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通股息税避税交易---心理咨询手记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0

和咨客对话,心理活动和想法小结如下:

****************************************************

今天,6月3日,明天6月4日,是信义玻璃的除权日。

信义玻璃,每股分红0.37元,股息税是20%,也就是0.074元。股价才9.80左右,股息税占比接近1%了。每1万股的信义玻璃,股息税要740元!

我想避税。6月3日卖,6月4日,除权后买回。

这个是我产生的第一个念头。算是卖出的初始动机。

但我又担心,卖出后,如果不能以低于0.296(即0.37-0.074=0.296)的价格补回,那么,就会“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不仅没有避开股息税,还要多付出交易成本和市场向上波动的成本。

于是,我产生第二个念头,如果不能以低于0.296的价格补回,我就不补了,买其他股票。比如,香港交易所,惠理集团平安银行

还产生了第三个念头,有两笔信义玻璃,买入时,标记为“赌博”,如果我不能成功避税回补,那么,我就将这两笔对应的卖出,标记为“赌博结束”,而不是“为避税先卖出”。

*******************************************************

好,现在,来分析一下这个思维过程:

我们发现,我们事先是没有换股的计划,结果,思维活动的过程中,最后却产生了换股计划。(避税交易—如果不能成功避税---那么就换股)

按理,换股,卖甲股换入乙股,正确的思维方式是:经过评估,觉得乙股的前景比甲好,回报率会比甲高。所以,才换股。

而在本例中,换股的动机并不是这样,而是避税失败,就考虑换股。说明了,换股,是来源于“避免心理不适感”,也就是换股失败带来的心理不适感。

显然,这个换股动机是不理性的。

为什么说这个换股动机是不理性的,因为如果值得卖甲股换入乙股,那么,无论避税成功还是失败,都应该卖甲买乙。

这里,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投资组合,布局是如何被破坏和变形的:

如果能够顺利地低价地补回信义玻璃,那么,逻辑自洽。原有的投资组合不会破坏,队形不会改变。

如果不能,甚至要以更高的价格去追补,不仅股息税没有避开,还要付出更高的代价。那么,就有可能不补了,转而买其他股票,也就是换股了。比如换成香港交易所,或者惠理集团

这是由于心理不适感造成“卖出,然后除权日再等量买回”的计划的中途改变。

原来的组合布局被破坏,队形被破坏。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这时,也可以看到运气是如何起作用的:

因为,经过一段时间后,有可能甲股涨很多,也有可能乙股涨很多。

而持有甲股还是持有乙股,并非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因为“避税成功还是避税失败导致的心理不适”这个来偶发的,小小的因素来决定的。

这个就揭示了这么个现象:队形会被微小的因素(在本例中:就是为了避开股息税而插入的买卖)改变,导致最后结果差别很大。好像是一个蝴蝶扇动了翅膀,引起了一场风暴。

(第三个念头,暂时不做分析。它涉及到另外一个主题。

但从第三个念头,我们可以窥视,一个念头是如何激活、产生新的念头,绵绵不绝,不断扩散……然后对交易行为产生影响。)

做这个心理活动分析的功效:

1、 了解我们即将发生的换股交易产生的背景和动机,可以阻止我们不随便换股,阻止我们非理性换股。

2、 将思维锚定在整个避税操作的整体方案上,不拘泥一两次的避税失败。时刻提醒自己避税操作是正期望值的操作,即使单次操作是失败的。(正期望值,借用的是德州扑克的术语)

家庭作业(治疗行动):

1、 在避税操作前,闭上眼睛,想象各种为了避税卖出后,第二天开盘的各种情况,从心理上去适应它。

2、 做好预案,并用文字记录。尤其是第二天开盘,跳空高开,怎么办?是否要参与集合竞价,竞价价格事先写好。竞价没有买到,下一步行动计划。

3、 参加当地的德州扑克群体,定期打德州扑克,尤其有卖保险的德州扑克现金局,并强迫自己不要买保险。看看自己可以坚持多久。训练自己提高心理不适的忍受力,按EV值行事。

4、 对避税交易专门列个EXCEL表格,记录下来,将每次避税操作的盈亏累计下来。这有促于自己从总体上看待每次的避税交易。有利于降低单次避税交易失败带来的心理不适感。

全部讨论

惠理作为后备梯队风险是不是大了点,退出港股通有一波杀跌吧

06-06 11:45

咨询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