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6

渔_夫:

关注几个股票?我们要关注多少股票,才算是比较合适呢?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些人会主张关注几个股票就可以了,然后在中间折腾,但我的观点不一样,我觉得投资者要关注比较多的股票,最低限度是要关注1000个股票。

    1000个股票多吗?可能很多人觉得是很多,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关注那么多股票。那么我觉得很可能在认识企业竞争优势上面存在着问题。很多股票看上去很不一样,每个都有每个股票的特征、脾气,但背后其竞争优势形成的机理却是一样的。看了分析完某个股票而不能对类似的股票进行分析,那么这个分析是不到位的。

      我最近在让人分析春秋航空,那么类似下表中的吉祥航空、中国国航等上市公司的理解还会有大问题吗?在分析春秋航空的时候,必然会涉及到其他主要几家航空公司所处的品类与品类的发展趋势是如何,及其在品类内部的企业是如何成长的。也就是说,如果我假设对春秋航空比较合适的估值2.5pb附近,那么其他几个航空公司都不应该超过这个估值才比较恰当。就这样分析一个股票,我就可以关注到10几个航空股,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越多相关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与年报等等信息,然后不断追踪就可以了。

    当然一定要明确的是,关注1000个股票不是说你天天都在关注这些股票怎么涨跌,而是关注有没有竞争优势发生变化的时候,有没有改天突然变得很便宜的时候。至少对我个人而言,大部分时候都不是投资的机会。我反复强调个股投资机会的有限性,通过关注大量的公司,来弥补这种个股投资机会的有限性。

     1000个股票其实不多,我觉得认真分析20到50个上市公司,那么就可以达到认识这么多股票的目的了。好好分析一个茅台,会让我们明白老窖到底是什么样子,也会让我们明白五粮液等企业到底如何,这是分析任何一个企业必须达到的水平。否则就是白分析。

   投资者在分析上市公司,白分析的现象有很多。对于分析企业来说,最核心的就是分析企业的战略,从战略的视角去判断企业是否具备竞争优势及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同时对分析的结果保持弹性,因为分析的中抓战略意味着会舍弃对很多不重要的内容的分析。这些不重要内容不是说我们不应对了,我们只是用安全边际的方式去应对了,这是为什么我在分析企业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非常强调安全边际的原因。

     如果一个投资者一辈子只关注几个股票,那么是不太可能达到对企业有比较深入的认识。比如有人就天天分析乐视,那么分析的结果会不会就一定与众不同地有智慧呢?不见得,甚至在我看来,看多了会有害,因为重要的内容就那么多,你看得很深,必然就看到不重要的内容中去了,可能分析者还在乐此不彼,到实际上又是在做无用功。在我看来,企业的细节可以在关注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理解,但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企业整体概貌的竞争优势的判断,可能判断有错,但可以不断地修正与改正,达到更好认识企业的目的。

    看企业多了会有好处,就是会形成对企业的直觉。比如在新一批的招股说明书中,有香飘飘这家企业。我看这个企业的招股说明书就花了五分钟。我觉得就可以大致对这个企业进行定性与做出投资决策的判断。

     为什么我敢这么做呢?一个因为这家企业我平时还算比较熟悉,定性方面的分析早就想过很多,只是以前是在没有财务数据的条件下的想象,而现在是有财务数据。另一个是看多企业以后,就会知道看某些类型的企业的关键点在那里。比如看招股说明书,几百页的招股说明,可能对没有经验的投资者会不知道怎么看, 实际上可能就看两部分可以了:业务加财务。其他的可以直接扫描过去,也不会影响到我看企业竞争优势的问题。当然这仅仅是一个特例,因为香飘飘对我来说比较简单,不需要做很多的其他分析。

     在新一批企业中,有一家叫科锐国际的人力资源公司,中国最大的猎头公司。那么在分析类似的企业的时候,又应该什么态度,怎么分析呢?国内上市的人力资源企业基本上没有,这个时候,可能要去分析一些国外类似的企业,比如万宝盛华人力资源(NYSE:MAN)等,要不断地展开去分析,这样我就可以达到认识国内企业与美股一些上市公司的双重目的,对上市公司的见多识光,就是这样来的。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股票,比如哈尔滨银行、友缘股份、南华期货等等企业。尤其是友缘股份作为可能国内上市的第一个婚恋网站,又怎么分析其商业模式,怎么认识这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可能对某些投资者来说是一种挑战,但真懂享受分析企业的人,其实是一种乐趣。同样的南华期货也是国内第一个上市的期货企业。那么看这个企业的招股说明书,就可以让我们更加好的认识现有金融企业到底是怎么运作与盈利的,怎么与券商进行比较等。

    这样关注股票多吗?我觉得不多,我说1000其实是一个比较小的数值,其实上完全可以超过对这个数值的认识企业的程度。关键看投资者自己是怎么做,有没有心沉下去好好分析企业。

    1000个股票的态度,就是认真为投资做准备的态度。我是非常主张投资前要做很多准备的,在跟我学投资的人群中,我是规定大家一定要看多少书,要分析多少企业的。因为我知道如果我去分析也一定会做,即使别人看了你的分析也未必有很大的作用,具体分析企业的,关注股票,还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地来。

    有不少人问我怎么选股,我感觉自己的做法有些简单与死板,那就是我选的股票都是我一个个手工看过来,甚至做一些笔记的股票。我很少看企业的时候,是用电脑排序的方式去选的,而是自己觉得那个股票值得关注,然后就把一圈的股票大致的研究一下,然后再去详细分析具体的股票。你会发现,你不会没有企业分析的,常常有企业可以映入你的眼帘。

     关注1000个股票,是一种商业训练,这种训练不比做过生意效用差。跟卖油翁一样,分析企业竞争优势是熟能生巧事。我常常问一些问题让人回答,比如为什么qq就没有 统治手机端,而淘宝就可以呢?为什么信用卡没有变成独立的公司呢?为什么阿里巴巴这么大而全还混得不错,怎么理解聚焦的边界呢?这些问题的提问与回答也是商业训练。所以不要把关注股票仅仅是关注某个或者某种企业,而是把其作为提升自己分析企业的能力,作为增肥自己能力圈的能力,作为提升自己投资的能力。


    当然1000个股票都要成为自选股吗?没必要,你以某个企业切入去分析的公司,作为自选股,也就可以了。但关注得多一些,没有坏处,至少我觉得不会让你失去焦点。

全部讨论

2017-07-27 20:05

太牛 分享的干果给我吧! 比方说那里能看到上面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