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竞争中,是拼多多的机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自从5月22日,拼多多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后,拼多多市值继续一路走高,截至5月27日,达到2188.29亿美元。$拼多多(PDD)$

市值,是一家公司整体价值的反映。它是投资人根据公司现有业绩给出的估价,更是对公司未来增长的判断。

拼多多一季度的财报确实足够让投资者满意——本季度拼多多集团营收达到 868.1亿元,再次实现三位数增长,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756.6亿元。同时,净利润同比增长246%,达到 280亿元。

这不禁让人想起2018年拼多多上市时,拼多多创始团队在《致股东信》中所写的一句话:拼多多不是一个传统的公司。它在大家都觉得电商的格局已定,历史书已经写完的时候诞生。用短短三年的时间汇聚了三亿多用户,过百万卖家,共同建立了一种新的购物模式。它的飞速增长表明它有着巨大的潜能和无限的未来可能性。

如今,拼多多的管理层仍然持有同样的信念。

拼多多目前仍然处在成长期。未来,如果看到良好的价值创造机遇,便会坚定不移地进行投资,哪怕从短期上为公司的盈利带来波动。”拼多多集团财务副总裁刘珺在电话会上说。

01、错位竞争,在“拥挤”的市场中成长

时间回到9年前,拼多多创立的时候。或者6年前,拼多多上市的那一天。几乎没人想象过,有一天,拼多多会成为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

彼时,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大都相信,在互联网上,任何一个领域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发展后,最终就会停留在721格局上——第一名占据70%的市场份额,第二名占20%,其余所有瓜分剩下的10%。

拼多多诞生的2015年,从数据上来看,市场非常符合721的格局了——阿里电商GMV约2.95万亿元,占同期中国网上零售额38773亿元的76.1%;京东GMV约4627亿元,约占据了同期中国网上零售额的12%。人们都认为中国电商大局已定。

但也有极个别的人不那么想。

“我们在一个看似没有机会的饱和领域找到了新的商业突破,因此不需要浪费大量资源过度竞争。”拼多多创始团队在采访中谈及为何要进入竞争激烈且看起来格局已定的电商行业时说,我们是错位竞争,错位才会长得更快。

彼时,中国电商,不论天猫淘宝、京东等头部平台,或是各种母婴电商、跨境电商等创业平台,都瞄准了同一个趋势——消费升级。但拼多多另辟战场。

拼多多凭借着一种全新的“拼单”策略——一边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以实惠优质的产品吸引用户,一边通过激励机制让老用户主动参与、分享吸引新用户,从而实现了飞速增长。

而拼多多的一路狂飙,也吸引了国内其他电商平台重新审视市场趋势。如今,天猫淘宝、京东两大巨头开始重视价格力,电商新贵抖音和快手也把“价格”作为入局的突破口。

于是,曾经属于拼多多一个电商平台的“蓝海”,今天变成了所有平台竞争的“红海”。但是,面对竞争,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首席执行官陈磊表示,“我们的出发点始终是以消费者为先,我们的生存基础就是要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与此同时,拼多多自2023年始全面拥抱高质量发展。

02、不惧竞争,投入“百亿”激发市场

过去一年里,电商平台们纷纷调整自己的定价和服务策略,拼价格,拼服务,拼体验,行业竞争态势愈发激烈。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拼多多的成长速度。财报显示,拼多多的主要业绩指标都实现了高速增长。

实际上,自成立以来,拼多多就擅长在竞争中发现新机会,用创新的方式,激发市场潜力。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拼多多开创的“百亿补贴”。

坦率地讲,拼多多创业初期,用户主要在上面买最实惠的纸巾等日用品、水果等生鲜,在3C电子产品等品牌资源上并没竞争力可言。有传闻称,拼多多三周年大庆上,主会场里几乎所有品牌商家都收到了来自其他平台“二选一”的要求,如果商家还想继续在其他平台经营,就得放弃拼多多。迫于无奈,一些商家只能提前退出拼多多三周年庆主会场活动,下架热销产品,甚至关闭拼多多店铺。

面对这种被动的情形,2019年6月,拼多多正式推出了“百亿补贴”这一全新的业务模式。它通过平台大规模补贴,直降商品价格,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既成功将电商大促逐渐日常化,实现实惠的心智,又有效地撬动了更多品牌,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如今,“百亿补贴”已经变成了拼多多一张最具特色的名片。数据显示,2023年双11期间,拼多多“百亿补贴”的用户突破了6.2亿,“百亿补贴”的订单量也同比翻倍。而其他电商平台看到百亿补贴的优势后,也纷纷跟进,推出各种类似补贴方案。

如果说,2019年推出的“百亿补贴”,用“重营销”的方式,激发了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撬动了品牌资源。那么,2021年推出的“百亿农研”,则是向“重研发”的转型,既助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又使得更多优质农产品能够以更实惠的价格进入市场,从而激发了农业消费市场的潜力。

拼多多以农产品零售起家,多年来,也一直深耕农业,围绕农业做了非常多的模式创新,比如延续“拼”特色的“多多买菜”推出了“线上下单+线下自提”的半预购模式,让消费者次日便可收到新鲜农产品。

但由于农业产品标准化比较低、不易存储运输、供给也比较分散,又是一个很难做好的行业。为了更好地服务好农业,拼多多选择亲自下场,用“百亿补贴”的模式,深入地参与到农业的供应链改造中。

财报显示,拼多多已经连续两年研发费用超百亿;今年一季度,拼多多投入了29亿元支持研发,若以此类推,今年全年拼多多在农业上的投入仍将超过百亿元。前不久拼多多还携手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推出了“科技小院强农兴农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将面向全国高校、科研院所扶持至少10项高质量的科研项目和课题。

“农业始终是拼多多的基本盘。”“我们仍然会坚定地在农业方面做投入。”拼多多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赵佳臻在电话会议上说,拼多多在这些农业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的投入,未来都会持续进行。

03、专注于内在价值,转向高质量发展

人们曾经以为的721格局,并没有在中国电商领域发生。相反,中国进入了一个平台格外多样,竞争愈发激烈的时代。

拼多多核心管理层也注意到了,消费者已经形成了“跨平台消费”的习惯,会在不同的平台之间从商品的品类、价格、服务质量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比较并作出选择。面对这样的趋势,2024年第一季度,同行也都明显加大了投入的力度。

“面对竞争,我们的出发点始终是要以消费者为先,我们的生存基础就是要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这些都是拼多多创立以来一直坚持的理念。”陈磊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说,拼多多经过长期投入,“多实惠、好服务”的心智正在逐渐深入人心。但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必须得与时俱进。”

2018年的《致股东信》也曾指出,拼多多是一个平台,也是一个由众多用户、商家、平台管理人员/运营人员、平台基础设施和服务提供商一起组成的一个互相依存的社区。各个参与者随着其他各方的变化而变化,成长而成长。价值的天平也随着各方的变化在成本效用、效率、情感和精神的获得感之间移动。

现阶段,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出“理性、分层”的趋势,这就要求拼多多在“实惠”的基础之上,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更高品质商品以及更丰富的消费场景的需求。

为此,2023年一季度结束后,拼多多就推出了第三个百亿项目——“百亿生态”专项,全面拥抱高质量发展。“在此消费提振的大背景下,我们还将加强对优质供给的补贴力度,引导高质量消费,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赵佳臻表示,高质量发展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扎扎实实落到平台治理、商家生态、高质量供应链、高质量消费等方方面面。

“百亿生态”的本质,是针对商家生态“品控”的升级,在供给端向优质供给和优质商家做平台资源的倾斜,推动中小企业、优质商家实现有质量的增长,提升平台商户的整体服务效率与品质。反过来也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价格,实现对消费者的“多实惠,好服务”。

转型高质量发展以来,拼多多也遭遇了各种困难,但他们坚信,高质量发展是正确的事。因为,“我们始终关注公司内在价值的长期增长”。

“关注公司内在价值”,是拼多多一直以来的坚守。第一封《致股东信》就曾表示,投资人可以期待“一个充满激情的团队。他们值得信赖,并且一直专注于服务用户和实现公司的内在价值。”目前看来,陈磊和赵佳臻带领下的拼多多团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行业竞争,必然离不开创新,但“专注精神”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将决定整个比赛的胜负。

过去8年多时间里,当其他电商平台涉及的业务越来越广泛、复杂时,拼多多集团却始终聚焦电商这个主业,从多多买菜,到多多跨境,每一次的业务创新,也都是为了向消费者、商家提供更多价值。

观看拼多多的历年财报,我们可以发现,拼多多总会发现新的市场机会,也敢于在新的领域投入。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