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7回复:54喜欢:8
老是扯淡,你们估计也看烦了,今天聊点略微有深度的。

主题:就业为什么稳不住、消费起不来

根据统计局2018年的数据,房地产及建筑业从业人数为7072.4万人,毛估占总人口的5%、适龄劳动人口的9%。

如果算上建材、家居、家电、厨卫等,恐怕这个数字还早上升一点。严谨起见这些就不算了。

这个数字什么意思呢?

假设人均收入不变,那么房地产开发投资每下降1%就会有70万人失业,反之则增加70万人。

如果下降50%,则意味着3500万人失业,占总人口的2.5%、适龄人口的4.5%。

这是就业问题。

再看看消费。

假设适龄人口100%就业的消费总量为100,现在失业4.5%意味着总量变成了95.5,用量降低意味着供给也需要减少,供给减少意味着更多失业,更多失业意味着更多需求减少,循环往复。

还是经典的外卖与中介理论:

城市里有100个中介和100个外卖小哥,每天外卖单数为1万。

现在中介变成50,外卖小哥150,外卖单数变成99950,每个外卖小哥的收入大概减少了1/3。

外卖小哥收入降低,被迫选择租金更低的房子,中介收入再减少。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模型。

分割线。

减少一个权重行业的经济占比,需要有对应的增量行业规模扩大来收纳对冲,然而现在却没有。

一头大象倒下了,跳出来的却是三只老鼠,这显然不可能做到总量平衡。

这次危机的核心问题,就是在没有想好增量方向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先行压制地产行业被动挤出资金、人口,让市场自行选择方向。

政策打压权重,市场自行定向,你到底是市场经济还是指导经济?

这不过是披着市场的幌子,行着计划之实,坐着高质量新动能的美梦而已。

而我们交易的,就是这种不合理的行为终会得到纠正。

全文完。

全部讨论

2023-04-27 12:58

说得好,有经济视野。盲目打压房地产迎合了多数屌丝思维,但实际上受伤最重的也是他们自己,这就是经济悖论。都在议论存款新高,应该是富人新高,屌丝新低,背离的,富人不让买房了,只能转变为储蓄,成为银行的负债,压的银行喘不过来气。因此,在经济起不来前,银行股是不要碰的。新赛道,数字经济恰恰是减少普通就业的。结论,不能只踩刹车,不轰油门,不救普通人就业,消费永远起不来。既然想往市场经济转变,就让市场自己决定,按经济规律办事。炒不炒的,让经济主体决定,让市场决定。这恰恰是最难的,不至于猴年马月吧?

2023-04-27 12:21

无房户大力唱空房地产逼迫政策出台打压导致失业率大幅飙升,结果无房户率先失业更加买不起,想捡漏计划失败,剧终

2023-04-27 13:58

这位朋友说了一个关键点,就是杠杆谁加的问题。

这也是方竹不潮一地鸡毛的原因之一。

有钱的富人购买力被限制,杠杆率也被限制,反而无法购买资产。

方竹不潮的本质,就是抑制富人加杠杆买房、鼓励穷人、支持穷人去买,这显然是鬼扯。

防风险,富人风险大还是穷人风险大?银行愿意借钱给谁?

另一个原因,就是违背人性。

房产作为具备保值功能的大宗消费,买涨不买跌是普遍心态,方竹不潮变成方跌不涨,本来需要买的刚需也不会上车。

让富人去买,给穷人保障,逼中产去努力,这才是硬道理。

三只老鼠:新能源 半导体 数字经济。结果就是想关产业确实发展了也赚钱了,但为什么普通民众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了呢?

2023-04-27 16:16

钢筋混凝土实用寿命可是50年以上,在人口总人数减少的趋势下,基础建设还有房地产不可能年年递增。现在灵活就业的情况很难,不怕笑话,我在跑外卖,单子不仅降价而且单量也少了。

2023-04-27 12:24

没有算人口开始减少

2023-05-04 23:31

要不要限制降价,去年房价就会被打下来,你应该庆幸行政经济

2023-04-28 08:40

新能源,半导体,数字经济,能收割国外,才可能反哺国内,对内举镰刀有个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