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走势浅析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联邦基金利率和美国GDP不是美元涨跌的根本原因

$欧洲对冲100%美元指数(OEUH)$ $道琼斯指数(.DJI)$ $欧元区STOXX50 ETF-SPDR(FEZ)$ 做外汇投资的投资者都绕不开研究美元指数,而对于美元指数的影响因素大多数都是很肤浅的,多数人都有一个惯性的认识,那就是美联储加息美元指数就会上涨,美国经济复苏变强,美元指数就该上涨,实际上这种思维方式有时会让投资者产生很多难以理解很多现象,比如美国2016年至2017年经济表现是比较好的,而且也进入了加息周期,但美元指数却并未上涨,在比如2007年底美联储启动降息周期,美元指数却走出上涨行情。我们从图一明显可以看到这一现象,近20年来,美联储有过三次加息周期,有过两次降息周期,但加息周期中有也有大幅下降,降息周期中也有大幅下跌,不光是长周期如此,有时短周期也会有这种现象,当然短周期的变化受投机资金影响更强,这里我们不做讨论,但更大周期的涨跌,值得我们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美元指数走势和实际经验的差异。

有人说:美元指数反映的是美国经济状况,美国经济好则美元指数涨,美国经济衰退则美元指数下跌,但实际上我们将美元指数和美国GDP增长率叠加发现,美元指数和美国GDP增长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事实上却又有几处明显的差异,例如:1985前后,美国经济增速大幅回落,但美元指数继续大幅上涨,而后美国GDP增速维持稳定,但美元指数还是出现了大幅下挫,2000年至2001年美国GDP增速大幅回落,但美元指数表现坚挺,2007年至2008年美国GDP增速跌为负值,美国陷入衰退但美元指数却出现反弹,总而言之,美元指数和美国经济之间并没有确定的关系。

对于美元指数的影响因素:实际上以上两种惯性思维都是有问题的,这个问题在于美元指数是反应美元相对于一揽子货币的强弱的指数,如果美国经济强,而一揽子货币中的其他国家更强,则反映在美元指数上就是美元指数的下跌,若美国经济弱,而一揽子货币中的其他国家更弱,则反映在美元指数上就是美元指数的上涨。

美元指数是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情况的指标,用来衡量美元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变化程度。它通过计算美元和对选定的一揽子货币的综合的变化率,来衡量美元的强弱程度,从而间接反映美国的出口竞争能力和进口成本的变动情况。一揽子货币包含了欧元、日元、英镑、加拿大元、瑞典克朗和瑞士法郎等主流货币。

美元指数和美国与全球GDP比重有更强的相关性:

我们将美国的GDP占全球GDP比重做成折线图与美元指数叠加可以明显发现,美元指数和美国GDP占全球GDP比重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美国GDP占比变化基本可以反映美元指数的变化。

美元指数和欧美货币对基本相反:

由于欧元在美元指数中占比接近 60%、欧元兑美元汇率与美元指数走势基本完全相反,中短期内,欧洲经济和货币政策可通过欧元汇率,显著影响美元指数走势。例如,2011 年至 2013 年,随着欧洲经济增速持续低于美国,欧元汇率不断下跌,推动美元指数被动走强;2014 年至 2015 年,在美联储逐步收紧货币背景下,受欧央行加码货币宽松影响,欧元汇率大幅下挫,美元指数加速上涨。总体来看,若欧洲经济和货币政策表现较美国更为强势,

欧元一般趋于升值,美元趋贬;反之,美元往往趋于升值

回溯历史,在美国经济增速下滑、美联储暂停加息后,美元指数多次因欧洲经济加速走弱而大幅上涨。具体来看,自2000年6月起,虽然美国GDP增速见顶回落,美联储暂停加息、随后开始降息,但由于欧洲经济下滑速度更快,美国与欧洲 GDP 之比持续抬升。上述背景下,美元指数在 2000 年至 2001 年逐步上涨、持续保持在 105 以上高位。与 2000 年情况相反,2006 年美国经济下滑和美联储暂停加息后,由于欧洲经济表现相对强势,美国与欧洲 GDP 之比持续下滑,美元指数在 2006 年至 2007 年随之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