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的供给侧改革开始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8回复:49喜欢:31

今天下午刷到一则消息:

广东省政府日前召集多家房企开会,与会房企包括奥园集团、富力地产、雅居乐、保利地产、中海地产、五矿地产越秀地产、珠江实业等。会上一些出险企业介绍了其经营情况及项目,此次会议相当于政府为几家国企央企收并购出险房企项目“牵线搭桥”。

看到这个,先是一惊,接着又喜。

惊的是,没想到地产行业的大洗牌来得如此之快,这其实就是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也没想到政府会直接参与交易撮合。

喜的是,这正是自己三年前推演的地产行业发展逻辑,只是来得比预期的早。

大约在2019年四五月份,因为行业的高增速与低估值极其不匹配,我开始关注地产公司。从当时的估值和业绩增速看,民营房企称得上是“低垂的果实”,至少财务数据上看起来是这样。包括新城发展、中南建设、阳光城,以及后来的金科股份等等,都是规模大干快上、估值和股价趴在地上的状态,这一状况实际上一直持续到2020底。

当时还加了一个投资群,里面基本是地产粉,大都买的是上面提的这些民营房企,很多人后来还去买了港股的融创中国奥园、龙光等等。现在也不知情况如何了,因为那个群已经极少有人再说话。

但我首先圈定在国资地产里面选,原因很简单,除了龙湖等少数几家,民营房企的融资成本真的是太高了。

拿后面暴雷的某大来说,基本上暴雷前几年的平均融资成本在年化8到10个点之间,部分中小房企在全球放水的情况下去新加坡发美元债,竟然还要十几个点的利率(某大后期发债也是这个成本了),真的是无法想象。而万科保利中海们,综合融资成本基本在5个点以下。

这是什么概念呢呢?一万亿的有息负债,某一年利息就要多出500亿,而某大净利润最高的年份,也没有超过400亿。

为什么关注融资成本?因为抛开各种纷繁复杂的指标、模式、操盘能力、官商背景等等,融资是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另一个核心问题是销售。

房地产和银行一样,本质上是一个杠杆游戏。许教授当年开发第一个楼盘——广州金碧花园,完全就是空手套白狼,要地没地,要钱没钱,要人没人。他唯一有的就是超出常人的胆量和勇气,加上知道背后的玩法,把所有这些要素整合到一起,就这么干起来了。有了第一桶金之后,后面就越滚越大。

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游戏可以一直玩下去,要么销售有保证,快进快出;要么融资有保证,一直愿意有人借钱给你,而且能以比较合理的成本借到钱。过去几年,基本上是吃行业红利,上述两条都有保证,大家都有肉吃,只是“分赃”多少的问题。

从销售来看,国企效率整体是不如民企的,十年前房地产的巨头是“招保万金”,到后来万科逐渐失去了老大位置,保利跌到五名开外,招商和金地更掉到十名之后。而民企碧桂园、某大、融创甚至后来的新城、世茂等等,都陆续冲进了前十。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园,打鸡血到极致,还玩出了一套“高周转”模式——当月拿地,当月开工,三个月开盘。各种条条框框限制的招保万金们,怎么可能玩得过它。

从融资来看,行业整体向上的时候不会出现借不到钱的情况。发不了债可以问银行借,银行借不到可以问信托借,信托借不到可以去境外发美元债,甚至还可以问员工借(内部理财)、问供应商借(商票),不一而足,差别只是融资利率的高低。某大为代表的民营房企,就是这样蒙眼狂奔,负债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我当时受巴菲特“毒害”较深,是以十年视角来选标的的,所以不得不考虑行业整体向下的情况,因为没有信心这个行业还能持续高速跑十年。既然游戏终究会有玩不下去的那一天,因而这些民营房企必须pass掉。

当时还有另外一个逻辑就是行业整合,一旦这些高杠杆房企玩不下去,市场份额就会向低杠杆的招保万金们倾斜,尤其越是头部的越有能力收并购,所以很顺理成章地锁定了万科和保利

从盈利能力来看,万科的ROE是明显更甚一筹的,而负债率、融资成本乃至管理效率也是略强于保利。但万科有一个致命问题,就是股权结构稳定性和管理层的“委托代理”问题。2015年发生的姚老板狙击事件虽然没有成功,但暴露的问题还是很明显,考虑十年的话,不能保证类似的事情不会再次发生。另外,万科的管理层作为实质掌控企业的一方,是不是真的那么心甘心愿一直以“打工人”和“小股东”的身份存在,也是要打个大问号的。如果不是,很可能就会发生类似格力这样的事情,具体就不展开了。

作为央企,保利地产在股东和管理层面没有这样的问题,宋广菊们管着上万亿的资产却拿着几十万的年薪,平心而论确实不太合理,但因为都是党的高级干部,也不好有什么非分之想(一个积极的变化是近几年也开始有股权激励了)。另外,虽然是央企,但保利的管理和运作非常市场化,即便比不上高周转的碧桂园们,也是在行业中游水平以上。

一番衡量之后,最终选择了保利

回头来看,这些逻辑目前都慢慢在兑现,但也有超预期的地方。

一个是上面提到的,行业洗牌的时间来得比预期的早,而且早太多(我原先预期在2023年左右)。

另一个是我预期行业整合方式应该是市场化的,企业自发根据商业规则进行的,但没想到ZF会直接撮合交易。现在想想,考虑到房地产这个行业的重要性,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社会稳定,也是情理之中。这里需要担心一个问题,就是出于“保交楼”和社会WD的郑智需要,会不会有一些烂资产烂项目硬塞给保利们,或者保利们出于郑智站位,主动承接这样一些烂资产。

但不管怎么样,从短期看不管是收购方保利们,还是被收购方某大们,还是大管家政府,供给侧改革都是一个好事情,保利们低成本扩张抄底(有消息说承债式收购还不计入三道红线考核),某大们甩掉一些债务包袱,运气好还能“活下去”,政府实现“保交楼”维护社会WD。

所以开年地产和地产产业链(包括水泥建材、装修、家电、工程机械等)也再次异动,按正常情况行情启动不会那么快结束,如果深套在地产股里面,不妨再忍一忍。如果想赚个波段,大概率也是可以的。

但是,三年的煎熬我还是感觉,从长期看行业是最重要的,地产并不是一个好行业,它不是一个可以持续产生正向自由现金流的行业,一点盈利马上要投入到下一块土地的竞拍中去。而目前整个行业一年17万亿的销售额,基本也是天花板了,保利们再优秀也不过是互掏口袋罢了。

或许在今年的某个时候,我也不得不跟她说告别。

全部讨论

2022-01-09 07:44

文中担心的问题,也是我担心的问题。要倒闭的房企之所以要倒闭了,就是资产是垃圾资产了。分析下之所以成为垃圾资产的原因1.高利息负债,盈利被要付的利息吃了。这部分的高利息,要么已经付给提供资金方改变不了,而且重要的是未来的几年还是要按约定的利息付,不然就是逃废债。 这点被国企收购后不会改变,而且正是被国企收购了,资金提供方就有了讨债的对象。 2.既然项目融资利息不变,那要取得盈利只能是降本增效。这两个都不容易!展开说 降本又有两点1,降低房屋质量,材料用差的,这样国企口碑影响就坏了,严重还危及业主安全。2,好管理,向运营去扣成本,这点国企太难,万科在其中是能做愿做的佼佼者,比如前3个月新闻中的黑白打印替代彩页。 保证质量,就要按国企之前的盖房节奏走。增效只能是提价,还没卖出的项目,还存在提价的可能,虽然房价大涨的可能小。不过还没开发的地大概率不会拿出来卖,有的退地,有的还想着留着后面翻身。拿来卖的地,既然已经卖出去了,价格锁定了,那怎么来利润?难。 这里提供一条解决的可行性:交易达成后,改变部分土地的使用性质。 参考人民的名义中经典片段。 最后说说有可能屁股决定脑袋的看法:相比要收购垃圾资产,承担社会责任的国企,万科从投资看风险更小。 1作为民企,无需承担太多的社会责任,只要纳税,保就业就行。价格便宜,就去收购,价格不打骨折,就自己拿地,没有zz任务。 2经营稳中有进,而股价跟随地产行业pe被错杀,基本面上销售单价在提升,融资成本稳定,销售面积这块我把它定义为农庄的收成总有特别差的年份,也总有特别好的年份。从而我认为股价未来有机会走出pe修复行情。

2022-01-09 06:04

房价这么贵 还大干快上 苏北县已经新盘2万4了

2022-01-09 10:01

高周转最终害了这个行业,原本再玩个十五二十年,但是很多地方量与价都提前透支了。

2022-01-09 10:45

这个厕那个厕的,不嫌臭吗?!

2022-01-09 11:58

国企资金如此使用?

2022-01-09 10:21

国企应该打破仅仅校招,几乎没有社会招聘的就业模式,提升效率精简人员。

2022-01-10 00:40

阳光城怎么办

2022-01-09 20:30

受用了,楼主这篇文章还是很有价值的

2022-01-09 14:23

房地产的供给侧改革又双叒叕开始了?
18年开始到22又双叒叕要开始了,我读书少不要骗我啊!

2022-01-09 13:33

又给低效率高内耗的垄断国企一把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