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朋友闲扯Fintech

发布于: 雪球转发:9回复:13喜欢:3

我认为fintech,本质上还是金融业务,科技只是手段,提供不同于传统作业方式的可能。所以,应该从金融的本质去考虑行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Fintech要在金融上可持续,赚到超额利润,一般有两个进路:(1)降低交易成本;(2)更精确的风险定价(资产和负债是一体论的)。

从供给侧看,现有的消费金融供应商是高度分化的。fintech服务的是传统金融不cover或cover不住的领域。为啥传统金融(如银行)不cover这些客户呢?恰恰就是前面提到的两个原因:(1)成本降不下来,你想用传统柜台受理的方式,要发放100万笔单笔10000元的贷款,从受理、审贷到贷后管理,对银行都是不可承受的成本。(2)大数定理的风险定价模型不适用于银行,以$趣店(QD)$为例,他发放APR36%的贷款,理论上可以承受10-20%,甚至30%的本金损失水平,任有实现利润的可能。但这种坏账率出现在银行报表中,监管机关是不能容忍的。

所以,fintech的价值在于:现在受理小额消费信贷的成本与定价模式,相比传统金融是有优势的。不过,这种优势是暂时与相对的,传统金融也在反向渗透Fintech的市场。未来,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fintech要站稳这个市场,竞争焦点在于:(1)更低的运营成本,从获客、信用审查、发放贷款,乃至贷后管理追偿等;(2)更精准的定价,即能更好的定价自己服务客群的违约水平,从而降低贷款利率。

现在看,趣店乐信都在增加信贷额度,但是没有降低贷款利率,说明这个市场竞争的烈度还很低。因为没有必要降价来争取客户,而增加额度只是增加了风险承担水平而已,这是从获客与风险暴露之间的一个权衡。

至于蚂蚁金服这些巨头是否一定有压倒性的竞争优势,现在还言之早,因为客群是高度分化的,而且蚂蚁金服等头部巨头与乐信这些小型供应商的定位是完全不一样的(承担风险的水平不一样,如过去借呗不愿意接受的客户才推送给乐信),是差异化竞争。

$乐信(LX)$ $51信用卡(02051)$


@斐波纳奇

全部讨论

2019-11-10 15:33

我觉得,在大概百分之二十这个利率以内,才谈得上风险定价。

利率越高,风险越不可测,类似于风险投资,需要绝对的个性化下沉,不太可能通过科技手段批量进行。

就像投资股票,这种风险级别,也不可能通过科技手段批量投资。

借钱的人,既然这么高利率去借钱,就说明借钱所做的事,本身风险就很高,借钱人自己可能都判断不出来风险有多大。
~~~~
从批量的角度,风险越低,风险定价模型越容易有效。

比如批量贷给政府工作人员,不仅风险低,成本也低,越容易标准化批量化。

所以这也是银行们追求的客户群体。
~~~~
高利率贷款,就不可能大范围批量展开,因为风险弹性太大,不可测。

所以只能小规模进行。

2019-11-11 13:57

熟人之间借贷,违约处置只所以友好,是因为出借人深刻了解借款人借贷的真实用途。而且,借款人很少有恶意拖欠的行为,甚至父债子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入人心。这也是很多寒门贵子,能够在早年中国经济不发达情况下完成学业,跳跃龙门的根本,早年有很多寒门学子是靠亲朋间借贷完成学业的。$51信用卡(02051)$

2019-11-10 19:35

如果从金融的角度去考虑,那么资本金的多寡非常关键

2019-11-29 12:18

不肯降价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实际坏账率必须这么高的定价才能覆盖,而现在披露的坏账率没充分反应潜在的坏账可能。

2019-11-11 14:57

其实$51信用卡(02051)$ 可以开创违约友好处置的新纪元,这才是fintech的核心,创新!比如:在借款人发生违约后,与借款人重新协商变更合同,比如:每月支付利息;比如每月还千分之一本金;使借款人的借款状态始终发生变动,并且向好的方向变动就给予借款人宽限等等。实际上,只要借款人不存在恶意违约,主动履行修改后的合同,就能保持与借款人之间的联系,给予借款合理的宽限多数情况下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并使之向好的方向转变。

2019-11-11 13:43

最近很少写评论,原因我说过很多次,黄金让我变懒了。关于$51信用卡(02051)$ 我就点了个题,让@Hayekist- 费心评论一下,因为我与@Hayekist- 关于很多问题的认识趋同。fintech,本质上还是金融业务,这一点我完全认同。金融或者说信贷的需求与供给关系,以及需求得到满足的方式,是经济学领域最复杂有趣的经济问题。首先,信贷的需求不是简单的价高者得,因为这涉及还款能力问题,以者风险补偿。同样,也很难用可接受利率水平来衡量潜在损失水平。例如:甲银行的贷款组合的加权平均利率为6%,而乙银行的贷款组合加权平均利率为6.5%,仅凭此条,无法判断两家银行贷款组合的潜在损失水平,无法断言甲银行的贷款风险小于乙银行。一提fintech,很多人就容易与高利贷划等号,一提高利率就与高风险划等号,这完全是认识上的误区和相当然。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国内很多熟人社会普遍存在的借贷行为一直利率较高,一分利(百分之十),二分利(百分之二十)普通存在,而且借款人往往对出借人感恩戴德?为什么,因为借贷不易,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求借无门。二是违约处置方式相对友好,因为是熟人,一旦发生借款不能按时归还的情况,双方很容易达成合同变更,比如还息,本金展期,分期还款等,这是目前fintech无法做到,而被认为最不友好的核心原因。
高利率必然伴随高风险或者风险不可测,则是认识的另外一个误区,相对而言能接受高利率的@Hayekist- 定义为非标准信用人群,其只所以为非标准信用人群并非仅仅是还款能力差,违约概率高,还可能存在其它因素:如缺乏完整的信用记录,缺少可信赖的还款能力证明等。
另外,也有很多特殊的情况,也会使借款人对利率不敏感。比如:额度很小,1万块钱年利率20%与15%)一年利息相差500块;比如:治病救人,利率是小事,借到是大事;再比如:投机,炒股、炒房、炒币,利率是小事,投机潜在的可能收益远大于利率。其实现金贷远远不是近几年才兴起的,很多银行信用卡在很早就开展现金贷业务,只不过那时候只针对的是标准信用人群,很多人无法获得这样的授信,所以不了解。再比如:信用卡分期,费用绝对不比现金贷便宜,国内国外都是如此,但业务量依然可观。有个例子恰恰说明,不能以利率高低来作为风险唯一的衡量标准,据说各家银行现金贷第一批客户或者忠诚客户,往往这家银行的管理人员占比较高,难道那些使用过本行现金贷产品的银行管理人员都是违约概率较高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