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对波动的一些思考

在认识老唐以前,我股市的认知极其狭窄肤浅,对于波动是投资第一难这个说法,更是听都没听过,但凭借我在金融市场杀出杀出破产两次野蛮生长的经验,在读到老唐投资第一难这篇文章的时候,不由拍案叫绝,心有戚戚焉。

转眼认识老唐以来已经三年多,我对金融市场对投资的认知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用巴菲特的说法,就是从猿猴变成了人类。恰巧这三年多以来,股市起伏跌宕,把波动的威力展现的淋漓尽致,俗话说一根阳线改三观,说的就是在波动面前保持独立思考的艰难,这一点三年以来更是深有体会。同时我也感觉投资就像千层饼,你以为你已经吃透了这一层,后面局势忽然来个翻转,血淋淋的现实告诉你,你只是吃了一半,下面还有一层。对于波动,这个投资第一难,我就经历了这样认知的过程。

我是15年9月份进入的股市,也是个傻大胆,什么都不懂,被小伙伴科普了一下什么叫做复利,于是感觉大受震撼,觉得这东西有搞头,就一脑袋扎进了股市的汪洋大海里。

那时候是熊市,股市半死不活,跌两天涨三天,回头一看,发觉还在原地没怎么动弹。第一次真正感受波动,是在熔断之际,千股跌停,半小时收盘,自己买的股票也哗啦啦往下掉。那时候的记忆已经基本模糊,就记得到处斩仓止损,砍完这个砍那个,忙的焦头烂额,钱还没赚到。

后来去做了现货,五倍杠杆,可做多可做空,当天买卖,比股市刺激多了。于是在那里,我真正体会到了,波动的真正威力 。

在现货市场,可以自己选择想做的时段,一分钟三分钟五分钟级别的都可以,全凭自己选择。刚开始去的时候,我一头雾水,什么都做,一会儿做一分钟的超短线,杀进杀出,买进卖空,一会儿做三分钟五分钟的,后来感觉这么做不行,太混乱。那时候的我熟读海龟交易法则趋势跟踪,还涉及了一部分缠论说禅,于是感觉要有自己的系统,凭借系统操作。

但是看了好几本技术流书籍,说的也都是似是而非,应用起来时常脱线,并不顺手,于是就起了自己研发操作系统的心思。毕竟别人的系统肯定是贴合别人的性格,只有自己研发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本着大道至简的原则,我抛弃了很多太过复杂参数,决定用均线来定制自己的系统。于是我拿着笔记本,用笔计算统计了各个级别的均线,从一分钟到日线,统计了它们的历史表现,最后发觉五分钟级别的均线,盈利效果最好。同时在这个级别,五日、十日、二十日均线相互交叉创造出来的操作机会最容易把握,信号也更加清晰,更易指导操作。

统计了这三条均线在五分钟K线上的各种信号表现后,我的操作系统就渐渐成型了。于是往后的日子里,其他小伙伴什么都做的时候,我就只做五分钟K线,并且依据系统严进严出,坚守纪律。买进信号出现,我就做多,卖空信号出现,我就做空,如此交易了一段时间,发觉我的交易效果比其他小伙伴要好一点,就更坚定了我对自己系统的信心。那时候的我,还用计算器算了一下复利,需要多久能赚到十万一百万。

梦很美,但是从没实现过。做了现货一年时间,也没赚到十万,甚至连一万也没赚到,因为我把自己搞破产了。所有资金全部输完,两手空空,两袖清风吹得透心凉。

这一年的经历对我的投资生涯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促使我往后转型了价值投资,除此之外,有一点好处,就是极大的锻炼了我对波动的承受能力。

现货随时买卖可双向操作的特性,叠加了五倍杠杆之后,波动起来威力十分巨大。有时候一小时能赚到几百上千,转头趋势变幻,斩仓不及时瞬间变为亏损。有时候不起眼的一手单子,第二天一早直接翻了十倍。大起大落真的十分刺激,我被这迷人的漩涡所吸引,赚过亏损过,但却一直不肯放手,直到破产。

经过现货市场的洗礼,我反思了一番,想起巴菲特关于指数基金的话,用老方法统计了各个指数基金的历史表现之后,几年后我全仓买进了创业板。那是18年的事情了。

我大约是在1513点左右买入的创业板,后来跌到1100多点,再后来在2020年涨到了3000多点。整个过程,得益于现货市场的严格锻炼,整体的波动我全部承受了下来,一动不动,最后在2900-3000左右全部清仓,慢慢换成了唐股,一直持有至今。持有过程中,现在反思,也做不到不悲不喜无动于衷。跌了我会开心夹杂着紧张,开心是因为我知道指数基金早晚都会涨上来,现在有钱加仓的话,以后势必会赚到更多。但毕竟是亏钱了,所以理智知道应该开心,但终究心情上还是有些紧绷绷,这是我现在的状态。18年的我,应该还要加一些患得患失。后来创业板涨上来了,我的心情开心是开心了,却没有想要止盈的想法,毕竟在做现货的时候,涨个一两倍太正常了,早就习惯了。

那时候我对波动的认知大概就是这种情况了,认识老唐之后,读了一遍唐书房的所有文章,投资体系被重新塑造,对公司对金融市场的认知也更进了一步。

持仓全部换成唐股之后,市场毫不留情的跌了快三年,前一两年还好,但是进入第三年,很多人对公司的看法有了新的转变,我对波动的认知也更加深了一层。

以前的我,单纯的认为股价的波动才是波动,但今年以来,有好几个小伙伴对洋河落人一等的增速表示了极大的怀疑,纷纷发文,有的还清仓了。我看了好几篇这种负面文章,和老唐文中的逻辑在脑海中过了几遍,让这些正反双方的观点彼此争论,最后在我脑海中闪闪发光留下来的是这么一句话,洋河的增速虽然不及很多同行,但是已经比市面上90%的上市公司要优秀了(大意)。

我问自己,一个超过了90%企业的优秀公司,你会满足吗?扪心自问,我会满足,因为我来股市的目的不是为了找到盈利增速最快的那个,也不是为了找到股价增长最多的那个,只要大体优秀,能够跑赢沪深300,我就满足了。

再三确定自己是真满足之后,我就对洋河的发展没有疑问了,前段时间有了新增资金我也加仓了一部分洋河。

我觉得,价值投资入门之后,对于单纯的股价波动,大家已经基本能够做到不为所动了,但是对于公司盈利增速这个波动,却还难免为之牵神动魄。我认为,企业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一个过程,是需要销售人员一家家超市,一家家烟酒店,一个个经销商,一个个饭局,一步步跑出来的。企业的发展经常是快三年满三年,不紧不慢又三年,只要没有明显的恶化情况,还是应该谨慎观察,而不是仅仅以为这两年增速不如同行,就直接否定了整个企业。

很有可能,这家企业这两三年跑的快一点,那家企业未来三四年快一点,这都是正常情况,若是这两年这家跑得快就买这家,三年后那家跑得快就买那家,换来换去,十年后的结果大概率不会比一直持有一家来得好。反而可能会因为换股,导致木头姐基金的结局。

在我看来,这种因为盈利增速不及预期而否定的做法,也是一种被波动影响的结果。说道预期,这个预期又是谁的预期,哪里来的预期。本来大家口号都喊的好好的,只要年化超过通货膨胀或者沪深300的长期年化10%左右就好了,但是企业的增速明明已经超过了沪深300,只是因为同行的增速忽然飙到了40%,50%,就说不及预期了。那这预期也太灵活了吧。这就好比现在的教育一样,满分一百,孩子明明考到了90分,结果邻居家小明考了96分,就把孩子打了一顿屁股。这种做法,在我看来,是不可取的。

从15年至今,波动这个投资第一难,已经向我展示了它的两层面孔,未来不知道会不会再有第三层。但我想说,只要我们牢记三大前提,保持低预期,别老想着买到增速最快的那个,只要企业还在赚真钱,发展速度在10%优等生行列,老老实实拿个十年八年,大概率能取得一个跑赢沪深300的结果。

写到最后,发觉对抗波动,很大的一个法宝就是低预期啊。最后让我再念三遍发财教子秘诀,低预期低预期低预期。

让我们保持低预期,一起静静持有,呆坐不动,享受美好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