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89喜欢:10
有两个倒霉蛋,进了一批羽绒服,结果遇到了暖冬,卖的都不怎么好。
第二年,这款式过时了,厂家也下调了价格,外面的新款卖的比他进货价还便宜。
倒霉蛋A没钱了,还一屁股债,只能把货处理掉,还钱后发现钱货两空。
倒霉蛋B也是一屁股债,但他仍然又进了大量的新款羽绒服,用新货补了旧货的亏损。
B问A:你怎么不补货啊?一时失足难免,何必灰心丧气?
A问B:你怎么还有钱啊?
B回答说:我自身足够努力,银行愿意借给我钱让我东山再起,你看今年你们都不做了,厂家给我的进货价更低了,去年5500的今年2800,消费者可选的也少了。。
A:停停停,银行为啥愿意借你钱?我都借不出来!
B:我足够努力啊!跟我的市长爸爸没关系[呵呵]

全部讨论

我觉得3月份销售,万科300亿,保利350亿

兄弟,哎

问题是A把货都处理干净了?A还有大量积压库存,为了续命低价卖货冲击市场,而市场已经不再流行羽绒服了,B也只好BB了。

那个A的倒霉蛋不仅卖羽绒服,还卖其它东西,比如快销品和鞋子帽子等,现在销量虽然比不上羽绒服,但已经很可观,就是毛利低了些。那个B的倒霉蛋基本上只有羽绒服可以卖。遇到暖冬,A确实资金遇到困难,羽绒服打折卖,同时快销品、鞋子帽子也打了点折卖了些,与B一起度过难关。越往后,冬季绝大多数都比较暖和,A一直都在发力其它业务,反倒游刃有余,越做越大。B生意始终平稳,一直坚守羽绒服,但借的钱始终要还利息,生意一直要看天气吃饭

03-04 19:45

倒霉蛋B的新款今年也卖不出了,厂家说新新款货源充足,B蹭在角落里想到旧款和新款在仓库里堆积如山,看看余额,再看看整版像红灯一样闪烁的微信催款头像,货不敢再拿了,再看看C、D、E还在得意洋洋不断拿货,满眼都是两年前的自己。

A=万科, B=保利。
但是似乎两个跌的也不相上下。

有些争论毫无必要,如果你真的跟很多业内人士沟通过,或你自己也做点买卖,就一定能够明白零氪的话:
踩单车,不前落。

03-04 20:35

省大表示不服,我也有爹续命,为啥我越亏越多~

03-04 19:43

这轮地产调整不会打死万科金地,但会打残他们,金地已经残废,来围殴万科了
其实保利等央企不仅仅是因为有好爹,还是自己资金成本费用控制好点。
比如不拿地,信贷维持,保利经营现金流平衡点权益销售120亿就足够了,1-2月份基本没有推新盘和促销降价,权益销售还有130亿,还能顺便拿30亿土储维持资金面平衡。
1-2月30城可只有400呀,对应不到5万亿规模。
叠加保利旧土储不会继续开发,新土储都是高价地,土地之外成本占比很低,保利后续的资金面需求不会额外增加。
这样的企业资金面出问题概率基本不用考虑。跟老爹没啥大关系。

哦对了,补充一点,这其实不是空穴来风的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空调代理商们可能会记得,2014年那不堪回首的日子。
说实话,不想引发争议,所以改成羽绒服,对空调行业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