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最有潜力的,是这三类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本文作者:长谷川和广,日本企业家,曾在尼康-依视路、金佰利强生等公司担任董事长或高管等职务。

我在25岁以后就开始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我发现有潜力的商业人士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的发展:聪明人→有能力的人→引路人。

第一阶段:“聪明人”

这种人头脑灵活,富有才华。但是,他们盛气凌人,让人不舒服,在工作上也常耍“手段”。

为什么他们会盛气凌人?是因为他们缺乏自控力。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整体中的个体”,只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得心应手地工作。

这一类人往往有这样的疑惑:“我的能力并不比别人差,其实我更聪明些,可为什么我得不到领导的喜爱?” 

其实,认为只要有能力就会得到领导喜爱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种幻想。但这也不是说领导嫉妒下属的才能,也不是领导不待见下属的能力。实际上,越是那些“聪明”的人,越容易成为口若悬河的评论家。

评论家绝不会自己创作作品,比起夸赞别人,他们更擅长的是对别人的缺点说三道四。将工作交代给这样的下属,他们会说“我们公司的销售网不健全,这工作不好做”,或是“现在这么不景气,这样的价位怕是没有顾客买单”,他们一定会从“这工作根本就无法做”开始找借口。

但是,从领导的角度看,这些只是下属为了工作偷懒找的借口罢了。那些在不利的条件下取得好成绩的人会得到真正的好评。敢在一个烂摊子中挑战工作的下属才会被欣赏。

第二阶段:“有能力的人”

第一阶段的人练就自控力之后,就成为第二阶段的“有能力的人”。简单来说,就是晋升成“受人尊敬的人”。

工作上,不再依靠耍小手段,而是用“调控力”调动他人,人变得有智谋,也成熟起来。这样的人,即便是被委以部门领导之职,也是能够胜任的。

这一类人往往有以下几种特质:

1、学习能力+耐心

有学历但没有学习能力的人,有体力但没有耐心的人,不管履历表写得多漂亮也无法在企业中生存下来。

有学历但没有学习能力的人,只能把交代给他们的工作做好。可是,他们不会自己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所以进步很慢。

另一方面,有体力但没有耐心的人很难坚持到底。他们不会深究一份工作对他们的真正要求是什么,所以就缺乏干劲。

也就是说,这两类人不够关注自己的工作。至少在领导眼里看来是这样的。如果我有这样的下属,我会让他用“俯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工作。我还会让他假设自己当上了部门负责人,思考这时的自己需要具备什么、应该做什么。这样能让下属产生责任感。

实际上,较早出人头地的人的共同特点,就是能总览全局。他们总能总览全局后再行动,即便交给他们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工作也很让人安心。

2、积极思考

人们常说“积极思考非常重要”。工作中也一样,领导可以通过下属的言谈举止做出判断。

在某所大学的心理学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写下想到的“积极的话和消极的话”作对比。比如,“他很聪明,他很笨”“他很瘦,他很胖”“老师的话忠言逆耳利于行,老师讲话严厉带刺”。据说,学生写的消极表达更多些。

这意味着什么呢?据老师讲,这说明很多人平常就是用消极思想看待这个世界的。

虽说上面是大学生的例子,但我们难以想象具有这种消极思维的人,在走向社会后会立刻变得能积极思考问题。因为如果缺乏自主意识,就无法拥有积极的思考方式。

3、自我成长

想要获得自我成长,就必须要付出10成以上的努力。

日本传奇棒球手铃木一郎曾说过:“刷新别人的纪录只需要 7 成、8 成的努力就有可能实现。但刷新自己的纪录却必须要付出 10 成以上的努力。”一郎选手提到,比起和身边竞争对手的比拼,和自身的较量才是更艰难激烈的。

为什么我现在要说这个小故事?是因为在公司里也有这样的现象。

我见过很多刚进公司就锋芒毕露,大家都觉得“这个人将来一定能出人头地”的人,他们最后却平平无奇。原因在于这些人一旦战胜了对手,就会松劲,工作时只用了 7 成的努力。

他们和一郎选手不同,懈怠了对自己的磨炼,所以就会止步不前。如果你吝啬于全力以赴,那就要找到正确的前进道路。

只有让自己不断成长,才能有所收获。

第三阶段:“引路人”

那么,这些“强者”继续前进的第三阶段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引路人”。

不仅在公司内部,对于社会、对于他人的发展,他们都能起到引领性的作用,即能指明“道路”。

但是,若想达到第三阶段的目标,只靠全身心投入工作,还不足够,还要具备总是为公司、为自己的员工考虑的品质,并且能进一步思考该如何做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为了企业的生存,能敏锐感知公司内外的变化,根据情况调控“公司的力量”;不断磨炼、强化组织能力,以便应对公司内外环境的变化。

为此,必须首先要做到以下 4 种行为:

1. 注意到好的一方面,也要意识到自己没有做到这一方面。

2. 要有舍弃过去牵绊的勇气。

3. 消除组织的隔阂、障碍。

4. 消除上下级之间互相扯皮、推诿的行为。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一个组织对于形势的变化应做到临机应变。以上 4 种行为从下属的角度来看是希望自己的领导改善的地方,但一旦转换成领导的角度,有时确实难以真正执行。

在弱肉强食的时代,用一句话描述领导者的本心,就是“舍卒保车”。因此,你必须使出更大的干劲儿,完全展示出你的实力!现在的你,是一个能影响身边人的活跃人物,还是一个不抛头露面、半分实力都没发挥出来的人?首先,你要针对这一点做出自我评价。其次,你要提高自己的存在价值,为成为公司需要的人才做好思想准备!

以下几句话概括了我的结论。“聪明人”是只考虑自己的人。“有能力的人”是考虑到自己部门乃至公司内部的人。“引路人”是广泛考虑到社会问题的人。

摘自《萧条中的生存智慧》

作者:【日】长谷川和广

出版社:湛庐文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如果你有一些其他的职场困惑,这本再版24次,销量超过15万册的《萧条中的生存智慧》值得你一再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