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值与三类运营商的投资机会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10

2023年又是港股继续下跌的一年,不论是否为十年一遇的机会,我们都要为自己的决策坦诚面对,更要为未来最好应对准备。

美股科技股当下估值比较高,是全球最拥挤的交易,而且美债利率还比较高,美元资产换做美债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由于对美股由于缺乏了解,暂不过多考虑。对于人民币资金,A股有结构化的机会,目前看其实也还是低估值的那些。由于港股明显估值更低,且更多是我们熟悉的企业标的,港股的机会更加值得重视。

一、低估值是低速增长下确定性比较高的投资方向

在未来几年权益资产配置的应对策略上,我对荒原资产凌鹏老师公开路演的策略内容是比较认可的。在A股当下已经5000多家上市公司,体量如此之大且经济增速在快速下降的背景下,由于公司个体之间的差异巨大,我认为期待大盘整体大幅快速反弹或者继续猛烈下跌的都不太容易出现,所以未来在A股市场仍然是把握结构性的机会,整体策略上是轻大盘、重个股。

过去两年,A股市场主流指数如沪深300等都有较大幅度下跌,2023年整体市场虽然跌幅也不小,但其实也不是典型的熊市,5000多只股票中,还有55%的个股上涨,中位数是3.5%。如果我们去看下跌的成分股,可以发现大部分是基金重仓股在下跌。从19年以来,牛市机构远远跑赢市场,熊市远远跑输市场,这是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公募基金体量在快速提升后,已经成为主宰国内市场涨跌的重要力量。2019年以来,机构牛熊的秘密在于正循环的高涨和崩塌。连续5年的强势表现,股民变成基民,资金流入推动抱团股形成巨大泡沫。但任何事物的发展,如果严重脱离基本面,就会面临越来越强大的均值回归力量。到了2021年年初,机构抱团开始瓦解,正循环开始崩塌、开启负循环的过程,随后机构就远远跑输市场。

从买低卖高的角度来看,投资买便宜而基本面好的,卖出或远离昂贵且基本面差的。那么目前,可以把A股的标的主要归为三类。

第一类是20年、21年的核心资产论下的茅公司、新能源代表宁德时代等公司,泡沫已破裂,但尚未出清。相比之前的泡沫破裂,茅宁调整的时间和幅度还不够。机构仓位和持仓还未调整,不满足企稳条件。此外,基金赎回潮还未出现,茅宁定价难言出清。

第二部类是小盘股,但难成气候。2008-15年小盘跑赢大盘,主要原因在于行业差异、而非市值。当年中小板的很多股票如比亚迪海康威视东方雨虹等,成长为行业龙头。2016年开始,大盘股又跑赢小盘;然后2021年开始,小盘股又跑赢大盘。这个过程中,相对走势的驱动确实来自市值大小。一方面,核心资产经历抱团到瓦解的过程;另一方面,量化产品对小盘股推波助澜。如今的“小票”更接近垃圾股的概念,不能和当年相提并论、难以长大,很难通过高成长来消化高估值。

第三部类是低估值,默默崛起。最近3年,低估值板块均取得超额收益,核心原因是前期跑输太多。更值得注意的是,低估值取得正收益的情况下,估值水平降至历史最低,股息率升至历史最高。这说明这些公司业绩和净资产还有增长,股价仍明显低估。

以上三类标的去比较,小票、垃圾股处于浪潮之巅,危险程度类似于2021年2月的茅宁。而茅宁处于半山腰,可能进入加速瓦解阶段。机构重仓可能发生2005年来的第三次迁移,低估崛起是重要方向,当然还需要时间和行情的验证。

如果机构重仓发生迁移,4条标准是重要考量。其一是体量,太小的规模无法承载;其二是基本面要处在上行周期,且有可持续跟踪的高频数据;其三是估值,水往低处流;其四是属性,即偏见的积累和修正。按照上述4个标准,低估崛起是最可能的迁移方向。当前低估值就是处在蓄势阶段,后面有可能会爆发。低估值不仅是单纯的防御品种,它还可能会是下阶段的进攻策略。

二、低估值可以选择费用更低的指数基金

选择低估值策略,如果找不到具体标的,可以选择高股息红利指数基金或者股息率已经在3%以上的沪深300指数。沪深300在一个基金平台上选一个费率比较低的就可以。红利指数的代表基金有(如中证红利ETF(515080)、红利ETF易方达(515180)以及红利ETF博时(515890)等)。

港股低估值指数基金可以侧重尽量降低红利税的品种。如果比较物美价廉,目前港股是排全球第一位。很多同在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折价明显,有港股公司估值仅为A股的一半。从高息股指数基金估值来看,港股的高息股比A股的高股息还要高,这些基本面尚可的公司股息率已经高到了8%以上。过去几年里,外资持续抛售港股,港股流动性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港股波动性非常大,成为了全球估值最低的主要市场。而且不排除美股如果进入下跌趋势后,有一定可能带动港股进一步下跌。

港股这几年的低估主要是流动性不足导致的,但流动性对于一部分持股收息思路的长期投资者的影响并没有特别大,而且如果处于持续的低估状态下,加上期间丰厚的红利再投可以使得投资者获得更高的组合基本面增长。

港股高息标的通过港股通投资的问题是红利税比较高。整体而言,内地个人投资者和证券投资基金通过港股通投资于港交所上市H股将面临20%的股息红利税;而投资于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的非H股(包含中资红筹股及中资民营股)时股息红利税率为28%;投资于香港本地股和外资股时红利税率为20%。而以上这些如果通过直接在香港开通港股,买H股,10%红利税;买非H股,则无红利税。因此,税费如果能免长期看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目前市场上有用QDII额度直接投资该类高息港股的基金,可以免掉港股通购买所要承担的额外高额红利税。目前我知道当前走QDII额度的有恒生红利ETF(SH513950)和港股通红利ETF(SH513530),但它们的合同中说既可以走QDII、也可以走港股通,所以只能说现在它们是全走QDII额度,未来则无保证。

三、个人投资策略,存量时代数月亮不数星星,在三大运营商中挖掘优质标的投资机会

红利指数虽好,但其中银行类的占比也不低,相比之下,当前我的主要偏好是三类运营商(互联网运营商、电力运营商和通信运营商)中的优秀标的,其中腾讯华润电力是我的前两大持仓股,中国移动如有机会会考虑建仓。

1、互联网运营商:腾讯控股

独门垄断生意、壁垒比较深,有一定提价能力,长期增速跑赢宏观经济增速难度不大,且管理层对中小股东利益比较重视,分红了京东美团的股票,并在低估期间持续大额回购,目前静态市盈率13倍左右,估值不算贵。

风险分析:新型社交方式对微信的颠覆(暂时还没有发现);微信本身没有直接变现能力,利润最高的业务是游戏,游戏是一项高创意业务,存在激烈竞争和被赶超的风险,该业务受政策干预的风险也比较大;腾讯过往对员工的高额股权激励数额较大,使得实际市盈率可能在15-20之间的水平,相比港股整体破净的情况下,谈不上非常便宜;虽有慷慨的回购,但现金分红比较少,中小股的选择权有限,在大股东持续减持计划下,期待短期内股价爆涨的机会不大。

2、电力运营商:华润电力

电力经营效率长期处于第一梯队,盈利能力突出。过去两年煤炭价格高企,火电全行业巨亏的情况下,华润电力火电22年首次微亏,但绿电利润能够达到80亿港币级别。而在23年开始风电、广电组建惨烈价格战背景下,电力运营商新装机成本快速下降。华润电力预计2023年全年利润在120亿人民币以上。对于当前港股760亿港币市值,2023年市盈率预计6倍以内,股息率在6%以上。由于相对明确的增量装机安排,华润的未来几年业绩增量仍有翻倍的增速预期,属于高速成长而估值又比较低的状态,是当前加仓的重要方向。

风险分析:公用事业行业,没有定价能力,没有暴利,依赖管理团队超越同业的经营管理能力;电力市场化之后,新能源电力价格可能进一步下降;商业模式属于前期重资产高投入的,绝对不是好商业模式,在增产上量阶段需高额资本开支,股票再融资的概率比较大,且行业普遍高负债率,虽然利率很低且持续下降,但债务风险不容忽视。

3、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

基本面不用太多分析,公认的优秀。行业寡头竞争,竞争强度持续下降,当前具备低估值(港股股息率在8%以上)、高分红并且持续回购的特征,随着国内4G投资接近尾声,5G投资低于预期(国内对现阶段发展5G的分歧加大),自由现金流非常充沛,公司收益、财务均很优秀。 问题在于利润增长潜力不太大,23年的获利盘比较多,可能会对股价短期表现有一定压制。

以上三类运营商代表估值都相对合理或偏低,基本面不错,业绩普遍还有增长潜力,属于当下我重点关注或已经在投资的方向。本周减仓中国海洋石油,并找机会持续加码港股优质标的。

$腾讯控股(00700)$ $华润电力(00836)$ $中国移动(00941)$

全部讨论

01-30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