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骑兵2014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5喜欢:18
还要扛房地产 最后一无所有

热门回复

需求短期恒定了,生产效率提升,那就减人啊。释放出来这些人干点其他的不好么,当然,东方大国这种人口过剩的地方,得考虑就业,所以不应该盲目机械化,也是因为劳动力充沛,所以工资涨的慢,产业升级并没有匹配到现代国家的科学技术。
我之前的模型,都是一些相对理想,残酷的社会实验,等于是爆裂的推倒重建。并不是要拿着这些东西,放在真实世界里面,指导产业升级什么的,只是单纯指出对于生产消费行为本身,人并不是唯一且最大的因子,消费也不是全是自然人来消费的,法人,组织,国家也都属于消费的主体。之前那个工资三千的例子,我也不是抨击什么,只是少写了创造的价值是6000,所以只能拿到三千,假如辅以机器,ai,单人能创造更大价值,自然也能拿更多,进行更强的消费。
真实世界终究是人组成的。

没有自动化,没有机器人,没有ai的时代,只能从地里刨食,在土地开发不完全的前提下,人就是劳动力,当然是人越多越好,农业社会多子多福是符合这个逻辑的。有了这些东西后,机器的生产力是人类劳工的无数倍。你比对一下非洲的手抓矿跟澳洲的机械化矿场的生产力,应该就明白了。我不想再继续给你说这些了,但凡你能举出一些现实的例子,我都能跟你好好谈论下, 现在变成我单方面给你提供信息。

你也说了生产力进步,人口随着爆炸,单纯只是人口增长,就会陷入马尔萨斯陷阱,中国的封建王朝是个很好的模型,虽然我认为还是相辅相成的,你还弄错一个概念,生产力进步,会导致生产成本迅速下降,从而产业整体规模会扩大,最近的动力电池产业就是最好的例子,从业人数越来越多,但是也是个动态平衡,达到某个临界点后,就像现在人均产值提不上去,就需要降本增效淘汰落后产能。怎么淘汰,原来一条产线50人,现在自动化了,采购更多机器设备,人均产出就提升了,然后还能做到减少操作人数,人均产出又进一步提升了。减少的这部分人,可以去开另外一条产线,也可能只有转行。

我非常看中需求。换一个模型吧,假设整个社会由1000人组成,生产力低下的农业社会需要900人从事农业,才拥有足够额外粮食产出,供养剩下一百人去从事工商业,祭祀,官僚。进入到工业社会,需要300人从事农业生产,产出的粮食供养剩下的700人,实际以工业社会的生产力,这个社会会从1000人变成5000人。到了现代社会,只需要5%的人口,就可以生产供全部人口需要的农产品,但是像吃这种需求,是没有弹性的,满足需求后,生产的再多,也没有人会去消费,这种消费就符合人口越多越好,大萧条时期的倒牛奶也是这种逻辑。除了生存的刚需外,还有很多没有消费上限的东西,比如赌,毒,例子不算很好。你看现代社会,几次经济大发展都是靠着新的造物带来的,电脑,互联网,手机,芯片等,只要收入跟的上,就可以无限入,而不会像吃饭,睡觉,一顿饭只吃那么多,一天也只能躺一张床上。

我重头到尾也没说不要人吧。举例我拥有1000亩土地,我靠着ai机器人,一个人完成所有工作,所以理论上,我就可以支配土地上所有产出,别人愿意买我的农产品,给我报价,理论上我就拥有等值的财富。

你的思维框架,着重于货币本身,认为多少钱代表多少的价值。最近的一个例子,阿根廷,每个月工资都不一样,但是实物及服务的相对价值却是不变的。

首先很多消费并不是人消费的。给你个模型吧,100个人挖了100吨煤,理论上人均一吨,如果自动化程度提升,10个人挖了1000吨煤,人均100吨,自己用了后,多的可以拿出去交换。物质本身就是财富,美元啊,人民币啊不过是充当货币这种媒介。

创造100万价值的人,可以拿到40万的工资,进行200万的消费。
月薪三千,钱只能拿开维持基本生活。

即便是今天的中国,其实也有很多人并没有很好的融入经济体系里面。作为国家来讲,最好的模型是欠发达的人口大国,非洲那些,刚果啊,尼日利亚什么的,东南亚巴基斯坦,孟加拉什么的,非常多的人口并没有融入经济环流。还有一个典型现象,印度,南美国家的贫民窟,就是失败的城市化,典型的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但是制造业没有创造对应的就业,对农民没有足够的教育投入,最后就是所谓的无用人口,无法融入经济环流,收入跟消费聊胜于无,美国的那些流浪汉也许也是这样了。

这么想的都是没房的,不抗房地产最后肯定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