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亏损,大股东破产赖账,华映科技隐形炸弹终爆破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0

出品:驼峰财经
作者:驼叔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华映科技(000536.SZ)最近厄运不断。

先是发布了亏损的半年报,前不久又遭遇大股东的巨大变故,元气大伤。10月14日发布的2019年度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亏损最高可达约16.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3.16%。

9月19日,华映科技公告称,第一大股东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映管”)于9月18日晚间发布重大信息,其已资不抵债,申请法院宣告其破产。

华映科技半年报看,截至今年6月底,中华映管持有华映科技26.37%的股权。但中华映管早在2019年2月就撤走了派驻华映科技的董事和监事,并声称已丧失了对华映科技的控制权,不再是华映科技大股东。

如果仅仅是被大股东抛弃也就罢了,但中华映管还欠华映科技应收账款约31亿元,中华映管此前的业绩承诺补偿款也没有给付,据测算,该笔款项不低于30亿元。目前来看,宣告破产的中华映管并不打算支付这两笔款。

值得注意的是,对华映科技而言,中华映管除了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身份外,还有两个特殊身份:最大客户和最大供应商。也就是说,中华映管此前一直掌管着华映科技盈亏的生杀大权,华映科技不过是中华映管的代工厂角色。

这样的模式本身就是一个隐形炸弹,这个埋了十年的炸弹现在终于爆破了。

失去大股东,失去大客户和最大供应商,还要被赖账约60亿元,这让原本陷入亏损的华映科技如何应对?

业绩持续亏损

华映科技是第一家台资企业在A股成功借壳上市的公司,前身是福建闽东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早前股票名称为闽闽东。

2010年初,闽闽东实施重大资产重组,非公开发行5.56亿股股份,收购华映百慕大等持有的福建华显、深圳华显、华冠光电和华映视讯四家子公司75%的股权,并更名为华映科技

重组后,公司控股股东变为中华映管(百慕大)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变为新型平板显示器件、液晶显示屏、模组及零部件。

重组后的华映科技业绩表现并不出色。从最近几年的财报看,公司营业收入自2014年达到70.18亿元的高点后开始下滑,2015年和2016年营业收入同比分别下滑22.58%和18.36%,虽然201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21%,但接下来的2018年营业收入同比又下滑7.59%。

净利润更是持续下滑,直至亏损。

财报显示,2014年和2015年,华映科技净利润同比下滑均超过30%,2017年净利同比下滑多达48.19%。2018年的业绩更是出现亏损,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5.18亿元,同比下降7.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9.66亿元,同比下降2522.8%。

2019年上半年亏损继续,华映科技营业收入7.74亿元,同比下降66.17%;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亏损4.4亿元,同比下降162.34%。

华映科技日前发布了2019年度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亏损最高可达约16.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3.16%。

业务模式隐藏风险

除了业绩亏损,华映科技更大的隐形炸弹就是其与大股东中华映管的复杂关系。

中华映管不只是华映科技的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身份外,还是华映科技最大客户和最大供应商,这样的模式存在先天的缺陷。这也意味着,中华映管此前一直掌管着华映科技盈亏的生杀大权,华映科技不管业绩好坏,均由实际控制人决定,华映科技不过是中华映管的代工厂而已。

这样的模式使得作为上市公司的华映科技缺少自主权,也缺乏市场竞争力。

华映科技的业务有多少来自大股东呢?从财报数据看,2015年,华映科技前5大客户占销售额比例高达97.43%,而第一大客户中华映管为上市公司贡献营业收入占比超过6成。中华映管还是公司第一大供应商,根据2015年年报,当年上市公司采购额占比高达37%。

公开数据显示,自2015年到2017年,华映科技向中华映管销售收入32.6亿元、22.5亿元、27.2亿元、20亿元,这些收入占公司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0.34%、51.07%、55.65%、55.17%。

2018年,华映科技与中华映管及其相关方发生的日常经营中,涉及的原材料采购关联交易金额占同期同类交易金额的30.92%,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关联交易金额,占同期同类交易金额的比例为53.25%。

业务如此依赖大股东,也是造成中华映管拖欠华映科技大额应收账款的原因。

据媒体报道,截至2018年底,华映科技应收账款余额共计32.19亿元,其中31.3亿元来自中华映管,占比约97%。而且这部分拖欠的应收款,2018年就已逾期。

除这部分应收款外,中华映管还有业绩补偿承诺款项没有支持给华映科技

当初有承诺,自2010年起,华映百慕大等要确保上市公司每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不足部分由华映百慕大以现金补足。若后续关联交易金额比例恢复至30%以上(含30%),仍须确保上市公司当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不足部分由华映百慕大补足。

也就是说,在承诺有效期内,中华映管保证华映科技为其代工会赚钱而不是亏钱。但是,在2018年,华映科技液晶模组业务公司模拟合并计算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23.89%,如果要满足不低于10%的净资产收益率这个要求,净利润要达到3.67亿元,但华映科技2018年这一业务的净利润实际上是亏损26.63亿元。

如果按照承诺,中华映管要补足现金约30亿元。

埋了10年的炸弹爆破

如果说华映科技与大股东的复杂关系是一个埋了10年的炸弹,那么现在,这个炸弹就正式爆破了。

就在华映科技出现亏损,中华映管需要兑现承诺的时候,中华映管开始抛弃上市公司,不想兑现承诺。而且中华映管早有准备,步步为营。

第一步,中华映管2018年12月13日宣布发生了债务无法清偿等严重事宜,向中国台湾桃园地方法院申请重整及紧急处分。

第二步是人员撤退,2018年12月17日,中华映管派驻在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林盛昌、监事刘俊铭辞职。2019年2月12日,该公司召开董事会,认定其对华映科技已丧失控制力,中华映管与华映科技及其子公司已非母子公司关系,自2018年12月底华映科技不再编入合并报表。最终,中华映管资不抵债,申请法院宣告其破产,并以失去对上市公司控制权为由,拒绝履行当初的承诺。

除了不兑现承诺,还想赖掉欠华映科技的31亿元应收账款。

虽然华映科技此前已向法院起诉,但结局并不乐观,随着中华映管进入破产程序,剩余的未计提部分、业绩承诺款,有可能收不回来。中华映管8月发布的公告显示,因土地、厂房全数遭法院查封,且多数债权人业已取得执行名义,自7月30日起,中华映管资产随时可能被查封和拍卖。

从目前信息看,中华映管大部分资产均已抵质押,偿债能力有限。

对于华映科技来说,失去大股东的同时意味着失去最大客户和最大供应商,还可能收不回被赖账的约60亿元,而公司业绩原本陷入亏损,未来如何发展是个大问题。

全部讨论

2019-10-23 23:19

只是事实而已

2019-10-16 19:58

唱空的消息越多,我持票越踏实

2019-10-16 17:46

大同股份连带责任呢。小编你斗鸡眼不说更清楚点?目前华映科技前期已经消化这个情况,现在通过资产整合,加强华佳彩重点项目培养。华佳彩100亿生产线项目要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