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6喜欢:1
是不是,该冷静下来讲讲道理了?
Q:市场能否回暖?
A:能,但啥时候无法精确预期。
Q:活下来活下去之类的能撑多久?撑的到回暖、销售大幅度回流吗?
A:不知道,来去双侠都进入经营贷模式了,现在不知道还有多少东西能抵。“来”的规模已经大幅度缩小,对应经营开支也缩小,今年得到了大当家二当家的“市场化支持”,须知他这个大当家不是做慈善的善男信女,人家是赚钱为目的的,活下来的希望很大。“去”走上了去年“来”的老路,基本处在经营置换信用的阶段,由于太多指标无法量化很难说能坚持多久。
Q:活下来对央企是利空吗?
A:送各位跟我一样央企趴窝的朋友们一句话: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如果一个行业,企业出现批量性倒闭,且经营比较稳固、自律的企业也遇到无可奈何的困境,那么一定是大形势有问题。
简单说就是:
“他们继续死,说明市场依旧很差”
央企的优势在于超低的资金成本、有人盯着的被动自律、上下游更强的占用能力和议价权,这些优势不会因为谁死就加强,也不会因为谁活就削弱,这是长期的优势。
更何况,这些死了也会有新资本介入。
Q:来去如何估值?
A:说实话真不会。。他们处在一个强烈的缩表期,未来起码三年,新开、在建、竣工都是一个三级跳崖的趋势。以后每年营收多少,何时能补新货,旧货能产生多少利润,这都是未知数。这种情况下,现在的pbpe简直就是废指标,一点用都没有那种。
在这多一句嘴,老朋友应该知道我算是老生常谈了:
“房企应该坚定的聚焦主业,坚决去多元化”
感谢狗剩,起码现在没人因为这个观点跟我犟嘴了。
Q:央企应当如何估值?
A:保绿利皮书有个观点,我觉得很值得借鉴:
“除了资产包价值,还应注重平台本身的价值”
说得通透。
央企,99.99%的概率是可以穿越周期的,哪怕资产再🐶、利润再低,他也能活到资产增值的那一天,并且不停的用高利润新货稀释垃圾存货。
这个平台本身的信用价值是很强的,他可以抵御相当程度的资产价值变动。
何况,他利润似乎也不低。
由于规模、盈利、分红等相对具备韧性且更容易测算(这里指不需要主动或被动的大幅度缩表),他们估值也更为容易。
结语:
近期受利好提振,板块呈现多点开花的普涨,但随着股价攀升,投资人需要在“有可能的0到1”与“风险更低的1到1.5”之间做出选择。
故事很美,但终归有结局。

全部讨论

05-22 16:36

我想先偷鸡

总结:万科金地不能拿长线

每每看到分析如此犀利、如此有大局观的雄文,特别是归纳的一句庄子名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切勿计较蝇头微利,放弃了整片森林。看看现在的股价,你再想想你当时为什么可以1pb左右持仓保绿,而现在又为什么不敢坚定信心在0.7pb这里坚守?何况现在还是春风拂晓,利多重重。

05-22 15:53

我选1到1.5

05-22 18:12

保利、华润、中海这些央企最大的问题是他们并没有因为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下行而股价大幅降低,甚至因为央企的特殊身份,在市场不景气时,仍有拿地能力,股价创了新高,比如保利发展在22年创了新高,华润置地也在23年初创了新高,这些企业的股价相对21年初并没有怎么下降。而金地集团快翻倍了,相对21年初还是腰斩。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保利发展的股价并没有淋到房地产下行的这场雨,又怎么会见到雨后的彩虹。并没有因为受到挤兑而股债双杀,又怎么可能因为国家的流动性救济而大幅上涨呢。
不可否认,保利发展是安全,但也太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