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康通 | 患者关爱技能大赛成功举办,送你37℃的呵护和“医”靠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你是否听说过“患教专员”这个职业?她们在医院、药房、微信、呼叫中心等不同岗位上为患者及家庭提供全病程关爱与支持,帮助解决各种急、难、愁、盼等问题。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专业护士、临床协调员加入到中康通,为“患者关爱”事业奉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01 患者关爱技能大赛成功举办

全病程管理的实施,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舒适度和连续性、改善患者用药体验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检验和提升“患教专员”的技能,促进学习与交流,中康通于2024年1月发起“技绎精彩·用爱关怀——2024患者关爱技能大赛”。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最终有10位“患教专员”脱颖而出。她们通过病例介绍和经验总结,展现出患者关爱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彰显了人文关怀价值。

患者关爱,关爱什么?如何去关爱?我们的“患教专员”用一个个鲜活的“患者故事”,向大家娓娓道来。

【误解转化为信任】

客观地说,这些年医患关系总体还是有些紧张,医患纠纷并不少见。据中国医师协会《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囿于医患关系的恶化,超半数医务工作者对当前的执业环境不满意。同时,电信诈骗、医疗骗子层出不穷,让广大患者望而生畏。

王小芬(天津皮肤病线上项目组)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做患者随访工作并不容易。我提供的服务以远程为主,因为无法与患者面对面交流,更加重了我们之间的猜忌。我曾经负责一位71岁的男性特应性皮炎患者,第一次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非但直接拒绝加入项目组,甚至还把我当成了诈骗犯。没等我把话讲完,就夹七夹八地数落一通。当时我‘幼小’的心灵大为震撼,觉得特别委屈和无奈。”

万事开头难,好在王小芬当时并没有气馁。“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拒绝,首先我不能慌。如果我能更加详细地了解他的诊疗背景,可能我们之间的沟通会更加顺畅一些。我需要让患者感受到被关注和尊重,而不是机械地完成随访安排。所以第二次、第三次给他打电话的时候,我降低了音高,减缓了语速,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话表达我的关心和专业观点。念医者初心,架沟通桥梁。慢慢地我们互相信任了,这个患者也愿意和我说疾病的变化,能遵医嘱规范治疗,效果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郑爽(大连皮肤病线下项目组)

“说起来挺好笑的,一定是特别的缘分。这位16岁的患者之所以转到我们科室,是因为一次投诉。患者多年来遭受特应性皮炎的折磨,几乎全身都出现了红斑、丘疹,而且非常痒。可以想象这个家庭每次治疗效果不如意时的郁闷和焦虑。

好在经过郑爽的多轮解释和沟通,患者最终心平气和,并答应尝试新的疗法。然而用药过程中,患者又不耐烦了。

“这大概是这类患者的通病,总希望药到病除立竿见影,多等一天都无比艰难。我能做的就是从饮食到生活作息各种解释,让患者明白治病需要多管齐下,比如要忌烟酒、洗浴后一定擦保湿霜、毛巾用软毛的等,总之就是要耐心和坚持。”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郑爽还做了很多记录,将每次用药情况和患者反馈意见着重标记。在患者打到第10针药的时候,郑爽与他的直接电话沟通已经超过20次了,还有几十次微信沟通。其中不光是用药复诊提醒,还包括医保报销和购药事宜。“做了这么多,结局令人欣喜。患者规范治疗6个月之后,全身的红疹明显消退。最后一次随访的时候,我在电话这头仿佛看到了他充满自信的笑脸。”

【解决急难愁盼】

患者用药期间最担心的不良事件,有时候与用药本身完全无关,却有可能对患者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帮患者解决燃眉之急是这些“患教专员”的职责,也是优势,也正因为一次次这样的积累,使得她们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粘合度更加牢靠。

阳丽霞(长沙淋巴瘤项目组)

“做为一名患教护士,我深知自己不能像医生那样为患者提供治疗建议,但是我可以在他们就医的过程中提供全面的、专业的个性化服务。提升就医体验的同时,也帮助患者增进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我服务的是淋巴瘤患者,年龄偏大,化疗周期长且费用高昂。大家非常关心医保报销,但是老年人记忆力比较差,即使当时说得清楚,过后可能记乱了。我就整理了“报销流程”和“注意事项”随访后发给他们,方便大家随时查看。

“我负责的一位淋巴瘤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了不良事件。尽管赶到医院后,值班医生在第一时间给予检查,但等待结果的过程中患者女儿发微信给我细数父亲的各种不适。我与检验科医生说明了情况,恳请优先出诊断结果。最终我们顺利地拿到了诊断结果和处方单,并于当日办理住院。患者女儿非常感激,说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情况,而那次直到第二天才拿到了诊断结果。”

【日久见真情】

夏尉铭(吉林特应性皮炎线下项目组)

“原以为患教工作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直到我遇到了这个患有特应性皮炎的2岁孩子,我觉得我的工作是很不平凡的。我为这个患儿和家长服务2年了。2年来随访了50余次,面对面交流超过25次。至于微信交流,那就不计其数了。

“这个不幸的孩子辗转多地治疗效果不佳,最后一次症状尤为严重,就在这时候他遇到了特应性皮炎项目组。当我们坐下来认真地聊起孩子的病的时候,我发现两位家长仍然存在很多诊疗上的误区,我难以想象他们之前走了多少弯路。作为母亲,我实在是不忍心,也不愿意再看到孩子受罪了。当孩子母亲用略带惊异的口气跟我说‘原来保湿剂这么重要,我一直不知道这个有用’,我就确定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规范治疗,孩子的病情必定大有好转。果不其然,12周后随访发现孩子的皮损改善了95%,前后对比简直判若两人。当时孩子的母亲很兴奋,因为她和孩子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了。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也暗暗下决心要把患教工作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孙婷(哈尔滨特应性皮炎线下项目组)

“打败疾病的永远都是信心和帮助!”

“我非常欣赏这段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务人员的职责不仅仅是治愈疾病,更多的是帮助病人保持健康、树立信心和人文关怀。虽然我跟患者非亲非故,但是我把他们当成家人一般看待。关于疾病、用药、生活管理等任何疑问,即使他们不主动问,我也会去提醒。我在想,如果患者是我的家人,我一定会这么做的。”

我常常会拿那些规范治疗后重获健康的患者做例子,分享这些成功案例给其它患者。他们每个阶段不同的变化,鼓励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坚持下去……一周,四周,八周,时间的流逝一丝丝带走了痛痒,孩子的脸越来越光滑。他们从最初面色凝重,到后来喜上眉梢,即使只看照片,也能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和顽强。”

【架起“医-患”的桥梁】

“患教专员”就像医患之间的桥梁,协助医护人员诊疗的同时,更重要的在于帮助医生解决好突发情况,提高治疗的连续性。

赵娜(济南特应性皮炎线下项目组)

这个只有6岁的小女孩,却有长达5年的特应性皮炎病史,让人心疼不已。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孩子时,大片的红疹触目惊心。21年3月患儿初次就诊,我帮她建档、拍照、打分。考虑到之前的治疗方式效果不佳,主治医生建议生物制剂联合用药。经过一系列耐心的解答后,依旧被患儿家属拒绝。”

不过赵娜并没有放弃,经过多次密切的沟通之后,了解到患儿家长担心新疗法会给女儿带来更大的痛苦和副作用,害怕从此失去治疗信念而精神紧张。“这时候家长是很敏感的,就像受惊的小动物,需要更温暖的理解与呵护。所以我给予他们心理劝导,我们无话不聊,甚至变成了知心的朋友。

终于,患儿家长答应了医生的建议,开始新的疗法。期间赵娜还要记录小女孩用药后的病情变化,包括生活中的其他点滴。“记得有一次女孩妈妈火急火燎地找我,说孩子四肢、脖子和脸上都起了红疹,情绪近乎崩溃。其实我知道患儿的这种情况很常见,而且三天后才是随访的日子,但是为了安抚妈妈的情绪,我就帮她联系了另外一位主治医生。在顺利挂号看诊之后,患儿妈妈长舒一口气,心理压力得到了释放。”

“患者希望在第一时间咨询医生,医生也希望了解患者缓解情况,而通过我的协调和传达,实现了医患之间的及时连接。

【大事必作于细】

王玉香(江苏淋巴瘤项目组)

当一个人被需要甚至不可替代时,就很容易获得成就感。有些工作看上去很平凡,但是仔细体会,其实每一天都有着不平凡的意义和收获。“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特别是当患者本就因病痛折磨焦头烂额时,若能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是一种智慧。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王玉香专门制作了随访表,每次患者随访后都及时更新,并自动计算下一周期的窗口,无论查找什么信息都非常便捷。“淋巴瘤不同于一般的疾病,在照护上要格外注意。由我负责的一位50岁大姐,刚刚确诊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和家属只知道这不是简单的病,需要认真对待,但是又有些无所适从。为了便于今后的沟通,我提前收集了患者的资料,详细了解了病史。”

“因为他们家里的经济条件一般,我就主动协助其办理了‘双通道’,选择院外定点药房送药。当然,过程还是比较辛苦的。”原来患者购买的是商业保险,报销时需要提供院内药品发票才能全额报销,王玉香多次和医保办协商沟通,最终得以落实。实际上因为“药占比”的因素,王玉香也变相地解决了医生的顾虑,可谓一举两得。

“为患者服务,可以说是事无巨细。就说患者用药吧,每次我都会提前告知医生开取‘双通道’药品,协助患者填写好用药申请单。患者要化疗,总担心治不好,随访时各种问题一箩筐。我能体会到患者溢于言表的恐惧和担心,所以我都会耐心地解答,希望能给他们带去更多的信心和温暖。”

王丽娟(重庆特应性皮炎线下项目组)

同样一种药,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用效果也不一样。“我有一个儿童患者,他的问题非常多。先是注射部位红肿,父母看着特别着急,就拍照发视频求助。后来在日常管理中又出了差错,跟父母出去旅游,结果当地的空气质量比较差,导致红疹复发。虽说都是些小事情,但是交代不到位就很容易反复。我还有一个老年患者,她的问题是起效慢。直到第八针的时候,情况才有所好转。期间我苦口婆心地劝导她要坚持下去,现在想想真是庆幸当时我俩都没有放弃。

【让家庭不再焦虑】

杨琼(北京特应性皮炎线上项目组)

皮肤病对于儿童或青少年来说,除了身体上的痛痒难耐,恐怕精神心理层面的影响会更大。“有一个9岁的男孩,持续的特应性皮炎几乎贯穿了整个童年。因为面颈部反复瘙痒而无法休息,大片暴露的皮损给孩子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慢慢地他开始焦虑和自卑,羞于见人,也不爱说话。”

求医问药多年的父母,似乎比孩子更加迷茫。“为了缓解家长的焦虑,我把疾病包括治疗方式,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统统讲了一遍。家长则反复问我别的孩子是否也这样,用药是否有副作用……那种情绪简直望眼欲穿。说起来也是有些让人忍俊不禁,可能是家长的心情过于紧张了,以至于确定入组且付费后才意识到,原来用药价格不菲,好在我再一次认真讲解,他们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了。”从第1针到第15针,整个治疗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到最后孩子的瘙痒基本消失,睡眠质量有了大幅提升,最难得是面颈部的红疹差不多消退了。家长非常满意,孩子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遇到的问题不一样,像幼儿和青少年,躯体上的痛楚是一方面,关键会影响生长发育。孩子太小自制能力差,家长比较忙或者护理缺乏规范、不能坚持。这时候我就像一个保姆或管家,不能嫌麻烦,也不放过任何细枝末节。只有我们做到位了,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彭素维(厦门淋巴瘤项目组)

高科技给患者就诊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制造了“麻烦”。“我负责的这位患者,因为不会手机操作入院而着急上火。尝试多遍无果后,发微信向我求助。考虑到患者带病状态,所以我解释得更加仔细,还一直鼓励他,直到帮他顺利完成入院手续。”

很多时候患者管不住自己,此时“患教专员”的职能就发挥作用了。“有些患者已经化疗多次,然而还是会忽视一些小细节。比如抽血前要空腹,患者记不住也不明白,我就详细说明空腹的必要性。”

“患者都有同样的心理,希望自己的病最先被诊治、监测最先出结果,所以留给‘等待’的耐心是有限的。可是主治医生毕竟很忙,任何过程都需要程序。有时候医生回复不及时,患者就会一遍一遍催我。为了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我都会亲自跟医生咨询,并将结果尽快反馈给患者。”彭素维对待入组的患者就像亲人一样,从通知入院到床旁沟通,从帮助联系药房配药到辅助报销,6周的时间里无微不至。无私的奉献换来的是最诚挚的感谢,于彭素维而言这是最大的价值和欣慰。

02 以爱为伴,续写美丽人生

出于理念和客观条件上的差异,我国目前尚缺少西方国家施行已久且收获颇丰的“家庭医生”制度。然而患者的服务需求摆在那里,我们从未停止全病程服务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希望从中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计划于2023-2025年全力实施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就医的急、难、愁、盼等问题。政策加持下,“患教关爱”项目的作用被进一步放大,并在破茧成蝶的道路上越发成熟。

从药事服务、院内关怀、居家关怀,再到监测评估、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患教关爱”让“医+药+患”的闭环成为现实。一如本文10位“患教专员”所分享的感人故事,她们在医患之间架起了桥梁,为患者提供系统、全程和长期的个体化服务,不仅让患者持续获益,也促进了医患和谐。

以爱为伴,续写美丽人生。有“患教专员”的呵护,让美好在这个春天生根发芽!

中康科技旗下中康通平台,专业为创新药械提供患者管理、患者教育、患者关怀、创新服务运营及咨询的一站式服务提供商。以数字化运营、精细化管理、医学专业团队服务患者20余万人。$中康控股(0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