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还没看过的快去补!顺便延伸讨论一下现实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今年的贺岁档电影《第二十条》前几天有资源了,早就听说这部电影不错,今天才有空补完,没失望,选题很棒!

电影有一些公认的缺点,比如雷佳音和玛丽吵架剧情太多看得人烦躁,比如法律专业上的展现有不少错误,比如电影拍出了电视剧的质感等,但瑕不遮瑜,这部电影能够把典型案件拿出来剖析,发出呼吁,反省司法缺陷,并让观众思考和感动,就很值得一看了,我愿称它为近几年来最有社会现实意义的国产电影。

豆瓣目前评分是7.6,我想如果把雷佳音和玛丽吵架的剧情删掉九成,至少会值8.5分,张艺谋都被称“国师”了,为什么还要拍那么多无关紧要自降档次的夫妻斗嘴,我猜应该还是为了过审,毕竟贺岁档需要喜剧标签,何况还是这种存在争议的现实敏感题材。

多的不说了,强烈推荐还没看过这部电影的小伙伴们,五一假期有空的话正好可以去补补,反正我自己最后是看的热泪盈眶。

下面,小元想和大家就这部电影里的一些剧情,延伸讨论一些现实中的情况,以下内容会涉及少部分剧透,但没看过电影的其实也是可以看的,因为影响不大,实在不想被剧透一点的,就看完电影后再回来看看吧。

1.被不认识的混混围殴,但没受严重的伤,该不该报警?

电影里男主的儿子在放学路上被一群混混打了,但男主说儿子受的伤连轻伤标准都不够,即便报警也立不了案,所以没去报警,这样做对吗?

有法学生对此发表了不同意见,认为不报警是错误的,因为男主说的立案标准是针对刑事案件,但根据【中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只要是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都可以拘留和罚款,现实中也有好多一巴掌打出去好几万的案例。

以上观点虽然有道理,但也带着点天真,因为你不认识那群混混也不知道他们家在哪里,所以现实中警察大概率只会告诉你,找到混混的可能性很小,毕竟你受的伤又不重,警察也懒得浪费精力。

就像我之前银行卡被盗刷后立即报警,警察也就是走个形式帮我登记一下,然后很直白的告诉我不用抱希望,找回来的几率很渺茫,然后真的就没下文了……

不够话又说回来,电影里他们有亲戚就是警察啊,有了这层关系在,那报警后结果可能就大不一样了,现实不就是这样吗?

2.被高利贷催债施暴强奸,为何不报警?

因为向村霸借了高利贷还不起钱,被非法拘禁,被侮辱,甚至老婆被强奸,为何不去报警?

可能是担心村霸在警局里有保护伞,知道报警也没用;也许是觉得自己欠钱理亏,家丑不可外扬;又或者压根没有过报警的想法。

在很多弱势群体和穷人的认知里,是从来不指望法律和警察能帮助到自己的,也许他们根本就不相信警察。

其实,像这种情况恰恰是最需要报警的,虽然警察可能无法帮你解决问题,但你需要的是那份报警回执,如果以后事情变严重了,或者需要打官司了,这份报警记录在法庭上会对你有利,它能证明你是受害者,也能证明你向警察求助过。

就像上面说的银行卡被盗刷的事,警察虽然不会帮我把钱找回来,但我后面再起诉银行赔偿时,这个报警回执单就对我有一定作用。

个人认为,如果当事人曾经报过警,他在法庭上的处境也不会那么被动,所以记住,虽然很多时候找警察没用,但如果后面要打官司了或许会有用,所以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该报警时还是得报警,报警不用钱的啊!也不用担心给警察添麻烦,这是你的权利。

3.全片最细思极恐的一点是?

大巴司机想到北京上访,他还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就已经被“神通广大”的检察官男主知道了,于是立刻开车去拦截。

不得不说这段太真实了,维稳系统强大如我国,监控隐私无所不能。

4.律师存在的意义是?

网上很多人吐槽,电影里男主检察官做的事,给人感觉就像他是杀人犯的辩护律师一样、

但现实是在我国司法体制下,律师对一个案子起到的辩护作用,远低于检察官和法官的主观判断,所以与其给杀人犯配个律师,还不如让检察官自己良心发现更有用。

电影中唯一一个律师角色,既卑微存在感又低,就很真实。我身边就有同学是做律师的,他们告诉我做律师是真的心累,因为很多案子他们即便接手了也无可奈何,只是走个形式,法官自有判断。

5.现实中检察官或法官会推翻过去案例吗?

基本不会,所以这个电影的结尾才难得;

当然,如果是走关系或者舆情特别重大的就另当别论了。

还是说回我银行卡被盗刷那事,我当时的法官就是这么跟我说的:你看这事以前的案子都是这么判的,你要打官司我也只会参照过去的案例去判,所以还不如各自承担一半损失直接和解好了,这样既省了诉讼费,也节省了彼此时间。

我律师朋友也说,很多特殊的案子,明明知道不应该这么判,但法官即便理解,最后也还是会按判例去判,因为这样不用动脑+不用担责。

所以这个电影的结局才让人感动,体制内循规蹈矩的基层公务员们,主动担责推翻不合理的判决,虽然现实中这么做的结果可能只会是被领导痛批,但这个社会永远需要这样有良心的法官和检察官。

也许电影的结局过于理想主义,但如果能让已经麻木的法律从业者找回一点初心,也算是有意义吧。

一个好的电影,会带动观众去思考,让人觉醒,我觉得《第二十条》成功做到了。

有些更深入的话不方便在这里说,我直接把豆瓣其中一个讨论帖放在左下角阅读原文处了,大家可以点开后通过浏览器再跳到豆瓣APP打开,仔细看看后面的留言讨论,挺有意思的(祈祷这个帖下的讨论不要被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