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葡萄”熟了,隆基这波操作有点凶!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身为一名光伏行业观察者,每每提及BC技术,总有一种复杂的心绪,难以名状。

回望BC发展史,并非坦途。

1975年,斯坦福大学的教授Swanson提出BC概念,并成功发明第一代IBC电池。然而,BC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长达数十年的时光里,BC技术因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高昂的成本,而一直处于理论与实验室的边界徘徊。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40年后,在中国这片光伏沃土上,无数光伏人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终于让BC技术迎来了破晓的曙光,成功量产。

一路走来,中国BC技术先锋企业不仅需要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还要面对来自外界的质疑,甚至嘲讽。这些声音转化为一种内耗,使得坚持创新的BC先行者付出了大量的解释成本和推广成本,埋头耕耘的隆基就是一例。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隆基对BC技术不计成本的研发投入,不仅让BC技术得以加速发展,在推动整个BC产业链的完善方面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截至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到BC技术的研发当中,BC技术赛道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对于这一点,隆基功不可没。

2024年5月7日,在西班牙马德里,隆基采用N型泰睿硅片的HPBC2.0组件横空出世。几年前播下的种子,默默生根发芽,一出手即是“王炸”——BC葡萄,这次真的要熟了。

接连放大招,N型HPBC2.0横空出世

“硅片底子好不好,电池效率差不少。”

从拉棒硅片起家的隆基,一直遵循降本增效第一性原则。如今,它将目光再次聚焦在硅片的核心环节,致力于推动行业的又一次飞跃。

2024年3月28日,隆基在业界瞩目之下,隆基正式对外发布泰睿硅片产品。同时,隆基也宣布已完成大量研发工作和系统专利布局,为泰睿硅片的全面生产做好了充分准备。

3月28日,隆基泰睿硅片在西安发布

隆基泰睿硅片主要有三大显著优势:全平台支持、电阻集中度高和吸杂效果好。

泰睿硅片不仅可广泛应用于HBC、TBC、HJT、TOPCon等各种主流高效电池技术,还可以同步提供多种市场需要的硅片主流尺寸规格,并能够满足客户对于不同硅片厚度的具体需求。

在传统的拉棒环节中,硅棒越长,头尾电阻率差异越大。然而更长的硅棒,却可以有效控制拉棒成本。如何在延长硅棒长度的同时,减少头尾电阻率差异,一直是困扰业界的技术难题。隆基泰睿硅片却给出了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泰睿硅片通过保持轴向电阻分布一致性的技术操作,不再需要将RCZ(重复投料直拉单晶)本该制备的硅棒长度人为缩短,可在棒长一致的情况下,实现产出晶棒头尾电阻率比值从3倍缩减至1.5倍以内,并实现电池效率的分布相对更集中,高效档位电池更多,高品质产品更多,并改善组件端明暗片差异。

相比于常规硅片,泰睿硅片中的金属杂质更容易被吸除,使其具有更大的效率提升空间。随着吸杂工艺的不断优化,将带来更大的增益潜力提升,引领电池端向着更高的效率迈进。

除此之外,泰睿硅片还具有更强的机械性能,相比常规硅片弯曲强度可提升16%,抗断裂能力更强,在助力薄片化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制造环节带来的碎片率。

可见,泰睿硅片的诞生,不仅意味着隆基在技术上再一次领先,意义非凡。更预示着光伏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就在业界纷纷推测泰睿硅片是否被应用于隆基HPBC组件时,泰睿硅片发布40天之后,隆基给出了答案。然而,这一次令人震惊的回答再次让业界感到意外。

2024年5月7日(当地时间),隆基在西班牙马德里重磅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背接触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HBC),其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7.30%,再次刷新了单结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这是继2023年12月隆基创下HBC电池转换效率27.09%世界纪录后的又一次突破。隆基已先后16次打破电池效率世界纪录,成为晶硅单结电池和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两大赛道电池效率的“双料冠军”。

本次一同发布的,还有集多项增效技能于一身的重磅产品——Hi-MO 9组件,这款组件因其卓越性能受到广泛关注。

从其技术指标来看,Hi-MO 9组件不仅内置泰睿硅片,更采用了隆基最新研发成功的HPBC2.0技术,这使得其最大功率高达660W,转换效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4.43%。Hi-MO 9即使在高温、高湿、光照不均等复杂恶劣的环境中,Hi-MO 9也能保持出色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这无疑是BC技术实力的有力证明。

如果说HPBC1.0电池在成本端已经成功追平了TOPCon电池,并持续向成本优势领先迈进,那么此次发布的HPBC2.0电池则在效率和性能上实现了更为显著的提升。这种跃升不仅巩固了隆基在光伏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2024SNEC展会上,我们得以一窥隆基Hi-MO 9组件“芳容”。

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在评价BC技术时曾表示:“BC技术虽然拥有50多年的历史,但过去20年的发展相对缓慢,主要是因为技术门槛高、工艺复杂以及产业化难度大,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支撑。然而,今(2023)年情况有所不同,特别是隆基明确宣布BC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技术,这使得业界对BC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下,我预计未来3-5年,BC技术将迎来大发展。”

隆基,向着BC版图坚定迈进,步履矫健。

隆基2024年Q1财报显示,当季对外销量组件为12.84GW,其中HPBC组件为4.75GW,占比37%。

2024年6月14日,2024 SNEC展会期间,隆基绿能副总裁佘海峰接受采访时表示:“自5月7日发布HPBC2.0组件Hi-MO 9以来,隆基现在的在手订单已经接近1GW,储备订单已经超过了5GW,这仅仅是在一个月之内发生的。这充分说明了全球市场对Hi-MO 9的追捧,目前的订单量已经超过了我的预期。原本我们规划明年只准备在市场上供应10GW左右的Hi-MO 9组件,从订单需求来看,我们会积极放开Hi-MO 9组件的供应量,以满足全球用户的订单。”

BC葡萄,熟了!

持续精进BC技术,助推产业链发展

任何一种先进技术的普及,都离不开龙头企业强大的资金支持。

其中缘由,不难理解。

先进技术的普及,需要四大核心要素作为支撑:技术突破、研发资金、完善的配套产业链以及推广资金。其中,资金问题尤为关键。无论是技术的研发、产业链的搭建,还是市场的推广,都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

对于BC技术而言,其资金需求尤为巨大。由于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企业在投入资金时往往会面临巨大的风险。一旦研发失败,企业不仅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危及到整个企业的生存。因此,许多企业在面对BC技术时,往往选择观望,而不是倾尽全力进行投入。

然而,隆基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近年来,隆基对BC技术的研发投入了巨资,这一举措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隆基之所以敢于如此大胆投入,一方面源于其对BC技术未来发展前景的战略眼光和坚定信心,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其强大的资金储备

通过巨资投入,隆基不仅成功推动了BC技术的研发进程,还进一步完善了相关产业链,为BC技术的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隆基还积极利用自身品牌影响力,推动BC技术的市场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并接受这一先进技术。

可以说,隆基在BC技术领域的巨资投入,不仅彰显了其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的担当和实力,也为整个光伏行业的进步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隆基的BC技术从实验室到量产用了7年的时间,其中实验室4年,量产走过了3年。从早期的过程来看,降本是顺利推向市场的决定性因素,成本高的原因来自于工艺的复杂,早期BC生产需要21道流程,后来通过技术攻关,我们将流程缩减到14个。”佘海峰说。

近年来,隆基对BC技术的研发投入,有迹可循。

隆基2019年-2023年财报显示,5年间研发费用从2019年的3.04亿元,飙升至2023年的22.83亿元,增幅为751%,总研发费用高达55.22亿元,而这其中绝大部分研发费用,都流向了BC技术。

隆基的巨额研发投入不仅推动了自身技术的进步,也对整个配套产业链产生了深远影响。当隆基将BC技术的具体参数和需求传递给配套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时,这些企业看到了市场前景和潜在利润,纷纷加大投入进行BC相关的研发和生产。这种良性互动,进一步推动了整个光伏产业链对BC技术的认可度和参与度的不断提高。众多企业从最初的观望和质疑,转变为现在的潜行和跟进。

隆基等少数企业的引领下,辅材、生产设备等各企业纷纷加大BC技术相关的研发力度,科研进展捷报频传。这不仅加速了BC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也为整个光伏行业的未来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

在刚刚结束的2024SNEC展上,我们发现,已经对BC技术进行研发并取得成果的企业越来越多。

从当前的光伏行业趋势来看,光伏电池片头部企业的动向确实引人关注。从表格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几乎所有头部企业都对BC技术进行了深入研发。除了隆基和爱旭之外,天合光能、正泰新能等公司也在2024SNEC展会上展示了BC结构的电池片或应用了BC电池片的组件产品。

这一趋势强有力地证明了BC技术在光伏行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众多企业对BC技术发展前景的乐观预期。BC技术因其高效、稳定、可靠等特性,在光伏市场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不断降低,BC技术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成为主流技术。

李振国:正在打造三道“护城河”

HPBC2.0组件目前正处于产能建设阶段,预计将在第四季度开始量产。到时,又将掀起怎样的市场波涛,可想而知。

在量产之前,隆基正在抓紧构筑BC技术的“护城河”。

隆基创始人李振国介绍:“在单晶转多晶的阶段,我觉得隆基在护城河这个事情上做得并不好,有需要反思的细节,加之当时我们自身的知识产权部门也并不完善,只顾着往前冲,在专利护城河这方面的整体布局和工作组织并不算特别好。所以从HPBC2.0开始,我们决定打造三个圈层的‘护城河’。第一个圈层是专利技术的申请。我们的知识产权团队,拥有几十人的规模,可能也是行业里面最大的一个团队了。在过去这些年,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我们的泰睿硅片推得有点晚了,是跟专利布局有一定关系的。第二个圈层是在关键材料、关键设备的开发上,我们要进行一些选择,其中包括一些知识产权的共享、阶段性独家供应等这个在国际上是很普遍的现象。为了防止技术扩散,很多国际知名企业是不允许供应链中的关键材料或关键设备供应商破坏独家供应方式,甚至连对外公开宣布是供应商都不允许。第三个圈层是加强涉密人员的管理。特别是了解核心技术秘密的人员。我们会在国家法律允许的框架下,去监督核心人员,避免技术秘密的泄露。”

在谈及未来发展时,李振国表示:“PRCE在五六年前逐渐成为主流,包括TOPcon也有很大的进展,但之后究竟会往哪方面走,是TOPcon、异质结以及最近大家谈到的0BB,我们暂且不谈。PRCE、TOPcon以及异质结均是电池的一种基础结构,BC实际是一种技术平台,而0BB是一个更小的技术点。从某种角度来说,PRCE、TOPcon、异质结以及0BB,都可以用BC去做,我们基本是找到了单结晶硅电池终极的路线。我们认为在未来两三年之内,BC在研发环节有可能突破到28%的转换效率,量产环节效率能做到27%左右,不仅要做到这样的量产效率,还要降低成本,在HPBC2.0基础上,衍生出更多的产品。”

也许多年以后,当我们回顾这段岁月时才会意识到,与当年单晶超越多晶的关键战役一样,正是因为有了先行者隆基执着于BC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才使得身处十字路口的中国光伏产业,得以再一次以突破性科技创新实现引领,在全球竞争与博弈中站稳脚跟并迎来新生。

编辑:孔令辉

责编:刘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