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的消失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65喜欢:9

在深圳生活了N年,每天使用频率最高的无疑就是普通话。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讲普通话,这已经是深圳地界的共同认识。潜移默化下,哪怕和刚认识的老乡见面,索性也用普通话拉起家常,场面估计彼此都觉得尬。

更有甚者,就像我家,两口子和老人都是一个地方的人,操着无区别的口音,结果两个娃因为学校和周围环境的缘故普通话贼溜,顺带还有点东北口音,而家乡话只能“识听不识讲”。

像这种普通话交流的家庭,全深圳估计漫山遍野。而这些深小娃作为深N代,基本也没多大可能掌握方言的交流了。随着全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加速,方言集聚的小村庄小城镇消失,大城市人口的交融,方言逐步消失这也是必然的现象。

想想就有点惋惜。不过,这也是语言发展的规律。语言作为开展交流的工具,实质上是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服务,也即为了“经济”服务,所以发达区域的方言生命力顽强一点,落后地区的方言通行能力就差许多,比如白话之于客家话潮汕话。

不过,方言消失过快或者方言完全消失,也是一种灾难。比如方言区的文明成果无法被完全继承和发扬,方言区的族群的发展会因此遭受制约(现实案例就是影视明星以北方人居多),方言区人们的归属感、存在感和自豪感会削弱,比如去香港不会讲白话经常遭受白眼等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语言,当深小娃成长后,为了生存,始终会去掌握其他方言,比如英语、法语、日语等等,语言不就是工具嘛,无需为家乡话的势微感到惋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当然,作为传统的男人,还是希望自己的后代能操一口家乡话,所谓共同语言也有这么层面的意思。所以,我也偶尔提醒老婆辅导作业少讲点普通话,结果家乡话完全没法传达作业的意思,这工具不称职啊!

不过,两个娃最近好像会多讲一点点了,特别是姐姐今晚竟然流利的讲了几句,那声线就像她妈妈年轻时候撒娇的声音,让我忍不住夸了她“太棒了”。结果,小娃不服气了,憋了半天又讲不出来,最后哭得稀里哗啦,冲过去抱着他妈妈,说:“怎么每次都是我输怎么每次都是我输?”而她姐姐却在旁边得意的笑,还不断的用家乡话挑逗,惹得老婆手忙脚乱,差点矛头指向我。

而我的心里又得到了满足,娃们终于开始为了讲家乡话竞争了,好事啊!

唉,宁丢祖宗田,不丢祖宗言,方言这么有趣,不应该消失啊!

——————

1、12家商业银行为万科筹资800亿以应对未来到期公开市场债券偿付的传言,再度将万科推向风口浪尖。有银行人士称,确实存在传闻中的一些现象。对此,万科方面未做出回应。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万科总负债1.24万亿元,总资产1.65万亿元,负债率75.28%。但总资产中50%的资产是存货,合计8147亿元。据中指研究院统计,年内万科共有101.8亿海外债到期、有73亿国内信用债到期,合计今年的还有到期债务规模170多亿。——房子再卖不出去,光还利息都是很大压力。杠杆双面性体现淋漓尽致。

2、随着全球通胀放缓,瑞典家装零售巨头宜家正在多个国家进行降价。宜家门店最大运营商Inkga集团的零售主管Tolga Oncu在周一的一次采访中表示,2024年将进一步扩大其在全球所有市场的降价幅度,旨在收回2022年进行的提价。这一举措是在运输和原材料成本下降的情况下发生的。

3、巴西咖啡出口商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巴西出口咖啡达到36.26万袋(每袋60公斤),同比增加48.9%。今年2月份,巴西咖啡出口创汇金额同比增长也达到47.2%,从去年2月份的5.14亿美元升至今年2月份的7.57亿美元。数据还显示,在2023至2024年收获季的前8个月,巴西咖啡出口量和出口创汇额分别同比增加24.3%和6.1%。多年以来,巴西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大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的地位,其咖啡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

4、市场全天震荡分化,创业板指延续反弹,沪指调整。盘面上,飞行汽车概念股集体爆发,商络电子万丰奥威中信海直立航科技等10余股涨停。医药股开盘拉升,中药方向领涨,佐力药业香雪制药佛慈制药、龙津药业等涨停。白酒股震荡反弹,金种子酒、青海春天涨停。地产股午后拉升,中交地产天保基建涨停,万科A涨超5%。下跌方面,高息概念股持续调整,中国海油跌超5%。总体上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3700只个股上涨。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11454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395亿。

我的持仓,中国神华长江电力都承受巨大压力。。。

$上海机场(SH600009)$ $宁德时代(SZ300750)$ $药明康德(SH603259)$

全部讨论

上次去苏州跟一个家乡的女孩子相亲,我说家乡话她说普通话,场面尴尬至极,明明两个人老家相距3-5公里,说同一种方言的,她却跟我说在外面久了方言有点说不过来,对我的感触就是女孩子可能更容易忘本吧!!!!第二天我发消息给她说咱们不合适,她还追问我为什么不合适。我直接就说做人不能忘本!

直立行走后,爬树这种文明就消失了,要不要惋惜下?

03-13 08:51

“祖宗话”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也就是以前科技生产力不足时的一个副产物罢了 举个例子:你家祖籍山东 祖父辈来到上海成家立业 结果下乡去了甘肃生下了你父辈 父辈赶上好时候来到了江苏发展生下了你 你在江苏长大结婚生了大娃 然后全家来到深圳发展生下二娃 那么请问 你家两个娃的“祖宗话”应该是哪里的方言?

03-13 08:28

全国都一样。我回老家杭州,听说现在会讲杭州话的孩子比例不高了,许多小孩只讲普通话。方言在走向衰亡。

03-12 23:31

重要的是思想,不要太迂腐!

经济发达地区方言就不会消失,经济落后地区方言就会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直至消失。没办法,发展的结果。

03-13 00:57

好一句宁丟祖宗田,不丢祖宗言…说得好……现在广东好多小孩都不会广东话了…看着一帮本地人用普通话去交流…感觉粤语要没落了…悲哀啊……

用普通话念唐诗是念不通的。

方言消失的原因很大是人为因素,

03-13 07:39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只要小时候学会了家乡方言,到老都不会忘。比如我家孩子,上大学了,要么普通话,要么英语口语,一学期回家一两次,回到家和我们聊,就开始家乡话,打电话也是家乡话,关键是从小要教给他家乡方言(上幼儿园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