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深蓝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7喜欢:0
基本面的角度:
量欧洲几个厂里逐步满产是比较好的。今年营收保守估计130-150亿是没啥问题的,2025目标指向200亿。4680的话,溧阳厂一直在供应了,只是整个4680体系感觉供应一直有问题,上不了量。
价的角度,单位盈利往下是确定的。好的一点是行业第二不咋赚钱,往下空间有限。竞争格局决定了。
2024量升净利率稍微往下可能性比较高。预计9%左右的净利率。
资金面的角度
1.公募整体q1再退潮个人觉得确定性比较高,倒不一定是基金经理的主动选择,可能是新能源类基金赎回带来的被迫砍仓。但目前往下的空间也不会特别大了。
2.外资应该会持续退潮到降息时点,美元潮汐逆转后可能有转机。
3.定增机构跑路确定性应该比较高,肯定会有5-10%的冲击成本。因为定增机构很多做了指数对冲,策略有效就行,不要求单票有效。
4.回购个人猜测可能性不大或者金额不大。科达利未来一定会在北美建厂的。现在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不通畅的背景下,大概率会保留住现金。为北美厂留下点弹药。
估值的角度:
TTM上游5-10,中游10-20,下游15-25估计就是目前的一个区间了。
但是这个估值区间蕴含了一个巨大的估值盲区,就是假设业绩增速会大幅下滑或者会出现亏损。所以对于盈利企业也按业绩高位反转在假设。
持有科达利2年,如果未来盈利能力不出现大幅下滑,看下来2.3月解禁后的一段时间可能会是比较好的买点。

热门回复

其实这种担心也是被整个行业卷出来的无奈吧。
比如中游的正极,不管是三元路线的超高镍还是磷酸铁锂路线的液相法,草酸亚铁路线都没有扛过产能过剩。
中游的薄膜,哪怕恩捷垄断了制钢所的产能,也没能抵住利润的下滑。
回到科达利,也会去思索科达利以及所在的结构件行业能抗住产能竞争的核心逻辑是啥。科达利10%的产能利用率对应1.8-2%的净利率。
仍持有科达利核心逻辑就是看中行业的非标控制了产能竞争,以及融资限制后行业新增产能的难度。
回到科达利,其实如果基本面承到整个电池行业基本面见底,开始做业绩反转的时候。肯定会迎来双击的。

其实短期怎么跌都无所谓,我自己判断往下大概也就10-20%的空间了,对应2024年底1.5倍pb。中长资金其实是很好的建仓位了

机构和你们总是担心:公司产品降价会带来净利率下降,真是这样吗?下面咱们来分析下。
按照公司预告,全年扣非净利润是10.5-12.5亿元,取中值约为:11.50亿元,那么Q4约为:3.80亿元。公司Q3季的营收和净利分别是28.50亿元和2.75亿元,净利率是2.75/28.50*100%=9.70%。
假设一下:
A,如果公司Q4净利率再下降至9%,那么,Q4营收约为:3.80/9%=42亿元,环比增长约47%,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B,如果公司净利率维持9.70%,净利率没下降,那么,Q4营收约为:3.80/9.70%=39.20亿元,环比增长约38%,基本能说得过去。
但我更相信C,即公司的净利率是不降反升,原因:
C,如果公司净利率是10.50%,那么,Q4营收约为3.80/10.50%=36.20亿元,环比增长约28%,基本合理。
22年全年公司扣非后净利率是9.80%,23年全年公司扣非后净利率约是:11.50/(77.68+36.20)*100%=10.10%,不降反升。
至于最终净利率是多少,是降还是升?也只有等年报出来才知道了。

公司给我的回复是:怕什么“内卷”呢?咱们有钱、有市场占有率,公司真正要放下身段,目前公司占领高端,如再把战火点到低端市场,牺牲2-3个点毛利率,友商更没办法活了:他们融资难、规模小、定单小、客户小、成本高,技术、材料和工艺落后,自动化水平低、产品良率低,怎么比?可喜的是,国外巿场近3-5年还卷不到科达利,中资结构件企业很难迈出那一步到海外去办厂、做大。国外结构件企业的成本比科达利贵许多。

60元位置看企稳吧,年前还是要靠权重股拉指数或者稳指数的,本身大节前就缺资金,所以这些血包股还得跌一跌。

本人不大喜欢讨论股价短期走势,也没能力预测何时是底,只因知道预测股价短期走势比算命还难,可是即便如此,投资者们对算命乐此不疲。对行业和公司基本面的判断大致是:经过23、24年增长放缓后(增长率30%左右),25-29年又会重回高速增长期(增长率超50%)。

[很赞][很赞][很赞][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