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读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原文 Day5

今天继续1999年的股东信。如果给今天的这一篇取个副标题,那就是:做优秀的人,与优秀的人同行。

在1999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用了将近一页的篇幅,来写他用人和管理的艺术。区别与其他的大型公司,在伯克希尔,各子公司对总部没有PPT汇报,无需预算审批,更没有对赌协议。巴菲特对下面的管理层,充分放权,只有一条类似于企业文化的原则:发自内心热爱这份事业,像运营自己家庭唯一资产般爱护自己所负责的公司。

没错,伯克希尔完全靠激发管理层的自驱力来管理子公司,没有严谨的内控制度或者繁杂的KPI考核指标。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1998年致股东信中披露过,伯克希尔在当时全球范围内控股的子公司共拥有47,566名在职员工,年度内创造的税后利润超过259亿美元,而总部算上董事长巴菲特、副董事长芒格,以及临时增加的1名兼职,也就只有13人。 别忘了,这十几个人一半的精力,还需要用来管理伯克希尔高达373亿美元的投资业务。借用下巴菲特在这一段落的小标题来评价下他的管理方式:闻所未闻!

其实,不能忽略巴菲特的这种管理方式,是建立一个前提上的:他只选择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合作,只选择与优秀的人同行。巴菲特在选择兼并和投资标的时,好的商业模式和优秀的管理人是最为核心的原则。早年他师从格雷厄姆选择投资“烟蒂”公司,这些公司虽然便宜,但往往麻烦不断,且管理层也有道德风险,这让巴菲特疲于应对、心力交瘁。之后做过大律师(见多太多黑暗面)的芒格劝诫:通常烂人烂事多,相反优秀的人的思维和行为,会刻意规避不必要的麻烦,多与优秀人互动。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那么,怎么找到优秀的人呢?巴菲特在这里会顽皮一笑:他们会自己找上门的。是的,巴菲特以身作则,始终以合伙人和小股东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几十年的时间,不仅创造了非凡的投资成绩,而且通过每年至少一篇致股东的信,低成本宣讲自己的管理理念和人生态度。随着商业上的成功,他的声誉也名扬四海。只有自己足够优秀,才会有虽阻千山万水也能双向的奔赴。

这边可以举两个例子。一则是巴菲特的慈善午餐拍卖,真有人愿意花几百万美刀只为与老爷子共享一顿午餐,这其中包括段永平。另外一则是据媒体报道,今年有四万余名股东从五湖四海赶到伯克希尔总部——小城奥马哈,参加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愿意听90多岁的老爷子拖拖拉拉唠几个小时的嗑(现象下,我们平时能愿意跟八九十的老人聊几个五毛钱)。#巴菲特致股东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