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扫雷 | 商誉损失A股第一,打印机巨头“纳思达”蛇吞象并购后遗症显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文来源:时代商学院 作者:陈佳鑫

来源 | 时代商学院

作者 | 陈佳鑫

编辑 | 郑少娜

2023年,纳思达(002180.SZ)商誉减值损失达81.59亿元,居A股首位。

近期发布的年报显示,受商誉减值损失影响,2023年纳思达归母净利润亏损61.85亿元,亏损幅度同样排名A股前列,其巨额商誉减值损失与此前的“蛇吞象”并购有关。

2016年,纳思达发起百亿跨国并购,将美国打印机巨头纳入麾下,纳思达也顺利跻身全球打印机头部玩家行列。年报显示,2023年纳思达打印机业务整体出货量在全球激光打印机市场份额中排名第四位,但并购埋下的巨额商誉地雷也在2023年触发。

或与业绩表现不佳有关,2023年至今,纳思达股价累计下跌47.31%,接近腰斩。截至5月14日,纳思达股价报收27.28元/股(前复权),总市值达386.4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计提了大额商誉减值损失,但截至2023年末纳思达仍存在51.30亿元的商誉,后续商誉减值风险仍需关注。

关于子公司大幅亏损原因、商誉减值计提比例、后续商誉减值风险等,5月11日,时代商学院曾向纳思达发函询问,但截至发稿前对方仍未回应。

蛇吞象并购后遗症显现

纳思达原名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通过借壳万利达实现上市,上市后通过一系列的并购重组,迅速扩大了公司的营业收入规模,形成了打印机业务、通用耗材业务、芯片业务三大板块。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2016年的跨境“蛇吞象”并购。《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显示,2016年,纳思达牵头的联合投资者以27亿美元(约187亿元人民币)的对价收购美国利盟国际有限公司(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下称“利盟国际”)100%股权,收购溢价率达182.25%,而截至2015年末,纳思达总资产不过31.19亿元。

收购完成后,纳思达通过控股子公司间接持有利盟国际51.18%的股权,并新增187.6亿元的巨额商誉。

利盟国际官网及纳思达公告显示,利盟国际是全球领先的打印产品及服务供应商,产品包括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及相关的耗材和软件。1991年,利盟国际从IBM分离出来,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并于1995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公告显示,收购利盟国际后,纳思达主要的经营体量来自利盟国际,收购后第二年(2017年),利盟国际营业收入为173.43亿元,占纳思达总营收比重超8成。

收购利盟国际多年来,纳思达并未对其计提商誉减值损失,在出售利盟国际下属软件业务公司股权并转出相应商誉等因素影响后,截至2022年末,收购利盟国际所产生的商誉仍高达124.85亿元,占纳思达总商誉的95.25%。

2023年,利盟国际产生巨额亏损,当年营收为146.55亿元,同比减少7.19%,净利润大幅亏损89.44亿元,同比减少6481.16%。2023年末,纳思达对利盟国际计提了78.84亿元的商誉减值损失,占总商誉减值损失的96.63%,这也使得纳思达2023年商誉减值损失高居A股首位。

尽管2023年计提了巨额商誉减值损失,但期末收购利盟国际所产生的商誉账面价值仍剩余47.83亿元,后续减值风险仍需警惕。

2023年至今股价接近腰斩

2023年至今,纳思达股价已累计下跌47.31%,接近腰斩。

股价下跌或与其业绩表现不佳有关,2023年,纳思达打印机业务、通用耗材业务、芯片业务三大业务营收全面倒退,总营收为240.62亿元,同比下滑6.94%,归母净利润巨亏61.85亿元,亏损幅度排名A股第十。

产销量方面,年报显示,2023年,纳思达产品除芯片外,打印业务、耗材产销量皆出现下滑,其中第一大业务打印业务产销量分别同比下滑23.46%、13.68%,高于同期全球打印机出货量下滑幅度(6%)以及国内打印机出货量下滑幅度(12%)。

对于2023年打印机行业的不景气,纳思达在年报中解释称,消费市场方面,一是受2022年第四季度市场需求爆发影响,部分需求得到提前满足,因此2023年厂商库存整体水平较高,导致打印机出货量在维持短暂稳定后开始回落。另一方面,随着学生返校、员工复工,大部分家庭打印需求回归至学校以及办公室文印,导致短期内消费类打印机产品市场需求亦出现定的下滑。商用市场方面,2023年下半年,由于用户消费降级、采购周期延长等因素导致采购需求出现明显下滑。

2024年一季度,纳思达营收仍延续下降趋势,归母净利润则有所改善。财报显示,2024年一季度,纳思达营收为62.92亿元,同比下滑3.49%,归母净利润为2.78亿元,同比增长31.34%。

(全文1641字)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学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时代商学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