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千亿资金涌入A股ETF,基民飘移背后:“命由我不由基金经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当投资者对于获取超额收益信心不足时,可能通过指数化投资来暂时分散风险。

“现在只买宽基指数ETF了。”面对近来不断调整的市场,有投资者表示,现在对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的业绩回暖仍没有信心,因此选择将ETF产品作为资金配置的首选。

记者注意到,基民转投被动指数类产品显然不是个例。三季度以来,ETF产品持续受到市场关注,多只基金获得资金大幅流入,甚至规模创下新高。与此同时,新发市场也在不断“上架”新品。不过,在各路资金的热情申购下,行业分化亦在不断加剧,头部玩家“跑马圈地”抢占先发的同时,部分公司选择“避其锋芒”甚至放弃这一赛道。

两极分化明显

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显著,赚钱效应减弱明显,主动权益类产品(包含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基金)的规模减少超过2000亿元;与之相反的是,ETF产品上半年的份额合计增加了近2470亿份,约有1800亿元资金入场。

记者注意到,三季度以来,资金仍在大手笔买入ETF产品。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11日,全市场股票型ETF产品份额7月初以来合计增加了668.33亿份,若以区间成交均价粗略计算,入场资金已经超过千亿元,约为1063.29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已有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借道ETF进行长期配置或波段操作,资金的动向越发理性。“整体来看投资者情绪有回暖趋势,但资金避险情绪仍较为明显,投资者信心偏弱。”一位基金投研人士对记者表示,当投资者对于获取超额收益信心不足时,可能通过指数化投资来暂时分散风险,并选择交易成本更低的工具。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主动型产品比较考验投资者对特定基金经理的信赖,但基金经理的Alpha的可持续性未可知。”他认为,现在市场并非没有资金,重要的是如何重获投资者的信任。

据记者采访了解,部分转投ETF产品的个人投资者有类似心态。例如某投资者表示,由于手上持有的基金产品仍在持续亏损,现在对基金经理已经产生了不信任的情绪,选择ETF产品一方面是基于这类产品跟踪特定的指数且交易灵活等特点,相对比较安心;另一方面则是出于“我命由我不由基金经理”的心态。

从数据上看,这一举动显然不是个例。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11日,市场659只可统计的股票型ETF的份额合计为1.18万亿份,以最新单位净值计算约1.35万亿元。其中,全市场份额超过百亿元的股票型ETF数量共有26只,合计规模超过7714亿元,占比已经超过一半。

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总份额为268.48亿份,按最新份额净值计算,该基金规模已经突破千亿元,达1063.18亿元,是目前市场上规模最大的非货币基金。

在各路资金的热情申购下,不同产品之间的规模分化也愈加明显。据计算,截至8月11日,目前基金规模低于10亿元的股票型ETF产品有479只,其中有298只低于2亿元。若将这近300只产品视作一个整体,合计份额仍不足25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品大多在三季度以来仍在持续“缩水”。

对于股票型基金规模两极分化的现场,南方基金指数投资部人士认为是市场化竞争、投资者选择的结果。“ETF强者恒强的背后是投资者的认可和选择。”他告诉记者,作为被动型基金产品,ETF的优势还是在于其规模和流动性,因为流动性好、规模偏大、交易量大的ETF更容易吸引机构和投资大户参与。ETF的规模大小不仅反映了市场的认可程度,也更是其流动性优劣的表现。

流动性被视为ETF的“生命力”,不仅仅是市场上表现的显性成交量,容量上限取决于底层指数成份股的整体容量。南方基金指数投资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规模较大的ETF意味着其流通份额较多,当市场在短期内出现大额申赎时,ETF不容易出现流动性匮乏”。

“ETF产品同质化严重,意味着相同的产品去分流有限的市场,那大多数投资者可能会优先选择场内已成立并且流动性较好的ETF。”在前述基金投研人士看来,除了“优胜劣汰”以外,ETF产品的业绩和板块的表现息息相关,遭遇大量赎回就面临“迷你基”的局面。

“贫富差距”拉大

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之一,ETF市场近年来呈现“高歌猛进”的态势。在基金公司的持续发力下,布局ETF产品的领域不仅更加细分化、差异化,在获批和发行节奏上也存在“短兵相接”“拼手速”的情况。

“ETF推出的时间较早,为ETF产品占领市场提供先机,即使后续有同质产品推出,由于先发产品已形成对资金的虹吸效应、马太效应现象较为明显,容易体现为ETF领域强者恒强的产品特点。”南方基金指数投资部人士表示。

记者注意到,自2004年首只ETF产品出现以来,这一赛道经过多年的发展,头部效应越发突出,“贫富差距”更加明显。据统计,截至8月11日,目前共有51家基金公司布局股票型ETF,前十强的合计规模已经超过总规模的80%,还有24家基金公司的规模不足10亿元。

具体而言,有5家基金公司的股票型ETF规模超过千亿元,分别是华夏基金(2839亿元)、易方达基金(1706亿元)、华泰柏瑞基金(1494亿元)、国泰基金(1079亿元)、南方基金(1051亿元),此外,华宝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的规模均超500亿元。

可以看到的是,在头部公司“热火朝天”的同时,还有更多基金公司“浅尝辄止”甚至还未踏足这一领域。一位中小型基金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ETF产品确实是基金公司规模快速增长的方式之一,但ETF领域中主流宽基ETF、行业主题ETF的竞争已是一片“红海”。

“中小基金公司与头部相比竞争力不够。”在他看来,同质化竞争意味着投研实力的竞争。此外,运营ETF产品相比其他被动型产品需要花费更多成本,容易存在投入太多却没能达到预计效果的情况,因此暂时并没有相关布局计划。

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又该如何面对层出不穷的创新型产品?前述基金人士认为,创新型ETF产品能够迎合投资者越发复杂的投资需求,尤其是短期追逐市场不同板块、主题、热点等的需求。但投资者需要警惕过度自信带来的非理性交易行为,以及审慎选择行业主题基金。

招商基金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苏燕青则对记者表示,我国的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A股市场波动较大,指数产品的弹性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关注,但大多数投资者很难把握市场节奏去参与。

“一方面是个人投资者本身也缺乏专业性,行业主题以及风格的把握本身存在很高的壁垒;另一方面现有指数产品以工具化为主,如何提高持有人的体验度是管理人需要去解决的问题。”苏燕青称。

来源:第一财经

@雪球基金 @今日话题 @易方达指数通 @景顺长城 @华安基金 @工银瑞信指数club @广发基金 @鹏华基金鹏友会 @华夏ETF@招商指数家族 @国泰基金 @大成基金 @指选南方ETF @申万菱信基金 @融通基金@华夏基金 @天弘基金 @平安ETF之家 @永赢基金 @万家基金 @指慧家 @嘉实基金 @富国宽基君 @银华基金 @建信基金 @国投瑞银基金 @方正富邦基金

#首只千亿非货基金诞生##沪深交易所研究活跃市场新举措##越跌越买!股票公募仓位连续9周攀升#

$证券龙头(SZ399437)$ $东方财富(SZ300059)$ $华林证券(SZ002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