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情况调查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3回复:19喜欢:61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情况调查

(PS: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任何个人机构无关,为避免对市场造成影响,撰写的文章会滞后40~50天发布)

(PS1:本文为2017年一季度例会上我对潜力股分析推荐的演讲稿,有些乱,但是能看懂其中的意思,未做仔细排版,各位见谅)

一、基本情况:

1、工商注册信息








(注意,上面是归属利润,当时错了没修改,员工人数及结构对比看下图)

(高学历的员工决定了专利申请的速度和占有率,以及未来的盈利预期)

(科大讯飞现有盈利情况大部分是跟15年以前乃至更早时期取得的语音相关专利有关,而根据最近时期的科大讯飞专利增长速度来看,转换成营收数字会非常吓人)




一、科大讯飞现有业务构成:

1、教育行业

全国包含北京、上海、广东等已开展中高考英语听说考试的10余省市已正式使用科大讯飞口语评测技术,累计考生数突破1700万。普通话考试机测人数达550万人次,累计机测人数2600万。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实现智能评分正式应用,并完成了安徽、江苏、广东、湖南等省市中高考作文的智能评分应用试点,效果良好并达成下一步应用计划,为2017年的市场拓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科大讯飞“智学网”是顺应上述政策提前布局的个性化教与学平台,数据采集能力涵盖作业、随堂测验和各级考试场景,2016年智学网在全国的应用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目前已在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超过10000所学校使用,受益师生超过1500万人,在全国超过半数“百强”名校应用,已发展成为中国智能化程度最高、产品体系最全、应用效果最显著的教育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及个性化教与学平台,2017年计划在已有应用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学习辅导服务的商业化运营;

2、政府行业

面向公共安全领域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基于警务大数据,结合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技术打造的公安超脑解决方案,成功入选公安部竞争性遴选类重大科研项目。

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已覆盖8省20余地市,其中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阜阳市,吉林省长春市,江西省新余市,内蒙古乌海市,浙江省杭州市均为信息惠民试点城市。

3、汽车行业

搭载讯飞人机交互技术的前装轿车出货量突破百万辆。与奇瑞汽车在艾瑞泽5车型上通过新合作模式取得成功,开发的成果得到市场认可,并扩展到更多车型和更多车厂。公司通过年度发布会正式发布了AIUI车载系统飞鱼助理,着力打造汽车智能交互系统的领导品牌。

4、客服行业

与中移在线服务有限公司全面合作,为中国移动提供智能语音客服全网运营支撑服务。并在商务模式上实现重大突破,中国平安语音导航项目首次实现运营分成模式;发布了全球首个智能交互“晓曼”智能客服机器人,集成讯飞超脑阶段性成果,已在建设银行、徽商银行等金融行业展开试点应用,正在围绕行业智能知识库和人机交互技术打造面向服务行业的机器人产业链。

5、医疗行业

报告期内,公司面向医疗行业积极布局智能语音、医学影像、基于认知计算的辅助诊疗系统三大领域,讯飞智能语音系统在301医院、瑞金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等20多家医院落地使用,并依靠讯飞AI技术与外部丰富的医学数据资源,推进在医学影像、辅助诊疗领域的突破。

6、讯飞开放平台和消费者产品

讯飞开放平台持续为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的广大创业者和海量用户提供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开发与

服务能力。截止本报告期末,讯飞开放平台开发者达25.7万(同比增长133.6%),日服务量达31.3亿人次(同比增长141.1%);过去18个月总用户数(独立终端数量)达到9.1亿,月活跃用户达3.08亿(同比增长71.1%)。同时,公司面向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音箱、智能家电等领域提供远场识别、高自然度个性化语音合成、AIUI等人机交互解决方案和服务,技术领先度、产品多样性、和个性化服务水平在业界处于领先地位;2016年已与超过20000家智能硬件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平台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保持数据规模优势,逐步形成以科大讯飞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基于讯飞开放平台的流量资源,并依托公司领先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核心技术优势,公司进一步探索数字广告业务,服务超过50家广告主和广告代理(4A)公司,成为行业主流的数字广告平台,为讯飞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流量和数据变现奠定了基础。

面向手机等移动互联网领域,讯飞输入法总用户超过4.3亿,活跃用户超过1.1亿,输入法语音输入的月覆盖率超过40%,语音输入的用户体验和口碑在同类产品中保持领先,讯飞输入法进一步扩大核心技术优势,支持方言已达19种;

面向智能家庭领域,智能电视业务在电视行业继续保持行业第一,合作伙伴数量不断增加。产品方案持续丰富,功能进一步扩展到超级智控(智能家居)、讯飞音乐等,打造讯飞独具特色的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拓展互联网电视及三大电信运营商市场,不断完善布局语音电视生态的建设。定位于家庭智控中心的叮咚音箱销量持续增长,全年销量近10万台,稳居WiFi音箱品类第一,并首次完成了AIUI新型语音交互方式的产品化,成功应用于开放平台服务的交互,目前已经与JBL等多家知名音箱品牌厂商推出合作产品,并正式启动开放平台战略,与京东JIMI智能客服、中通快递、e袋洗、有道云笔记、百度地图、得到、中国天气通、万年历等实现合作,满足家庭场景下生活服务多样化需求,共同打造智能语音的家庭服务入口。

二、科大讯飞近未来,业务猜想:

1、 全国外语听说考试应用的潜力会得到爆发,而全国系统的统一,中高考外语的重要性也会得到重视,并形成爆发式增长,家长为了考试提分是不会考虑价格的。

2、 汽车行业会是很大的业绩增长点,未来汽车人机交互会成为私家车必备功能。

3、 国家安全类政府应用会得到高速增长,维稳需求和反恐需求均是增长重点。

4、 手机应用方面的授权会形成优秀的现金流。

三、科大讯飞远未来业务猜想:

1、 实时翻译软件或硬件的诞生与完善

2、 教育领域的课程模式彻底改变。

3、 网络自媒体、传统媒体信息发布的模式转变。

4、 虚拟偶像的诞生

初音未来是2007年8月31日由CRYPTON FUTURE MEDIA以Yamaha的系列语音合成程序为基础开发的音源库。

2010年4月30日,发布初音未来6种不同声调的版本“初音未来Append”。2013年8月31日,初音未来英文版本同VOCALOID3一并发行。[1] 此外,初音未来还担任日本音乐团体Sound Horizon的演唱与合唱。随着“初音未来”声库的发售,这种成功的营销方式大幅改变了电子音乐人对于音乐业的认知和整个行业的格局。在衍生文化现象后,初音未来可指代包装封面上的那位葱色头发的少女形象,还可指活跃在动画漫画中出现的“人气歌手”。

5、 人工智能的诞生(真正的多用途智能化)

6、 人工智能的交互方式改变(未来的人工智能与人交流不可能是用键盘和鼠标,而是用语音)

7、 真正的人工智能是语音转文字转2进制,人工只能读取反馈二进制编码,转文字,转语音。


五、同行业公司对比:(讯飞未来的障碍及相关利空面其实与Nuance是一样的)

Nuance是全球最大的语音识别技术公司,这十几年里,其经历了无数次起起落落:曾被苹果、Google、三星捧在手上,被绝大多数语音公司为之朝贡。

当时被誉为下一代交互系统的Siri采用了他们的语音技术后,这家名不见传、闷声钻研技术的公司瞬间被各大媒体相继曝光。其实在与苹果合作之前,他们已经跟多家知名厂商保持合作关系,其技术被应用于手机、电视机、汽车等产品中,其中三星的语音助手S-Voice也采用了Nuance的技术。

由于整个语音技术市场Nuance一家独大,技术远超同类竞争对手,使得客户群对其依赖度都非常高。

Nuance的CEO Paul Ricci是硅谷出了名的狠角,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在任期间他主导了60次并购,Ricci极为擅长利用诉讼手段削弱那些具有创新力的竞争对手,以便用非常低的价格对其进行收购,或让它们破产。初创公司Vlingo的 CEO Dave Grannan说到:

和Nuance竞争就像传染性病一样,我们在和他们的直接竞争中处处领先,但就当你认为生活充满了美好时,呯!好日子就这样结束了。

而另一家初创公司Tellme的前CEO McCue曾提到,很多公司无法顶住Nuance的压力,最终屈服,而且这样的事情还在不断发生。

那个时期的Nuance拥有绝对的地位和行业话语权,任何与之相联系的公司不得不向它俯首称臣,巨头们对其也礼让三分。

然而,这个傲慢自大的语音巨擘正在面临空前的危机,自己却悄然不知。

语音帝国每况日下

之后,Nuance在短时间内同时面临一系列的致命问题,而且问题都是连环性的,一处破裂,整个环节都有可能崩塌。

技术天花板

Nuance的语音技术是以统计推断方法为基础,着眼于音素(音节的声音)和语境来识别话语。在识别方面,Nuance的算法和专利均领先其他竞争对手。然而语音识别技术并非高不可攀,尤其在2010年以后,专利和算法在语音应用场景中的作用越来越小。各家语音的纯识别率逐渐趋于同一水平线,差距不再可感。如果继续深耕识别技术,路会越走越窄,成本与提升的效果远不成正比。

客户流失

就在此时,深度学习空前火热,其被广泛应用于语音技术当中,省去很多语音模型创建环节,使得难度、成本、时间均大幅下降,一大批厂商纷纷涌入这个行业与Nuance在同一维度展开竞争。而此时苹果、三星、Google等公司为了摆脱对Nuance的依赖,也开始着力于开发自己的语音技术,Nuance在技术上的优势逐渐不在,客户也慢慢流失。

核心人才频繁被挖

流失的客户开始聚拢人才,开发自己的语音产品,而挖Nuance墙角就是最现成的办法。苹果作为Nuance的战略合作方,其挖人动作最为高调,苹果在Nuance的老巢波士顿悄悄设立语音技术研发团队,不仅吸纳了为Siri服务的语音技术人才,更是将Nuance公司的多名高管和高级语音研究人员招募进来,其中包括Nuance前研发副总裁Larry Gillick以及语音资深科学家Gunnar Evermann、Don McAllaster等。

与此同时,Google为了避开Nuance的专利障碍,挖走在Nuance工作十年的联合创始人Mike Cohen,让其担任“语音掌门”开发相应的语音识别技术。有趣的是,小米全球副总裁Hugo Barra,也曾是Nuance的产品经理,于2008年被Google招入麾下。

核心人员流失意味着Nuance的技术壁垒被变相“瓦解”,大公司对它的依赖不断减小,这对于依靠技术输出来获取收入的Nuance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错失最佳售卖期

乔布斯曾提出收购Nuance的请求,但被Nuance CEO一口回绝。业界认为他们当时显然错过了最佳出售期。

之后在Nuance进退两难之时,三星和百度也均流露出收购Nuance的意向。语音交互替代多点触控已成为科技界人士的共识,语音技术对拥有过亿用户的企业来说,战略意义往往大于其实际价值。但最后收购事项并未顺利进展,分析师指出三星等公司主要考量到了这两个问题:一个是性价比,Nuance的雇员超过15000人,如果进行收购交易规模将在50至60亿美金以上,因此潜在收购者吞并体量庞大的Nuance存在是否划算的问题。其次,三星最初构想通过收购Nuance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苹果、Google在相关业务方向的发展,但现实是各个公司的自有语音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因此“拿下Nuance,就可以制约与Nuance合作的企业”这句在以前成立的话,现在已成为伪命题。潜在收购者们只好作罢。

回顾Nuance这些年的经历,其衰落离不开“技术”两字。首先Nuance自己碰到了语音技术的天花板,很难再有大的突破。其次,借着深度学习大潮,使用全新算法的搅局者们的追赶速度远远超出Nuance的预想,变得一发不可收。而此时留给Nuance的时间似乎已经不多了。

  雷锋网在上一篇文章《全球最大语音识别公司Nuance的浮沉史(上)衰落篇》中提到,曾经站在科技食物链顶端的Nuance经历过大风大浪后,愈加觉得如果继续靠基础技术输出几乎是死路一条。

  此时,Nuance只剩一条路可选:转型。

  | 发力消费级市场

  鉴于Siri的成功,Nuance自然也对2C产品眼馋,于是相继推出语音助手DragonGo、Wintermute、 Dragon Assistant等多个语音助手应用,但当时的语音助手市场已是一片红海,Cue的创始人Daniel Gross曾说到智能助手市场的局面相当困难,并且充满了未知。Nuance在C端产品上也并不顺利,其在这三方面处于弱势:

  缺乏消费级产品基因:Nuance多为企业提供基础语音技术服务,与用户的距离相对较远,在把握普通用户需求与苹果、Google有着一定的差距。

  缺乏生态链支撑:Siri和Google Now直接被内置在iPhone和Nexus手机中,且与双方自有应用配套。

  用户对语音助手的接受程度并不高:一方面是因为用户更习惯于触控式交互,其次是语音助手还不智能。C端问答系统的智能程度往往取决于用户在生活场景中产生的数据量以及云计算能力,Nuance在这方面显然处于弱项。

  眼看Nuance的C端产品即将竹篮打水,欲想崛起还得继续深耕养活自己多年的B端市场。

  | 企业解决方案服务商

  Nuance相比于苹果和Google的优势在于其服务B端客户群的经验,2012年之后,内部逐渐开始从底层技术输出商转型为企业解决方案服务商,Nuance成立四个业务部门:

  医疗业务部,提供医疗中的病历管理及手册转录服务。

  企业业务部,为银行或者电信行业提供客户服务及呼叫中心应用。

  移动设备业务部,提供手机与汽车设备中的指令及控制功能、语音查找及短信应用。

  图像业务部,提供MFP多功能扫描、PDF以及文件自动化操作解决方案。

  医疗解决方案

  四个业务部门中,收入最多的是医疗业务部,该部门的业务是为临床专业人士提供语音导航文件系统和应用程序,Nuance的医疗应用可与其他公司的医师档案记录工具相整合,实现病人在不同临床系统、不同医疗平台、院内院外的电子病历记录完整性,有效提升医师的诊断效率。数据统计称,医生每年使用Nuance的临床语音识别技术产品记录近一亿病人的数据,其中94%的医疗机构正在考虑或有强烈兴趣使用临床语音识别技术。

  医疗业务让让其找到了持续造血的新源头。此外,电信运营商和银行也是Nuance的重点客户。

  呼叫中心解决方案

  企业业务部的一项重要产品是Nuance Recognizer(呼叫中心自助服务解决方案),全球绝大多数电信运营商、银行均采用了该呼叫中心解决方案,Nuance语音解决方案每年自动处理超过120亿次电话呼入互动业务。随着人工智能客服的兴起,Nuance也在通过收购TouchCommerce等相关公司来紧锣密鼓地布局此项业务,更进一步实现呼叫中心无人化。

  移动应用产品

  除企业级重型产品外,Nuance还推出较为常见的语音转文本和输入法软件。此外还针对于客户服务提供了Nina虚拟助手、会话式IVR(忽视语音应答)、托管平台等系列解决方案。虽然语音助手在竞争中处于弱势,但手中的客户资源不容忽视,Nuance在2013年之前几乎垄断了各大国际汽车品牌的车载语音软件市场,包括宝马、奔驰、奥迪等,约3000万辆汽车装有他们的车载语音助手Dragon Drive(声龙驾驶)。

  声纹技术

  在扩大自己企业业务的同时,Nuance仍旧不忘其本质:语音技术。近年来,Nuance研发出最新的声纹技术,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是唯一的,同样,声纹也是人的个性特征。根据人的声音特征,记录和鉴别用户身份。该技术的落地应用可为客户量身定制电话客户服务解决方案,通过分析呼叫者与坐席自然交谈期间的语音内容来验证合法呼叫者的身份,并实时检测已知欺诈者。提升了其所有语音产品的安全性。

  | 给中国公司的借鉴意义

  Nuance经历多次波折后逐渐将其技术整合到服务和流程当中,并独立开发出行业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强大的产品支持。 如今,医疗保健、电信、金融、移动应用等行业内成千上万的公司均通过自然语言的交互方式便能利用Nuance产品带来的多维度服务。Nuance也为很多处于转型阶段的语音技术公司起到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国内的科大讯飞也遇到和Nuance同样的问题:单纯提供技术所获取的毛利远远低于提供服务。底层技术提供商往往容易受到巨头价格战和免费模式的绞杀。这个现象同样体现在云计算市场竞争当中,BAT在云计算Iaas领域中竞争,使得其他厂商很难入内,而Saas应用层明显有更广阔的利润和生存空间。因此科大讯飞为部分公司提供底层技术服务,而在人机交互(如手机、汽车、电视、呼叫中心)、儿童教育、国家信息安全传播三大分支领域,为其提供深化的应用服务。

  | 新一轮机遇与挑战

  转型后的Nuance运营状况还算良好,但此时面临着新一轮挑战。

  

  最新智能语音市场份额统计,Nuance的营收较以往有所增加,但市场份额已从2014年的60%下滑到了百分之31%。由此可以看出,智能语音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同时竞争也空前加剧,机遇与挑战并存。此外,体量庞大的“门外汉”也加入了这场角逐当中,亚马逊先后收购Yap,Evi,IvonaSoftware等语音公司,Facebook也一举把MobileTechnologies、Wit.ai揽入麾下,两者在这一年里分别推出的Echo以及Facebook M等项目,意在语音市场捞点儿油水。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机器人的交互系统将会成为语音公司的重要争夺方向。Google、苹果的优势在于用户的生活数据,因此他们在消费级机器人交互系统的博弈中占优。而Nuance凭借多年在银行、医疗、汽车等行业的服务经验,手下压有一张垂直领域数据库的王牌。这一底牌或许会为Nuance在未来的企业级机器人交互系统战役中,率先建立起他人难以逾越的壁垒。

微妙通讯公司Nuance Communications (NUAN)

科大讯飞在语音技术,以及在以语音交互为表现形式的人工智能研究领域领先优势很大,相关市场占有率很高,科大讯飞这个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除了竞争对手之外,基本上得到了公认。

众所周知,互联网公司的管理效率是最高的,不止是百度强调“狼性”,其实互联网圈的成功公司,特别是北京的公司,天天在上演着“饿狼传说”。相比之下,由于科大讯飞是合肥土生土长的高科技公司,所以在企业战略、公司管理上相比北上广的优秀科技公司来说,确实存在着相对保守的情况。这与科大讯飞历史上的资本结构也有关: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大部分是由VC助力其完成数年的市场原始积累,不光是从0到1,可能一直从0到50,都是由外部资本助推的,最典型的就是京东。而科大讯飞的成长经历不是这样。作为2008年就上市的科技公司,在联想投资之后,科大讯飞极少引进外部风险投资,换句话说,花的每一分钱几乎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所以在战略和市场行为上比较保守是有道理的。业务快速发展,研发投入比例如此之大,都是兄弟们辛辛苦苦挣回来的钱,老板花起来当然很谨慎。

近两年科大讯飞员工数量增长很快,业务发展迅猛。从财报也可以看出,科大讯飞的研发投入占据了总成本的20%以上,而且在别人家的“人工智能”还在实验室阶段或者小打小闹阶段的时候,科大讯飞的相关科研成果已经在教育、客服、车载等若干领域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并牢牢占据市场优势——从这些可以做出判断,科大讯飞还真不是“缺点灵魂”,而恰恰相反,可能是李凯也提到的公司高管团队之前身上的“学者风范”重(高管会经常提邓稼先精神,这恐怕是其他互联网公司不会提到的一个国家科技英雄的名字),“务实”太多而“务虚”有些少,才导致了在战略和市场行为上相对保守的风格。这就好比我们的祖辈与父辈人,在我们80后和90后看来在“三观”有些保守,但他们身上有着让我们钦佩的务实风格与朴素生活态度一样。
在市场行为上这一点之前表现的比较明显。众所周知,互联网圈特别是产品2C的科技公司,风格是“有一说十”,因为品牌卡位对于获取用户很重要。但科大讯飞长期的务实惯性使然,其风格是“有十说一”,很低调。其实,无论是从做人还是做事角度,我认为中国这样的公司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互联网圈看似无比热闹,但泡沫太多、忽悠太多、昙花一现的明星太多,是公认的事实。

其实,这么多年来,大家都在说中国创业者几乎都是美国科学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拷贝者,没有自己的创新。作为一家在合肥依托国家高校资源成长起来的高科技公司,应该多给科大讯飞一些时间,让其在不失务实严谨这些优良风格的基础之上,再逐步补上自身的短板,在一些领域完成从0到1的蜕变,之后成长为让人尊敬的世界级科技公司。毕竟,中国这样的技术牛叉的民营科技公司太少了。

全部讨论

2017-06-10 11:41

对于投资讯飞的机会,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讯飞应该有资本层面的运作。比如引入阿里或腾讯作为战略投资者,在业务上进行深度合作,引入的资金继续投入研发,不必追求短期盈利。或引入国家战略投资基金,继续加大研发,在某些方面从国家层面抗衡谷歌等国外巨头。2.在某一个应用做精,如教育行业,干掉新东方,要产生大量现金流给投资者信心。相信各大巨头都在盯着讯飞这块肥肉,其结果,科大讯飞股价要么涨到每股200以上,要么跌回200亿市值。

2017-07-04 08:51

干货

2017-06-22 19:53

2017-06-10 11:08

科大讯飞。

2017-06-10 08:01

科大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