续不断的降本增效。

通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农业,光伏板块全面和华为,美的联合建设5G+人工智能工厂,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合格率,稳定性,生产效率,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是通威的能够站在珠穆朗玛峰的关键所在?

通威的硅料纯度纪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如何提高组件光电转换率的基本逻辑是硅料的纯度决定的,而不是口号。
目前光伏行业在四年前公开宣布光伏硅料纯度在11个9的光伏企业,只有通威,没有其他。

大概率在未来五年,通威的这一光伏硅料纯度纪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通威的硅料“股权模式”体现了“通威智慧”

通威先后和隆基,天合,晶科,京运通在硅料环节建立合资公司,通威一律占股51%以上,其他小股东只派财务,不参与公司除财务之外的管理,其他小股东按照股权权益的两倍包销硅料,如果小股东违约,通威有权将按照硅料原始投资收回股本(如有分红,扣除分红),如果小股东违约,相当于净身出户。

通威是硅料行业最优秀的选手,下游组件企业和通威合作是必然的,一方面为了确保硅料供应链安全,一方面还可以享受投资收益,形成与其他非通威硅料企业的行业比较优势,还可以事半功倍,用一份的钱得到两份的硅料,何乐而不为呢?

硅料小股东不能单独建设硅料产能,也不能和其他硅料企业建设硅料产能,违约者一律按照净身出户处理。

通威用股权方式,用骨肉相连的方式变相消灭了潜在的硅料行业竞争者,为50万吨硅料找到了长期稳定的订单,除非,这些小股东全部破产,没有行为能力为止。

技术的持续迭代才是对手望尘莫及的秘方

通威的硅料技术,永祥法已经迭代到“第八代”,已经储备到“第九代”,准备在鄂尔多斯硅料基地投入运用。

通威是光伏行业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三个国家研发中心的光伏企业,可以在研发中心完成技术研发到小试,中试,大试,商业化运营的全过程,大大减少技术迭代的周期。

通威真正做到了把产、学、研全部放在三个研发中心。

通威已经在工业硅,硅料,拉棒,切片的一体化生产进行探索,相信不久的时间就会有好消息。

通威用少量的成本,在利用原有厂房,土地,公用设施等的基础上,对原有硅料产能进行数字化技改,包头一期,从3万吨提升到6万吨,包头二期从5万吨,提升到9万吨,乐山一期二期从5万吨,提升到10万吨,保山一期从5万多增加到8万吨,通过数字化技改,少量投入就新增硅料产能15万吨,进一步降低了硅料成本。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光伏行业流血,通威做好了2024年硅料板块亏损的准备。

通威在前期45万吨硅料收回成本的前提下,也为了硅料股东能够在组件下游形成竞争比较优势,尽快结束组件“内卷”,在和硅料股东协商同意的前提下,以硅料的现金成本向硅料股东出售硅料,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能够早一点结束光伏“内卷”。

通威用短期的硅料环节的亏损,换的光伏日月换新天,换的光伏一片艳阳天,换的光伏5年太平盛世,值了!

通威的硅料是名花有主的,本来是不需要这么做的。

硅料的“内卷”,卷的是没有市场的硅料企业,通威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干,属于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但是,为了光伏行业的整体利益,为了能够拿下硅料的全球定价权,为了拿下光伏的全球定价权,为了把光伏利润留在国内,通威众望所归,勇于担当,扛起提早结束光伏“内卷”的大旗。

为行业担当,为国担当。

通威的HJT的独特秘籍是在不影响光电转换率的前提下,如何用铜替代银。

众所周知,银是战略物资,也是稀有金属,银的全球储量非常有限,银只能用在更加附加值高的产业,而不能用在大规模的光伏行业,因为组件使用寿命至少20年以上,靠循环利用也是有限的,银的大规模使用,一定会导致银的价格上涨,导致光伏全行业降本增效的努力化为泡影。

铜的储量是银的几千倍,价格也是银的百分之一,铜的属性和银相差不大,必将成为光伏未来的首选替代物资。

通威的HJT和其他企业的重点突破方向不一样,通威首先突破的重点是铜替代银,其次才是光电转换率,其他企业突破的是在光电转换率上面。

通威一旦突破铜替代银的关键技术,在光电转换率方面同步突破,那通威就功德无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和央企高度协同,提前进行通威全生产环节“碳中和”,也为硅料降本增效趟出一条康庄大道,为硅料行业绿色树立标杆。

通威2024年3月份和华电合作,联合建设风光大基地,利用央企的项目审批,贷款利率等优势,为硅料基地提供绿色电力。

同时,为通威硅料,组件找到稳定的市场。

光伏的“内卷”,核心是综合实力的比拼,结果是剩者为王的游戏。

这一轮光伏“内卷”,比拼的是企业的综合实力。

企业的综合实力包括

产品质量,产品成本,产品的市场韧性,资产负债率,资金周转率,企业融资能力,大股东融资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安全生产能力,服务能力,技术迭代能力,降本增效潜力和能力,供应链管理水平,研发能力,科研投入,资产实不实,需不需要大规模折旧,计提,减值?营收能力,三年来净利润,银团授信额度情况,等等。

从光伏企业的各个单向指标来评判,通威几乎无疑是所有单项指标当中的冠军。

通威的综合分彻底碾压国内所有光伏选手,成为光伏行业最后一个剩余选手。

这一点,毋容置疑,因为通威的管理层已经向通威的投资者沟通的时候,用一句委婉的话语表达了这个话题,我们保证是最后一个亏钱的光伏选手。

精彩讨论

知非巴蠡05-19 07:29

通威不大规模扩张,不称雄,中国的光伏行业就会陷于长期更加混乱。
光伏行业,犹如林地,要么被乔木(如松树)主宰,要么被灌木杂草主宰!

123X丅05-19 02:47

通威就是搅屎棍;想独霸硅料市场;最终卷死自己!

白云鄂博产稀土05-19 12:39

他写长文太辛苦了,我帮他答一下,中国的光伏出海,主要是瓦解美元石油体系,所以重点是一带一路国家,这些国家体量大发展空间多,而且是亲中的。美欧市场不差钱,人家都是印的美元欧元,所以要扶持自己本土的光伏力量比如特斯拉来抗衡中国,去欧美发展的企业都是国内卷不过,不得已才去领补贴的,补贴期一般就三年,后面就吃土了,通威很少和晶澳合作也是因为晶澳供应美国很多,通威是一个没事喜欢党建升国旗的企业,你觉得出海建厂和深更央企哪边更有前途。

升图05-19 08:49

管理层低估自己,影响的是少挣点钱。
管理层高估自己,可能给公司带来的是灭顶之灾。
隆基在产能过剩阶段的理念是不领先不扩产!
而通威呢,领不领先的领域都是激进扩张,等看今年惨烈的亏损吧。但愿那时银行不停止贷款。

长耳朵的肥蛇05-19 19:44

叫主席的总是感觉哪里不对劲,
许是一个。

全部讨论

老杨对于通威的认知如果大部分在数据和沟通下的判断 可谓遗留专家。
几个疑问
1、段雍的离去跟同位20亿的奖励是因果关系吗?也就是说:通威真的认识到了人才的问题吗?从表面来看通威更像是一家“家霸王”企业,老板一人雄霸天下的能力。例如 万华,才可以判断是一家优秀团队企业。
2、通威的组件战略如果定义为前五,且因为几大合作伙伴利益羁绊原因。那么,通威进入组件目标可能就是一个错误决策。第五第四,怎么盈利?
3、电池HTJ以铜代银的策略,市公司的战略还是老杨的臆断?
其他,硅料目标纵横之术赞同;硅片策略赞同;

通威就是搅屎棍;想独霸硅料市场;最终卷死自己!

看了你的宏大篇章,让我想起泰坦尼克号,这是一艘当时全世界最大(全长269.06米,宽28米,可容纳3000人)、最豪华,并且号称为最安全、“永不沉没的巨轮”。
因船长对自己的航海技术和坚固的船体过于自信,航行途中撞击到了冰山导致的沉船。
世界最安全的巨轮却担起了一场史上最大的海难事故,

我觉得商战真没必要争什么老好人名号,企业还是要以逐利为第一目的。

05-19 09:41

杨哥说说通威怎么不争取去欧洲的事。难道这么担当的企业家不应该去争取吗?说不过去。再说说:协会只管收会费吗?……

05-19 08:23

薪资高30%,为国担当,对不起我笑会

05-19 07:29

通威不大规模扩张,不称雄,中国的光伏行业就会陷于长期更加混乱。
光伏行业,犹如林地,要么被乔木(如松树)主宰,要么被灌木杂草主宰!

05-19 10:04

请教一下,文中提到的『其他小股东按照股权权益的两倍包销硅料,如果小股东违约,通威有权将按照硅料原始投资收回股本(如有分红,扣除分红)』和『硅料小股东不能单独建设硅料产能,也不能和其他硅料企业建设硅料产能』,这两项违约责任内容从哪里看到的,是有协议或者公告之类的可信来源支撑的么?

05-19 09:53

买个股票把人也买魔怔了,老杨同志太辛苦你了,你和老布同志可以说是各为其主、不分伯仲的模范小股东了

05-19 06:51

内容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