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一瓶美酒的平衡艺术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文/今时品牌实验室 清月

5月20日,比“我爱你”谐音更为巧妙的,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小满”的来临。

“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这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天的第二个节气,是实实在在的初夏。在这样的时节,哪怕不知道小满节气,你也能感觉到自然环境和人们内心那种轻盈的充实感,可以说是“小得盈满”。

在二十四节气中,只有“小满”,并无“大满”。这里面蕴含着中国人重要的生活哲学:任何事物,不求大满,只求小满。

小满即盈而不满。这是难得的平衡之美、冲淡之美,与茅台生产酿造的平衡之道以及茅台推崇的企业价值观相吻合。

此时,酿酒所需的小麦已初现饱满的形态,还带有青涩与空缺。行走在麦田里,青黄相接的景色,就是叫人忘不掉的初夏印象。

用小麦、高粱和水酿酒的技艺,在自然时令的变换中寻得平衡之道。用料的平衡、风味的平衡、生息的平衡,在茅台酒里,就是一种秘诀。

源于自然的平衡感

小满而非大满。

在初夏,温暖的气息加速弥漫,季节将生命力慢慢填进自然的罅隙,光和热正在膨胀。

这是先祖从自然变化中凝练而出的节气智慧,到现在,它甚至变成一种关照,一种提示我们理解平衡之道的心照不宣。

小满,将满未满的不仅是麦粒。此时,茅台酒酿造处在黄金轮次的开端——三轮次。

在茅台酒一年酿造周期七个轮次当中,三、四、五轮次被称作“黄金轮次”,主导着茅台酒最终的产量与质量,这三个轮次产量占到全年基酒产量的60%以上,也是全年集中出产酱香典型体的轮次。

与小满的格调相似,三轮次酒不仅酱香突出,还带有舒适的粮香、曲香,酸甜味适中,酒体醇厚,后味干净、悠长。它的风味正预告着最后将酿成的茅台酒。

这个时节,车间内火热无比,开窖取醅、上甑摘酒、摊晾拌曲、堆积发酵、入窖发酵,茅台酒的酿造过程总是在利用微生物达到微妙平衡。

高温之下,来自多年积累的微生物群体夜以继日,将淀粉转化为酒精、葡萄糖和各种香味物质。

茅台镇核心产区仰赖1946种微生物来进行发酵,如此庞大的团队却总能将茅台酒调和成固定的风味。

每一轮的发酵包括有氧发酵和无氧发酵两种。糟醅摊晾后拌入大曲,在晾堂里进行“高温堆积”。堆积发酵属于有氧发酵,又称“阳发酵”;入窖后在窖内进行无氧发酵,又称“阴发酵”。一阴一阳的平衡,正是茅台酒香气最重要的来源。

从第一轮次到第七轮次,茅台酒多轮次生产如同中国水墨画是以简单的条线结构、水墨晕染构建平衡一样,“两头低,中间高”的轮次产酒特点,默默遵守着平衡的逻辑。

用于处事的平衡感

用“满”组词,即想到:满足、满意、充满、饱满、美满、丰满……一种接近溢出的饱和感,对人来说,“满”是一个确定的、百分之百的答案,就像一个终点,一场欢呼中的落幕。

而“小满”,是“满”相关的词汇里较为特殊的一个。它为“满”的状态加上了“小”的限定条件,立即把眼前即将溢出的进行收束。

于是,说到小满,我们心中自然填上一份将满未满的平衡感。

将平衡感运用在处事哲学中,是人从自然借来的伟大智慧。

在茅台酒酿造过程中人为把控的部分——勾兑,最为讲究平衡。对于勾兑师来说,每一个轮次的基酒都各有特点,以恰当的轮次比例,精湛的勾兑技艺,将这些特点组合在一起,优势互补,才能达到平衡,这是茅台酒的品质基准。

此外,在选择各类酿造环节所需的材料时,物理特性与酸碱平衡都是基本要求。例如晾堂地坪所用的三合土,煤渣、石灰及紫红泥三种组分均为碱性特征,但经过三合土工艺制作后,其功能组分之间的特殊化学反应形成的新晶相结构产生了特殊表面性质,兼具了一定的表面酸性特征,对调控发酵过程酸碱平衡及微生物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站在更高视角来看,整个茅台酿造工艺在传统与现代中求得平衡,才创造出了高品质的产品和生活方式。

在小满季节,我们更感知平衡感带来的微妙体验,和持久作用。

夏天,如烈酒般的季节,从天气和作物的长势来看,几乎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热烈将至的气息,但雨水时常浇灌大地,为万物调和。

在这种平衡感里,没有鼎盛的炽烈,却有丰盈的期待。

茅台酒的酿造轮次还在继续前行。随着炎夏来临,微生物将愈发活跃,各轮次基酒呈现的风味愈加丰富,直指最后的悠长酱香,在舌尖达到最后的动态平衡。

将满未满,一份安定的平衡感,指向一份正在酝酿的成果。

MOUTAI

////// 第三方视角看茅台 //////

编辑 | 思橙总编辑 | 李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