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新思维》为什么不出纸质书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人们会询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走出版社渠道,把这套书印刷出来。

这个问题早先并不存在,本人一直都把出书当作阶段性目标,认为这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因此获得心理上和实际上的保证。这个问题也可以不存在,清华大学出版社一直都关注本书的进展,编辑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已经准备好四本书的合同,在现场临签字的一刻,由于电子版权的分歧,我放弃了。

---------------------------------------

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到以往思维的有限性。出版社的认可不代表时代的认可,有书号不代表真理在握,纸质书不能带来多少传播能力。并且,随着工作的开展,出版社对自身权利的坚持会带来更多负担。

科学时代,书籍和刊物是科学思想的几乎唯一出口。这是不可或缺的权力,培养了一个依靠特权存在的体系。不是说传统出版社的人们不聪明,不开放,人是环境决定的动物,个体只能顺从组织的安排。正如医学体系,绝大多数医生都是好的,很多医生都希望拯救生民,可惜体系导致了太多限制和扭曲。

时代的进步,就在于这种垄断的打破;时代的进步,就在于思想的自由传播。那么,一本宣扬互联网生命力的书籍,还要依靠传统模式获得证明,岂不揭示了其虚伪性吗?一本宣扬互联网精神的书籍,却不能通过互联网传播,其内容还有多少指导实践价值?正面来看,如果本书能基于互联网影响时代,就充分证明,本书推崇的模式是成立的。

---------------------------------------

如果本书是成立的,时代是认可的,就能通过互联网渠道形成明显的格局,传统出版社的贡献就很小。如果传统出版社贡献了大的价值,就说明这事本来就是失败的,还不如早点偃旗息鼓。无论哪种情况,都不应当先出版。

---------------------------------------

把四本书将近2000页啪地摆在桌子上,确实能形成某种震撼力。但能让人家真正懂多少呢,能多么影响时代呢。时代已经不同了,我们需要新的传播模式,以最大限度地达到目的。这是对互联网思维的践行。

---------------------------------------

出版社也在互联网上销售,但骨子是没有变化的,互联网只是辅助,是渠道的扩展,仅此而已。类似现在的医疗网站,它们只是医院的互联网延伸,骨子里还是医院的那一套,还是要把民众导引到传统的医院,能提升西医的效率,没法获得新的医学能力。本书是反对这种模式的,就要勇敢地反对依附于出版社的孱弱心态,否则就是虚伪的。

---------------------------------------

以往,作者把书稿写完,交给出版社就万事大吉,这是放弃对读者的理解和互动。如何发布,摆到哪些书店,哪些人能接触到这本书,传播过程有哪些不足,都回避了。现在,我们要真切地体会人们的感觉,做出应变,以达到最大可能性。

就像医学上,西医不管人们如何得病,不关切如何保持健康,坐等人们送上门来。现在我们主动迎接民众,体会民众,激动民众,就是对互联网精神的践行。

---------------------------------------

走传统渠道,就得听从出版社的安排,比如图书命名、出版周期、定价、宣传策略,就得由人家赚取利润,每个人都需要花钱去购买;很多权利都是人家的,电子版权也在人家手上,限制了思想的自由传播。

现在没有这些限制,可以自由地展开,大多数人都习惯用手机阅读,我们就做成适合阅读的版本;人们愿意上下班途中听,我们就提供相应的音频资源;有些人不爱看复杂的推导,我们就提供简洁的结论,甚至用生动的图片表达出来;人们愿意看纸质书,就基于互联网个性化印刷;人们愿意分享给别人,就自由地分享,我们还需要创造便于分享的条件。这些都是对心灵的靠近,是对书中推崇的“脑联网”理念的践行。

---------------------------------------

我们也没有否定传统模式,任何传统都是合理的,就像互联医疗实践,它一定要和现状和解,一定要取得医院的支持,立足于当下做起,服从国家管理制度的约束。我们只能推动现实的改进,不能违反,这是规则。

现在不出书,不代表今后不出书,在互联网上获得影响力了,再走传统模式也不迟。到时候,我们证明自身的价值,就有愿意和我们协商的出版社。就像互联医疗实践证明了其生命力,就能有更大的谈判权。

互联网生产力过于依附传统模式,就会导致自身价值的被埋没,如何在坚持自身先进性的同时又保持和传统的协同?本书也希望身体力行,做出一些探索,为后来提供示范。

---------------------------------------

不能夸夸其谈,要创新,难度大多了,自己运营的效果可能更糟。但无论如何,先走“窄门”,先经历艰难险阻,是更有意义的人生体验。前期更艰难,也意味着后期一定更自由更壮观,没有前期的包袱,当然能走得更快。就像现在的医学类网站,它们是能生存下去,但大发展的可能也消失了。

---------------------------------------

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思想,它一定是时代的产物,本人只是提前做了一部分工作,搭建了一个框架,更需要其他人加入进来,千万智慧的激荡,才能酝酿出最甜美的思想美酒。

所以,使用公众号传播,在别的渠道发布,都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搭建一个协同时代的思考平台,就像本书一直推崇的开放的大数据分析中心。任何人的思想,无论是创新性认识,还是对某些观点的质疑,还是关于某些疑惑的求助,还是提供了来自事实的材料,都要基于某种准则,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都要基于高明的匹配规则,影响它应当影响的人。比如,本人的某个观点发生改进后,其他希望把握最新动态的人都能及时感知。

这是个复杂的系统,但它一定要非常简洁,便于最广大的人们吸纳,它也要足够深入,能适应深刻的思考者。这方面本人有信心,我以往的工作经验能提供帮助。

---------------------------------------

这就是我们对“为什么不出纸质书”的回答,因为纸质书是科学时代的逻辑,现在我们要发展互联科学,需要践行互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