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电气0418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公司2022年的目标是实现新增合同订单119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同比增长15%。公司主要通过进一步加强海外重点市场的根据地建设,积极拓展海外新能源业务机会以及高度重视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不断丰富现有产品线,积极开拓柔性直流输电、汽车电子电器等新业务机会,来克服疫情影响实现持续增长。

2021年公司实现海外订单22.5亿元,同比增长50%。得益于公司长期坚持海外战略,海外市场为公司在新冠疫情下继续保持较快增速提供有力支撑。过去5-7年,公司陆续完成销售平台化、研发平台化、采购平台化建设,优化了总部与子公司的管理与协作关系,管理中台更强大。全面的平台建设带来的直接效果是公司经营效率不断提升,近5年公司的期间费用率不断下降。同时公司通过流程优化实现降本增效,使得公司产品的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准,叠加期间费用率的逐年下降,扣非净利率不断提升。另外,公司的人均产值也在逐年递增,从2011年的57.7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142.6万元。

十四五期间的中期目标是达到年化25%的收入和订单增长。

成本,21年是下降的。20年毛利率也是提升的,尽管21年大宗上涨了。只有线圈类产品铜和硅钢片占比高、毛利率是下降的,其他产品都是提高的。供应链、产线研发做了很多努力。

今年也会有成本的压力,但是也有新的对策。

期间费用:去年净利率提高,期间费用增长小于收入增长。去年增加比较多的是管理费用(+5000万,20年国家阶段性减免社保,全公司减了几千万,21年政策支付),研发费用(去年增长比较多,加大投入,找了很多研发人员、立了新的项目),财务费用(21年受到汇兑的影响)

订单完成目标,收入完成目标,毛利率控制住。

今年的上海疫情:3月初开始比较突然,一直到现在,对公司的不利影响也存在,主要生产基地还是上海为主。疫情对上海影响的是供应链,如高和如东影响小一些。目前上海工厂有工人在厂区里面封闭,完成紧急的生产任务,人员少一些。新客户的开拓会有影响,客户一般是需要过来验厂的。也有一些积极的因素,比如加快复工复产。

3-4季度新工厂扩产后产能打满,单季度收入?毛利率相比去年?

如果产能都投满,去年介绍的时候说了,新建工程的土地占用面积基本是上海原来工厂的土地占用面积,等于再造一个思源。产能上限比较高,还能够24h作业等。

收入,不是完全是发货生产带来的,生产完有客户的监造、产品验收、到客户安装,收入确认只是一部分。

毛利,在手订单还可以。成本方面,很难做进一步的估计,大宗的期货价格很难判断销售价格成本转移不确定,价格是市场确定的。提升的产能主要是变压器,毛利率比开关会低一些。

网外业务,svg、变电站总包?网外最重要的业务?

这几年的战略方向是走出电网,不希望客户过于单一。多年前做海外战略就是为了解决电网客户过于集中。21年国内的网内和往外客户占比产不多是5050。一个是发电领域,随着新能源的发展,装机需求扩大,业务机会多,虽然毛利率低,但是可以增加毛利额一个是用电端,交通、工业的拓展为主,建筑不多。

新能源的变电站:市场本身比较大,总包商/建设者/投资主体之前都是分散的采购,变电站之前占他的投资比例比较低,预置的变电实施有利于做新能源电站。

今年电网投资的节奏?

目前好像还没有开始

今年国外第一批集中招标比以往晚一些,以往2月就招标第一批变电的集采,今年有一些影响。第二批规模还可以,国网年初的计划比去年多了1000多万,力度还可以、节奏被打乱。如果疫情只是短期影响,全年还是有保障的。重点投资方向今年进一步放大,西北。

网架、特高压电网侧和海外增长的预期?电网的份额提升空间?海外竞争的优势?

海外市场有一定的马太积累效应,最开始开拓是最困难的,电力行业去做技术标准业绩积累产品认证要做很多当地的测试,市场准入门槛有很多壁垒,不同国家还不一样。海外友商有三大集团abb、西门子和ge,他们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很多标准和壁垒、没有工业,进入难度大。通过新市场的开拓,这几年比较快地增长一个是因为名单有所突破,产品给各个细分市场开发的版本都逐渐上市。海外市场未来几年增速会高于国内,目标是订单占比达到30%,去年订单增速达到50%,各个细分市场增长都不错,美洲和欧洲中东增长100%+,东南亚增速也不错。产品增长快的还是主产品,还是刚需,之前只有gs,其他产品带着卖,后面增加变压器增速超过50%,积累了效应也有所体现,目前受限的还是产能。开关互感器增长也明确。目前的市占率还比较低,在发达市场没有完全进入,西欧和北美还没有进入,前两年疫情在发达市场拓展不是很顺利,以前是把客户请回国内看工厂,这两年都是线上,今年来看国际上疫情基本放开,可以有新的客户拓展,增长会更快。

国内的电网市场不是赢家通吃,而是分配的市场;海外是看性价比

应收和存货增长导致现金流下降?

21年不太好的是对于存货的管理,去年厂内的存货增加了7亿,其中有一些是经过公司决策储备的战略库存,也有一些为了应对去年不确定因素做的临时储备,下半年的限电事件、储备了大量的原材料和在制品。另外研发加大投入。

应收比较多是行业的特点和公司的规模,但是应收的周转天数比20年减少了3天,应收的集中度主要是在前三天,虽然应收扩大,但是质量还是在变好的,集中在一两年以内。

除了线圈之外其他毛利率提升,工程和无功补偿提升的原因?

。。。。更多完整纪要报告,👀   深圳财富club

继电保护自动化在高压领域份额高,超高压领域份额低一些,和前几家南瑞四分许继相比?

。。。。

变压器:21年年报收入和盈利都不错,净利率5%。未来的规划和预期?

。。。。

25年的订单目标?

对订单的预期没有变化,疫情还是短期的冲击,对市场还是看好。还是原来的数据。

各条业务线已经建成,依靠每一个产品线自身的发展去突破和探索。新兴领域做了一些投入,新的公司和研发人员,都是为了下一个5年计划准备的,中期目标还是依靠已有业务增长。比较看好的是,gis会高速增长,ais高压会相对慢一些、国内的需求有所下降被gis替代、海外会有机会,电容器公司受益于特高压也会增长、远期依靠新业务,光电公司现在有产能瓶颈、这两年都是30%+的增速,还有赫兹公司的套管业务、也是未来下一个五年的增长,赫兹本身在互感器业务增长比较好、能够突破海外、突破西欧进入北美,变压器的空间很大、我们的市占率小、国内的友商缺少一些发展的动力,中央开关公司未来会增长,电力电子公司这几年竞争加剧、谨慎乐观。电子板块投资很大、数字电网主要靠这个公司。年化增速达到25%就能完成中期目标,今年调低了一些。

新能源方面的思路?

发挥组合的优势,进入汽车电子也有一段时间、也看到了差距、电工装备行业和汽车行业对品质的要求是有差距的,对自身有挑战,但是进入汽车领域会全面提升我们的能力,不断引进人才、优化管理,一定要有创新和特色,不会盲目投入产能的竞争,强调功率型的应用(电池、储能很多细分的场景),储能应用场景不一样对电池的要求也不一样,电池也有后备电源等不同应用,因此还是基于技术平台去找场景,审慎投资。储能强调涉网应用,强调对高功率应用的理解,切入惯量的补偿、基于超级电容等,结合对电网的理解如何对新能源进行支撑。

$思源电气(SZ002028)$    $国电南瑞(SH600406)$    $许继电气(SZ0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