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3回复:5喜欢:1
筆者極度好戰,相信香港不會有太多比本人更活躍的投資者。不過,筆者近年已逐漸絕跡窩輪及牛熊證市場,一年交易的次數不多於5次,理由是產品發行商的服務質素差強人意。

還記得最後一次交易是買某隻股票的熊證,結果正股下跌3%,熊證居然只升了3%,理論上實際槓桿應該有幾倍,但到頭來實際槓桿只得一倍,與直接沽空正股完全沒有分別。原因是大半回報被發行商「打劫」,故筆者一怒之下從此完全絕跡這個市場。

香港衍生工具市場有現今的規模算是值得還神,服務對象明顯不是專業機構投機者,而是一班戰鬥力較弱的散戶。這批散戶每次買賣的注碼較小,才可容忍莊家開價之慢及深度之差,亦只有他們才會一次又一次地被搵笨後,照樣前仆後繼再落注。不過,聰明的散戶會逐漸進步,察覺窩輪及牛熊證不足的問題,或者會選擇轉戰較高槓桿的短期期權。

至於另一班水平較低的投資者,他們不可能有無限「彈藥」,尤其經歷了5月至9月的一場股市「大屠殺」,所以衍生工具市場的前景並不樂觀。

作為一個專業投機者,對衍生工具是有需求的,交易除了要公平公正,需要的主要是高槓桿短期期權,或者超遠期期權,而不是目前充斥市場3至6個月後到期的期權,因為「到喉唔到肺」,槓桿不夠勁,又不可以放在一旁索性不理,嘗試捕捉心水股票在一年半載有個大升浪。

如果價錢合理,筆者不介意差價闊,但要求莊家開價快和深度夠好。筆者當然明白3至6個月的期權之所以是主打,是因為對沖相對容易,莊家獲利的機會較高,問題是營運和開價應該迎合市場的需要。

香港是世界第一的窩輪市場,參與者卻一個又一個離開,部分理由是汰弱留強,而新近撤退的渣打,其市場佔有率高,離場原因是母公司整頓業務,非戰之罪。

如果本港窩輪市場沒辦法持續增長,餘下參與者的命運亦難以樂觀。作為一個打工仔,應該要居安思危,單單滿足上司的要求是不足夠的,應該要想辦法擴充市場,甚至策劃新產品,創造更多市場需求。如果公司無法繁榮,結果可能是裁員,始終做生意是唯利是圖,如果對自己要求高,即使不幸被人辭退,所付出的努力也可以得到客戶甚至觀眾的認同,出路依然可以很闊。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全部讨论

2015-10-27 08:57

的确。无对手盘兼庄家话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