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企业同时在港交所上市,只有4面锣该怎么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期互联网圈喜报频传,虎牙、B站、爱奇艺都已经成功登陆美股,小米集团上市首日就破发,第二天即大涨13.1%。雷军还在感慨上市几天就像一场梦,港交所的锣声又被敲响!

1

扎堆IPO,港交所锣都不够用了

就在今天,7月12日,港交所迎来了8家公司共同敲响铜锣:

·指尖悦动控股有限公司

·映客互娱有限公司

·英恒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齐屹科技(开曼)有限公司

·弘阳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天立教育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人和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恒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其中上市首日有过破发的三家为:英恒科技、齐屹科技、弘阳地产,英恒科技最终平收,指尖悦动最终收涨,齐屹科技成为8家唯一收跌的公司。

据港交所的工作人员透露,一天8家企业同时赶着上市,也算是创了纪录了。简直有种集体婚礼的既视感!

原本平常台上只放一个锣,这次就大手笔地放了四面铜锣。要问为啥不放八面呢,因为舞台的宽度实在不够啊!只能委屈创始人们凑合凑合,将就将就,两个公司合敲一个锣同喜同喜吧。

整体场面上也有集体婚礼的混乱之感,台上人挤人,台下摄影师成群。为了能完整地走完流程,不但提前半小时开始仪式,主持人更是要求各公司抓紧时间拍照,每家公司最多只能拍5分钟。不知道这次之后港交所会不会吸取经验教训,以后也来个抽签摇号机制,免得锣不够分?

2

新经济红利涌向港股,盛夏还是严冬

2018年的夏天注定是不平凡的,球迷们为世界杯上的赛事而呐喊欢呼,创业圈里的喧嚣也丝毫不逊于绿茵场上的拼杀。今年6月,国内大大小小的互联网科技公司都陆续抛出了上市招股书,仅7月3日一天就有11家公司提交上市申请。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三个月以来,总计有超过24家独角兽企业申报上市或成功上市。

千禧年之时百度、腾讯、盛大、搜狐、网易等大型互联网公司上市。2010年前后,阿里、京东等互联网电商公司上市。如今,又一次迎来了IPO大年,国内互联网公司喜提第三轮上市潮。

上市,对于所有的互联网人来说,都是一个金光灿灿的字眼。似乎上市就意味着创业成功事业有成走上了人生巅峰从此财务自由。近期扎堆的上市敲锣的声响,更是频繁地挑动着职场人的神经,难道说资本寒冬已经结束了?创业者的春天又回归了?

可惜情况似乎并非这般乐观,一个数据就可以说明繁荣表象下的隐忧:以港股为例,2018年上半年有101只新股上市,比去年同期的68只增加了48%,然而整体融资规模却不升反降,比去年减少了45亿港元。

再回过头来仔细观察这些上市企业,像小米这样经过多年发展的公司,选择此时上市也算是水到渠成。但是许多成立不久,还处于融资或者亏损状况的公司也抢着上市,是不是说明了一些别的问题呢?

3

资本寒冬前急于打上“末班车”

如果小米上市是理所当然,那这些相继急于上市的公司背后是什么?安排!

业内许多专家的说法是,资本寒冬又要来了,企业们需要上市筹资保平安。 

对于大体量的公司而言,以往的融资规模、现有的烧钱尺度,都很难在市场上谋求到足以维系发展的资本。在寒冬来临之前,转而通过上市来广泛募集资本,才足以抵抗接下来的寒冬。而那种本身就跌跌撞撞的中小企业,说的好听是上市,难听点就是赶鸭子上架,锣声停息之后,接下来的命运仍然凶吉未卜。

潮水汹涌之时,裸泳者混杂其中。然而泡沫破碎的速度却越来越快,监管严格、资本市场的紧缩、人口红利的减少、中美贸易等等复杂的因素都在影响着创业的成败。接连不断的响亮锣声,似乎也难以为创业者敲出一个广阔的未来。

熬过严寒的冬熊总是在下一个日出晒晒厚实的脂肪,无论商圈还是职场,高瞻远瞩的眼界及灵敏的商业嗅觉才能囤积资本先人一手。

- 往期回顾 -

致高考生的一封信

一些精英的生活选择

网易传媒的焦虑丨公司体验

猪八戒和沙僧,你选谁做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