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hh007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6喜欢:2
看完伊利的年报后一直在考虑,人口数量下降的前提下如何长期保持增长的可能性。目前想到的是要么调整产品结构,要么出海参与全球竞争。

热门回复

你说的这两点恰恰是伊利的优势所在,很多人其实没有到下线市场看过,中国有小十亿人在三四线及县乡城市,那边贡献了乳制品消费的70%,恰恰在那里,常温奶基本除了伊利蒙牛看不到什么别的牌子了。
一二线城市呆久了,好像觉得牛奶的选择一直有很多,但其实总体来看,真相恰恰是相反的,要不两家市场占有率不可能达到80%。

你可以仔细看看,中国各线城市的乳制品消费量对比,以及中国,日韩,香港,欧美的消费量对比,跟一线城市和东亚其他国家对比,现在大多数地区的乳制品消费的普及还在早期阶段。
收入水平提升了,自然会提升乳制品的消费。全世界都是这个特点。
这两年增长慢了只是收入发展停滞了而已,经济恢复了自然增速就起来了。

假设按照目前的速度,人口一年少个100万,我们14亿人,十年少个1000万,十年1%的人口减少都不到, 而现有人口的乳制品人均消费量有翻倍的增长空间,
一个十年向下1%,再夸张点,翻个倍,十年最多才向下2%,
一个十年到二十年,向上100%,咋会增长不了。
乳制品的消费人群是全年龄段,从小到老都有,担心人口变化我觉得完全没必要,杞人忧天了。

国外牛奶便宜多了,伊利怎么竞争

嗯,谢谢你提供的信息!我也持有伊利,而且还有继续买入的打算,所以一直在思考什么能支撑伊利的持续发展。从我个人及家庭的奶制品消费来看,除了我买会优选伊利之外,其他人购买时感觉买什么奶蛮随机的,广告和销售渠道应该是特别关键的影响因素。

出生这部分人正好是奶制品消费人群,而且是持续好多年的,婴幼儿奶粉这块压力蛮大的。我同意奶制品是全人口消费的,冷饮、面向中老年的产品应该还好。其实要多加强消费教育,要让更多人长期喝奶,不然液态奶很难增长。

伊利蒙牛出海你想多了,中国一般能出海的都是比较优势企业,比如家电;而乳业绝对不是中国的优势产业,甚至可以说是劣势产业,国外的牛奶真的是比水还便宜啊,而且质量比国内还高,三聚氰胺那一波要是国家护着国内乳业早完蛋了;现在就不谈外国人了,就是香港人对买大陆牛奶还心有余悸[捂脸]

伊利出海??感觉你没有常识,中国奶,真丢人,全球最贵,质量最差,大概就是这个概念

兄弟,马上一年少1000万起

那国外的人均牛奶消费量对比国人人均消费,就是一个谬论,根本不能这样简单对比。不信的话,十年过后,你在对比一下,还是这样。