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内卷”如何收场?

发布于: Android转发:2回复:31喜欢:6

光伏行业从“补贴时代”进入“平价时代”,刚脱离“ICU”没几年,又重新进入了“ICU”,光伏行业的“内卷”成了整个光伏行业从业者和光伏行业投资者的热门话题。

首先,要搞清楚光伏为何要“内卷”?为何会“内卷”?

光伏内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度电成本无限度的降到接近为零。

如果光伏不“内卷”,如何倒逼光伏技术革命?如何降本增效?如何把光伏度电成本降下来?

新能源革命是国家战略,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光伏作为新能源革命的先锋,当仁不让要做出巨大牺牲。

所以,光伏的内卷呈现周期性,循环式,螺旋式内卷的特征,一轮比一轮激烈,一轮比一轮更惨烈,一轮比一轮波澜壮阔。

光伏的每一轮内卷,换来的是光伏技术进步和度电成本降低。

但是,这一轮光伏“内卷“不同以往。

这次光伏行业内卷是在光伏行业从专业化走向一体化布局,光伏技术遇到瓶颈,光伏行业拼规模和供应链,国内经济转型,各地政府深度参与,资本市场大力扶持光伏企业上市融资和二级市场融资的大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内卷”。

这次的光伏“内卷”还叠加欧美对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全面贸易壁垒,彻底脱钩断链的外部环境下进行的高度“内卷”。

所以,这次光伏行业内卷的深度,广度,后续影响力都将是史无前例的,对国内光伏行业来说,也许是未来五年乃至十年,规模最大,程度最深,后续影响力最大的一次“内卷”。

这轮光伏“内卷”后,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光伏行业集中度大幅度提升,今后想介入光伏行业,难度和门槛会非常高,光伏行业正式走入一个常态化利润的行业,再无暴利,拼的是规模和市场能力。

光伏行业的定价权在硅料环节,“内卷”的关键点也在硅料环节,得硅料者得天下,得高品质低成本硅料者将拿到硅料的话语权。

硅料环节是光伏行业最后一个参与“内卷”的环节,也是第一个结束“内卷”的环节。

初步估计,按照目前的硅料内卷的运算模型推演,硅料“内卷”将在2025年年底基本结束,2026年维持常态化巩固“内卷”结果,避免淘汰硅料产能“死灰复燃”。

硅料结束“内卷”后,硅料行业排名前六的企业行业集中度会提升到90%以上,单个硅料企业的市占率在60%左右。

组件环节,要比硅料环节推后一年结束“内卷”,大概率在2026年年底结束“内卷”。

组件结束“内卷”后,组件排名前六的企业行业集中度会提升到90%以上,单个组件企业的市占率在30%以上。

这些结果可能会受到国外因素的影响,缩短或推迟一点时间而已,不会改变整个光伏“内卷”的结果。

2025年硅料内卷结束后,硅料企业江湖地位将重新排名。

2026年组件内卷结束后,组件企业的江湖地位将重新排名。

那么,重点问题来了,那些光伏企业将成为这一轮光伏大内卷的“剩者”?那些光伏企业将离开光伏的历史舞台?

硅料行业

根据目前硅料行业报价情况来看,只有10家在报价,硅料投产企业总共有27家企业,意味着有17家企业停产检修或者是停产状态。

初步预测,2024年底,硅料生产企业不会超过6家,2025年一年是巩固内卷成果的一年,硅料价格还会在5万左右徘徊,避免落后淘汰产能复工复产,死灰复燃。

经过长达一年以上的停产,停机后,硅料产能基本复工的可能会非常低,硅料价格只要在盈亏平衡点附近,复产基本无望。

硅料板块看通威,因为通威在今年三季度前,将拥有85万吨的硅料产能,根据股东会披露,前期45万吨硅料产能已经收回了投资成本。

通威隆基刚锁定了三年近90万吨硅料,每年30万吨硅料,根据股东合作协议,天合,晶科,京运通每年锁定20万吨硅料,通威自用35万吨硅料,刚好满足目前通威硅料产能。

鄂尔多斯40万吨硅料基地是为硅料行业结束内卷后,为替代淘汰落后产能做准备的。

通威股东会披露,一季度硅料成本在4.2万元,乐山电费每度0.5元,保山电费每度0.41元,包头电费比保山更低,随着保山二期,包头三期共40万吨硅料投产,电费和产能打平均的话,通威硅料将降到4万元以下。

通威后续在包头和华电(已经招标组件了)合作建设光伏大基地,为通威光伏产业园供电,初步预测,电费在0.3元以下。

配套的还有40万吨工业硅,工业硅项目投产后,通威硅料还有下降空间,大概率在3.5万元左右。

现在全国主要硅料基地,乐山电费最高,保山次之,内蒙古最低,这就是通威在内蒙古建设包头和鄂尔多斯两个硅料基地的原因。

目前4.8万一吨的硅料,对通威来说基本已经没有利润了,只能保证通威的现金流为正数。

硅料环节“内卷”的本质是卷市场,硅料找不到市场的都要被淘汰,无论硅料品质高低,只要不是颠覆性的成本和价格,都将视为“淘汰落后”产能。

就像抢凳子一样,市场只有6个凳子,一下子来了27个人,27个人参与,这就是硅料供过于求,总会有21个抢不到凳子的被迫出局,到最后,供需平衡了,自然大家都有凳子了。

从硅料竞争力来看,硅料企业能够剩下来的企业有通威,大全,特变,东方希望,青海丽豪,最后一家不重要,即使是两家,三家也不重要,因为前面5家的市占率超过了90%以上。

通威在2024年硅料产能85万吨,大全为40万吨,特变为40万吨,东方希望不明,青海丽豪大概为20万吨,硅料前五家硅料产能近200万吨,其他硅料企业确实是过剩的。

如果通威鄂尔多斯基地投产,大全,特变等剩下来的企业,开工率只会下降,只有让市场份额给通威。

其他硅片,电池片环节作为一体化布局企业的一个车间,就不单独讨论了,今后,专业化企业要么成为一体化企业的一个车间,要么只有消亡,没有订单的商业模式,在光伏根本走不通。

组件环节

还是老六样,晶科,通威隆基,天合,晶澳阿特斯/正泰。

无论这些企业排名如何?都不影响组件的大局。

组件是需要看品牌营销,需要积累,需要长期沉淀的行业,特别是国外的市场,一般企业根本玩不起。

即使强大到通威,在国内市场一年冲进前五,做起海外市场也是如履薄冰,寸步难行。

而组件的海外市场恰恰是最挣钱的市场,光伏企业需要挣钱,必须经营好海外市场。

这一轮光伏内卷,是未来十年最大的一次“内卷”,内卷过后的光伏行业,又是一片艳阳天。

全部讨论

好了,就算你的观点是对的。你能持续拿到10年后? 估计通威到30,到时候跑的比兔子还快

今年的光伏就是前年的猪肉。

硅料环节,技术壁垒,不够高,所以这一轮的新进入玩家通过购买设备厂商的设备就可以进场。未来,在市场规律主导的情况下,供不应求的可能性已然存在,硅料作为化工属性以及最长的产能建设周期的环节,就还有可能面临出现超额利润的可能性。那个时候,如果技术壁垒已然不够高,那么资本们通过砸钱的方式再次介入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到那个时候,对行业了解不够深的地方ZF,依然有可能被再次鼓舞然后一起以某种方式下场。

东方希望好像n型料还没达到量产,这一轮不好说,这也是新疆产能的问题,虽然成本低但不容易吸引到技术骨干

谢谢分享。请问谈硅料为什么不提协鑫呢?谢谢

05-19 09:50

$通威股份(SH600438)$ 感谢分享

05-16 17:51

内容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