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冲3ju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0
横向没法比较啊,跟谁比?做口岸的不是就中免一家。要开放几家进来才能比较。

热门回复

环境啥不一样……中免就没有小机场的免税店了?
深免在深圳机场亏损(也是降了扣点的)。
王府井在海南亏损。
中出服在全国亏损。
而中免在海口投资几十亿,营业第一年的免税城就开始盈利了。
承认免税并不是那么容易经营的生意,而中免在这帮队友里面就是相对优秀,有那么难么?

中出服、深免、珠免都有机场和口岸免税店,算上西九龙的话,dufry也有。
中免20年面对的是什么?刚接手日上2年,占营收2/3的机场免税店,客流几乎归零,开始以为能很快结束,结果持续了3年。20年下半年开始,靠海南才走出来了。
这段时间海外同行又是怎么做的?拿隔壁韩免为例,乐天新罗在21年退租仁川机场,并不再续租[流鼻血]
浦东有些店铺到现在都没重新开业吧?

所以我说环境不一样就有区别,根本没法横向比,横向只有同一个地点合适。比如上海机场同时有2—3家免税商。你如果要横向比那几家,只有深免能查到数据。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客观看真实,当时扣点降下来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让利消费者,留住国内流出的境外消费,薄利多销。事实是一季度中免没做到,这就是经营能力问题。所以中免需要自己发奋图强,改变经营策略,以后经营好口岸尽快提升销售额。最后总结如果你认为一季度中免能力很强,很好,那只能各自保留意见了。

你新闻咋不看全呢……
19年深圳机场只有很小的免税店,现在的深圳机场免税店是深免和深圳机场合资,23年11月升级开业,开业一个多月,营业收入2700多万,亏损90万……

你可能跟国企打交道不多……
国企的经营惯性很大,很多事情内部人(包含中高层)也知道不合理,但无法改变。这很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于体制。
所以想看到改变,等的时间可能超过你的预期。
说白了,国企主要就是靠着政策和资源优势竞争的,市场化强一点的行业,类似一汽上汽跟比亚迪吉利,孰强孰弱很明显吧?(现在国内强了,才开始开放给外资了[流鼻血])
但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很快完全市场化。举个例子银行金融,前些年倒真想放开,结果那些互联网公司,那些农商行们,都做了什么?前几年中免火的时候,有人说合法zs,算是玩笑话,不过真开放了,有些人真能zs你信不信?

我买他原因肯定是看好这种不合理的会改变。愿意等。看好最终是市场经济,看好开放的市场。还有看中永续性。首都机场不在A股,如果现在的市值在A股,我还真可能会买一点玩玩。

你认为中免经营的很好,那就不说啥了,可以给中免管理层唱赞歌了。反正上机里面散户一般是不满意上机的管理层的。

我搜到的是4.26日,深圳机场的最新的业绩说明会。是一季度,你说的11月新开业一个月亏损,没注意看到,但是这不是应该看当下吗?一季度刚过去不能再看11月新开业的事了。客观上我也希望中免能经营好,那么二季度中报的时候再看看。反正不管怎么样我是长期持有的,不太在乎这个,所以应该说的还是比较客观的。

我刚说的意思是上海机场就一家没法横向比较。北京,白云也是中免。这是出入境前3名。还有环境不一样可能就有区别。既然你提出的几家,那么我再查查其他几家对比19年究竟怎么样。1.深免 ,深圳机场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单客收入较19年提升约27% 2.珠免因为不是上市公司,实在没查到免税客单收入情况。3.中出服查询主要是经营市内免税店和境外免税店,口岸店很小。还有中免本身就持股49%,并且中出服因为也不是上市公司所以也找不到相关客单价比较。4.dufry也没找到相关比较信息,但是看到阿里有入股合作。其实1季度上海机场扣点都下调到24%左右了。一季度免税收入3.47亿,倒推销售金额15亿左右。而且这3.47亿还包含虹桥的免税收入吧?相比较客流恢复情况对比19年。这能说中免经营能力好?说消费降级,深免怎么单客收入是提升的?

经营不好,管理层也有问题,你买他干啥呢?
仅仅图个位置垄断,买低价的首都机场不好么。
上机是国内运营最好的国际机场,中免是国内最好的免税运营商,但这不代表他们就尽善尽美。
总要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