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得科技2024年Q1环比反弹增长 进军关节产品出海战略加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两年来,对于医药行业而言,除了医药反腐冲击外,集采带来的全行业业绩持续承压也成为行业共识。但进入2024年,这一状况或迎来改观。集采“提质扩面”背景下,骨科耗材行业首现曙光。经历2023年骨科领域高值耗材全面集采后,进入2024年以来,不少企业业绩开始出现反弹,环比大幅提升。

随着行业主要A股上市公司陆续公布24年Q1财报,可以看到,除大博医疗(002901.SZ)营收及净利润微增外,包括春立医疗(688236.SH)、威高骨科(688161.SH)、三友医疗(688085.SH)、凯利泰(300326.SZ)在内的几家骨科上市公司同比营收及净利润仍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但值得关注的是,环比来看,威高骨科、凯利泰、大博医疗业绩出现大幅增长,上述几家公司平均营收环比增长5.68%,净利润环比增长174.37%。

日前,正在上市辅导的爱得科技(874400.NQ)披露了2024年一季报。2024年一季度,爱得科技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环比增速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近三年业绩来看,整体行业下滑背景下,爱得科技业绩也受到一定冲击,但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对比,爱得科技业绩跌幅趋势减缓,营收及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均优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具体而言,2024年一季度,爱得科技实现营收6454.6万元,环比增长18.72%;净利润1631万元,环比增长199.11%。

此外,集采常态化下,行业出海已渐热,包括骨科耗材在内的医疗器械企业纷纷开始加速布局海外市场。近几年,爱得科技国外销售规模亦逐年提高,至2023年国外营收总额突破2100万元,同比增长33.91%,占总体营业收入比例达9%,强劲的增速或有望为公司开辟出第二条增长曲线。

2024Q1净利润环比增长近两倍 椎体成形产品市场份额扩大

继人工关节和骨科脊柱类耗材集采之后,2023年第四批高值耗材集采纳入人工晶体和骨科运动医学类高值耗材,标志着骨科领域的高值耗材基本已全部实现集采。

实际上,拉长周期看,集采影响对骨科耗材头部企业影响较为明显,而中小型企业似乎影响不大。截至6月16日,大博医疗市值约114亿、威高骨科约88亿、春立医疗约59亿、三友医疗约45亿、凯利泰约29亿。爱得科技截至2023年12月29日估值约9亿元,市值最小。从近三年营收及净利润复合增长率来看,上述几家公司营收复合增长率为-10.28%,扣非后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43.58%,而同期相比爱得科技分别为-4.17%、-16.26%,均高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业绩较为稳定。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较早进入脊柱椎体成形市场的公司之一,集采下爱得科技相关产品销售出现放量。爱得科技2023年年报披露,公司主要产品脊柱类、创伤类产品均已纳入全国范围内的带量采购项目,虽然脊柱集采后价格大幅下降导致公司整体收入下降,但椎体成形产品销售数量大幅增长。在2023年最新执行的脊柱带量采购,爱得科技在椎体成形领域继续保持了强势,中标总量进一步上升至综合全国第二。

涉足关节产品实现全覆盖 出海战略加速

爱得科技主要从事以骨科耗材为主的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脊柱类、创伤类、运动医学等骨科医用耗材以及用于伤口疗愈的创面修复产品。除了在已有领域不断保持产品的更新迭代,爱得科技亦逐步涉足关节、运动医学等相关领域的研发。

据悉,今年4月刚刚落下帷幕的第8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CMEF)上,爱得科技人工关节产品亮相参展,主要包括ADHA系列生物型髋关节假体及膝关节假体。这也意味着爱得科技在骨科领域已实现全品类覆盖,产品矩阵进一步丰富,助力打造病谱协同、解决方案一体化的协同发展模式。

目前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持续扩容趋势下,国有替代进程加速,国产品牌中尤其是骨科高值耗材中创伤和脊柱两大类,已经实现较大比例的国产替代。

国际骨科市场规模远大于国内市场,也正成为行业玩家角逐的新蓝海。根据OrthoWorld统计,2022年全球骨科市场规模约555亿美元,而国内骨科市场总规模仅304亿元人民币。

从2019年数据看,南美洲等地区关节手术渗透率与欧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10倍左右差距,未来增长潜力大。国内企业有望凭借产品性价比优势在目前渗透率较低的地区实现出海放量。

爱得科技自2019年逐步尝试拓展国外市场,至2023年国外市场销售收入达2148万元,占总体业务营收比例9%,同比增长33.91%,毛利率达71.09%;目前公司产品主要销往欧盟、哈萨克斯坦、巴西、美国等四个主要地区,合计销售收入在境外销售占比中超过75%。

随着行业集采进入深水区,爱得科技凭借着多元化产品布局、产品创新、客户资源及海外开拓等多重优势实现了业绩的软着陆,未来有望在集采“以价换量”博弈中加速突围迎来业绩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