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林茂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回复:16喜欢:22
@二马由之 我赞成藏格矿业到老挝搞氯化钾项目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藏格矿业是一家一直以来屡创奇迹的公司。我们来看看其察尔汗基地碳酸锂的生产项目,此处卤水中锂浓度仅为50毫克/升,是隔壁盐湖股份平均浓度的1/6,如此低的浓度按当时盐湖提锂的生产工艺与技术是没有工业开采经济价值的,同时藏格矿业在碳酸锂年产量只有隔壁1/4的情况下,创造了锂收率99%以上,察 尔汗碳酸锂的生产成本低于盐湖股份,产品质量高于盐湖股份,产品销售价格长期高于盐湖股份的奇迹。巨龙铜矿也是低品位铜矿,但现在铜矿仅一期建成投产后毛利率高达近60%。当年藏格矿业搞这两个项目时更多人唱衰。如果不是我们的投行目光短浅,不是他们论证错误,否定了藏格矿业定向增发将铜矿融入藏格矿业的方案,藏格矿业不会发生后来一系列危机。现在来看当年肖永明先生希望对铜矿以280亿融入藏格矿业要价并不高,后来降到不到200亿更是良心价,但是我们的投行与机构的无知害了藏格矿业。藏格矿业历来注重在保证项目安全成功的前提下节省项目的投资强度,其投资强度相对同行业一直是较低的。我还是以藏格矿业与盐湖股份来比较,无论是钾肥200万吨还是藏格锂业(藏格矿业的孙公司)一万吨碳酸锂项目的投资强度均大幅低于盐湖股份。现在藏格矿业麻米错一期五万吨项目在改则县这个不毛之地(指没有任何工业生产基础)总投资为40亿,盐湖股份在自己的基础搞的4万吨碳酸锂项目投资强度达到70亿,这说明藏格矿业对投资强度控制的力度非常高。老挝两个矿区相隔不到一公里,总面积约400平方公里,藏格矿业在老挝钾肥项目一期投资强度高点,我不认为反常,相反我认为是好事!我推测合理的原因应当是:老挝项目是地下开采,为了百年大计及未来矿山安全生产需要加大勘探的强度与密度,建好三维模型,地下开采需要开采的主井与副井等基础工程(这是决定投资强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百年开采的高标准来建设,一次投资长期受益,要吸取亚钾国际为追求工程进度与工期给安全生产造成重大事故的教训。我相信一家负责任的公司在老挝项目上违反常态加大 氯化钾项目一期的投资强度必是从长期主义出发、从保障未来安全角度出发考虑后才作出的。专业的事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人做的专业事,不是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员可以随意评头论足的。最后老挝钾肥项目生产是否成功不仅事关我国钾肥供应的安全问题,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还事关我国政府经略东南亚,进而全面经略亚洲,彻底改善我国地缘政治环境。所以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老挝钾肥生产的布局与技术攻关。在这个项目上我选择相信政府布局、相信公司的专业意见!

热门回复

藏格矿业在察尔汗钾肥生产基础设计年产200万吨产能从来不曾实现,产能利用率长年只保持约55%到60%左右,问题在哪?在公司的氯化钾资源不支持其按设计产能生产,即使如此察尔汗的氯化钾资源也越来越少,一家负责任的资源型上市公司一定会将永续经营放在第一位,将不断扩张矿山资源放在第一位!股民考虑短期利益与安全性,公司考虑长期性,两者矛盾非常正常。但我是长期主义者,包括我投资这家公司也是如此,自19年下半起到现在我对这家公司只不停买入股票,不卖出股票,未来也会复投这家公司,在沪深两市中有几家公司能做到在产品价格低谷期毛利率仍然可以达到50%,净利率达到80%以上,并且长期股利支付率超过70%以上。在风险与收益的矛盾中悲观主义者眼中永远只有风险,脑中会不断放大风险;乐观主义者会辩证看风险与收益 ,会认识到风险与收益并在,越是风险大意味收益越大。收益最高的生意基本上都写在刑法分则里,藏格矿业的合法的收益率远超了刑法分则中那些生意,投资藏格矿业还是受法律保护的,世上这样的好事不多的,兄弟!遇到了认识到了就不要放弃,要做长期主义者。老挝氯化钾开采的技术攻关问题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已经持续搞了20多年了,相信政府,相信公司不会错的。

买藏格不是当吃股息买么?现在又去搞高风险投资,大哥,你买他图什么?
投资者看重的是稳定,而不是去承担风险。
你这样的说法,以后就要提什么股息率了

那当时设计的时候为什么不按一百万吨设计呢,是勘探不准导致的吗?

这片矿区本来就是盐湖股份看不上的,认为没有开采价值的。开采时间长了资源品位下降。当时设计可能是出于多方面考虑,但现在看自然禀赋不可逾越,技术再好也不可能逆转。

相信管理层,人家十几年的经验还抵不过这些键盘侠嘛[捂脸]

自然禀赋原因,开采时间长品位下降,能保持100万吨就不错了。

我觉得有疑问可以直接平台问董秘,不要自己猜想是什么原因,这不客观。

做股票的人与公司的当家人出发点与想法不可能相同的。我们正常情况下是希望风险越小越好,这很正常的。但公司经营特别是永续经营不可能不适当冒点险

你乜很喜欢这只票,但碍于估值较高,只能小包位介八,关于估值你怎么看,谢谢

董秘的回答都是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