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过三?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导言:

按照大家的统计数据,央行已经开始了第三次的“劝诫”——你们不要买长端国债了,再买我就要发威了。

现在的经济、地产,其实都在降低实体的资金成本,但是央行出来劝诫,不能买长期国债,这到底是要做什么?现在不是应该降息吗?

我们能想到的事情,几乎只有一个:金融稳定

我不是做债的,对此不是很专业,但是这种反常的逻辑,的确让人困惑,希望能有大佬私信指导一下.....

1.银行在涌向安全资产

其实,股票的人涌向红利,银行的资产端在涌向安全的国债,愣是弄成了2.4%一下的收益率。央行出来说,这个利率太低了.....

正常人的理解,在债券市场上,央行就是上帝啊,不说指哪儿打哪儿,也差不多吧......但是现在居然逼得央行出来警告这些不听话的银行,不要再继续买了......

有一个数据:Q1银行的净息差急剧收窄到1.54%

以前,有一个不成文的数字,就是息差必须保持1.8%以上,银行才能综合成本算过来账——这个成本包括了违约损失,也包括了运营成本!

现在的情况下,如果考虑地产的现状,至少违约率不可能下降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银行体系的稳定,需要的息差可能会更大。

那么现在看资产端:首先需要明确,地产和zf债务,这两个大头,今年上半年都是量上严重不足的——我们先不看价。而且即便是这样,银行愿不愿意给地产贷款呢?从居民部门的房贷余额和地产开发企业的信用违约情况来看,这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你能不能给出去的问题!

资产端,在考虑风险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别的选择——有个安全的生息资产就不错了,哪里还来的挑挑拣拣的,收益率高不高呢?尤其是一些中小银行,本来就是客户资源相对薄弱的,那么不买国债,买什么?

前几天我记得宁德发了一笔地方债,好像是不到3%的样子...

2.我们能否降息?

降存,还是降贷?

降低贷款这事儿,是在进行的,现在的房贷,消费贷,经营贷这些,已经到了2字头的水平了,继续下降的空间真的不大了....

你如果降低存款水平,那么现在可能面临的是资本外流的窘境。在美元的加息周期下,这是一个现实性问题。不可能不考虑这个事儿....

现在的资产收益率,和负债成本,可能银行基本不太可能做到实质性的盈利,买所谓的国债,可能也就是因为实在无法放出去贷款,没办法的无奈之举。而且为了能够尽量弥补负债成本,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加久期的做法——而不是信用下沉,现在好像信用断层,能下沉的早下沉了,资产供给不足,那些现在还没下沉的,估计你也不敢沉下去看看,违约风险太高了。

太多的银行,将资产堆在了所谓的长期国债上,一旦发生什么波动,可能就是流动性风险.....

3.影响是什么?

银行,如果这么做了,未来利率一旦有变化,可能会导致踩踏的风险。

现在所有人都在预期宽松,这是市场目前的预期,大家就是在等美国的动作。但是这个周末,显然降息的预期,推迟到了明年的3月份...

央行是想让银行更多的支持实体经济,但是现在的回报率和风险情况,这笔钱根本出不去。目前唯一能将贷款转向实体经济的主体可能只有zf债务了....但是上半年,偏偏zf债务并没有发行多少,节奏是偏慢的。

这个时候国内实际上形成了过剩储蓄,如果政策情况下,这应该是导致利率快速下行,但是现在又不能下行,这就两难了.....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不排除央行,可能会动手,时间节点上,看看6号,看看欧央行的举动,然后在做决定。

现在我们能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看到,大量的负债累积,居民部门的存款,淤积在银行体系内,始终不出来——核心是没有好的信用扩张渠道!

居民除了买房,其它几乎不需要借款,其它的居民部门借款数量都非常小;企业的问题是,负债和盈利之间的矛盾,现在来看,产能过剩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

以前还能承接的是出口,目前来看,出口没拖后腿,已经算是不错了。

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收缩产能,那么结果就是gdp的失速,但是如果我们不收缩产能,roic始终维持一个较低的位置,企业也没有太多投资的动力,也是个麻烦事儿......

可能某个外国经济学家说的很多,现在我们的问题是生产的多,消费的少.......是不是要做一个分配制度的改革呢?也许下个月,我们会看到这个雏形,毕竟深改委在2月份的会议,提到了这个,不知道是不是一次重大的变革.........

更新一下数据,大家自己看看就好。周末的数据,交流的情况,整体都不是很乐观,数据不支持

欢迎关注,一起捞鱼啊......

点击“在看”,转发和朋友一起分享有趣而严肃的投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