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保险该怎么选,才能价格最合适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商业保险作为家庭风险转移的主要手段,国人目前已经有被动的接受到主动寻求,换句话说,现在大家都知道要买份保险,但更想要知道该怎么买?

购买任何商品,价格一定是我们的考虑因素,但并非决定因素,价值才是我们的重要考量;

保险公司的分类(仅属个人理解,并无偏好勿喷)

传统型、合资型、小众型、网销型

1、以中国人寿、平安等为代表的传统型保险公司

这些公司的产品设计中规中矩,并没有太多的亮点,但也没有什么缺陷,凭借其广告或者自身的吸引力,拥有无数跟随者,销量不成问题

市场策略,通常是营销为出发,多点布局,卖点是品牌溢价;

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有些男士用表,5万的表和5000元的,在时间的准确度上,应该相差不过2分钟,2分钟对普通人而言,又不那么重要,因此购买的并非使用价值,而是其他考量。

适合人群,品牌粉,资金实力充足,并不在乎性价比,要的就是感性的安全感。

2、2000前后,国家对保险也有限开放,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正式拉开序幕,保险公司的百花齐放,由此拉开序幕(目前国内寿险公司共计91家)。

这些公司采用多元化的销售模式,而非仅采取代理人制度,产销分离的经代模式成为这些公司的选项,产品比较新颖,各家均由亮点,价格平均低30%左右,并且以多次赔付为主

典型的代表,工银安盛、中英人寿、中信保诚等,出资方均是国内为一流公司的合体,部分公司均是世界500强的强强组合(仅显示部分)

适合人群:追求性价比,又可偏好性选择。

3、小众型保险公司

典型的代表,友邦;

友邦这家公司在国内的知名度,仅限于北上广,江苏地区,分支机构有限;是国内代理人制度的引进者,人寿、平安等是模仿的超越者,但友邦盈利能力,以及保费的规模相当可观。

友邦也是重疾改革的导火索,2006年发生友邦集体诉讼事件,“保险不死不赔,保险都是骗人的“”,也就是2006年被网传;

2007年保险协会联合医师协会共同颁布了符合我国国情的25种重大疾病条款,从此结束了各家保险公司重疾自定的乱象。

友邦的产品特点:介于传统型保险与合资产品之间,代表产品全佑惠享2019,但价格和他对自身的定位一样,高高在上,也是产品中的“贵”族,有外资情结的,不差钱的也可考虑。

4、互联网为主的销售公司

典型代表,弘康人寿

这是一家几乎没有代理人的公司,也是当前现状的改变

首先、代理人粗狂的发展模式,于今天的发展已并不能完全适应,代理人即时销售员又是自己的客户,代理人众多就不愁销量,带来的问题是成本过高

其次、新兴的保险公司,已不能复制原有的代理人扩张模式,失败可以复制,成功却不可以,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再次、通过网销,经代模式,能够将成本压到最低,可以采取低价模式占领市场,因为品牌的开拓靠招聘代理人或者巨额广告开支,对一家新兴公司而言,有着太多的挑战。

适合人群:喜欢性价比,【品牌无偏好】

总之,各家公司营销战略不同,所处的地位不同,无论是产品到价格都不有差异。

选择一款产品要关注产品的性能,也就是条款,这是理赔的重要依据;

其次看价格,是否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保费的支出一定要适度;

最后看品牌,保险实质性决定作用的是条款,但人总是感性的,也需要满足心理安全感,就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